申论标准范文: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12年11月合集
2013-01-10来源:人民日报

悬浮照背后的“悬浮政绩观”

郝洪

一个社会,巨大的正能量最应该来自驱动它运转的各级政府

10月31日,云南昭通政法委以一封公开致歉信,回应“PS送锦旗图”事件。该致歉信说,“由于把关不严,审核不力,刊用了一张经电脑合成的照片,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们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作风,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改进工作作风能否就此杜绝类似“PS送锦旗图”事件,很让人存疑。因为这并不是工作作风出了问题,而是为政理念上出了岔。PS送锦旗图给谁看呢?向领导要表扬?还是问民众讨喝彩?

在昭通“PS送锦旗图”之前,有河南嵩县领导“悬浮”考察照事件、四川会理“飘浮”视察公路事件,至于四川乐山用消防水枪营造“领导冒雨视察工作”,则超越了PS图片时代,进入“先进的”影视特效阶段。虽然当事各方事后总是以“被悬浮”、“被PS”抑或是“拍宣传片”等理由开脱,但对政府形象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

锦旗PS出的不是政绩,而是巨大的负能量。以为“悬浮”一下不算什么事的想法,在凭一个微笑就能查出“表叔”的今天,无异于自欺欺人,更何况,这背后极可能是“悬浮政绩观”在作祟。而只要被公众发现造假,即使有“技术差错”、属“临时工”所为,公众的反应也远不只是沮丧、失望,而是反感、愤怒、高度不信任,甚至出现“塔西佗陷阱”,导致政府部门就算是说真话、做好事,也会被认为在说假话、做坏事。一个负能量就能抵消十个正能量,这方面,不少地方都有过深刻的教训。

转型时期的社会尤其需要正能量。我们是拥有正能量的,“最美司机”、“最美乡村教师”、“最美警卫战士”,那些温暖社会的平凡善举,凝聚成巨大的正能量,激励社会积极向上。但是,不应该将正能量仅仅寄望于平凡人物的精神闪光。一个社会,巨大的正能量应该来自驱动它运转的庞大机构——各级政府,尤其是与百姓关切最密的基层政府的执政思维、执政方式、运转机制。

近来,地方财政预算公开、优化组织结构、破除部门利益等改革;在问责制上的实践,乡村自治上的探索;在政务信息公开上的突破;在网络问政、微博问政方面的积极推进等,无不是向社会输送、传递着正能量。这样的正能量多了,才有助于凝聚人心,重树信心,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正能量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不是秀出来的。转型社会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热点难点,关心民情、关切民生、关注民意,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应是各级政府的执政目标。如果只会在变换政绩注水方式上、提高政绩造假水平上动脑筋,PS出一堆技术拙劣、充满黑色幽默的“政绩秀图”,怎么做到对上对下负责?而如果以为只报喜不报忧就是传递了正能量,又和“PS送锦旗图”的行为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根本上杜绝“PS送锦旗图”这类事件,必须杜绝“悬浮政绩观”。

诚信男孩“震惊”了什么

李泓冰

托举向善的力量,不能全都往“社会”身上一推了之,这是每一个公民必须面对的考题

江苏扬大附中学生徐砺寒估计没有想到,他在放学途中不慎弄坏了他人轿车后视镜后留下的那张道歉及赔偿联系的小纸条,会令车主“无比感动”和“极度震惊”,并引来一连串感人的后续:被撞车主感动之余主动不让徐砺寒赔偿;一家修车行表态愿意免费为受损车主修车;网友们纷纷感慨,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美好……

细看大家对此事的感叹,如出一辙,都觉得男孩的诚信弥足珍贵。现实中我们时常面对的窘境,是互信的缺失,是对陌生人留个心眼儿,是对各种商品、各种服务的疑虑重重,是可能的肇事逃离和得理不让人,更有似乎随处可见、一触即发的争执和吵闹。我们无奈地要成为各种“专家”:要学会验证阳澄湖大闸蟹的“金毛银爪白肚皮”,得掰开月饼学会辨认馅子是否隔年,去修车必须认明修车铺子会不会以次充好……

缺乏诚信,人们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成本,才能维护商业信用、保证正常运转。我们会为了一点小事,跑遍许多部门,展示诸多证件,填写无数表格,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更不消说,我们还在为诚信缺乏付出的高昂精神代价,要为修复国家形象做更加艰苦的努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中学生的赤子之心便更显得珍贵。

在经济急剧增长、城市不断扩张中,曾经倚仗熟人社会道德压力来规制行为的文化传统正遭受挑战,诚信危机在不断挑战国人的承受极限,也弥漫到我们身边的所有领域:从学术腐败到食品安全,从能不能扶摔倒的老人到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否家长代劳……在情感约束越来越少的“陌生人社会”里重建道德规范,虽然艰难但势在必行。徐砺寒的诚信举止,更大的意义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下一代正在告诉我们,“诚信”二字有重塑的可能。

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已经把“诚信”二字,郑重写入城市新的价值取向。确实,诚信不光关乎道德,也关乎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西方学者福山在《信任》一书中说:“一个国家的福利及其他参与竞争的能力取决于一个普遍的文化特性,即社会本身的信任程度。”

事实上,我们已经洞悉诚信之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郑重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国务院也早就大力推进“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然而,托举向善的力量,我们不能全都往“社会”身上一推了之,这是每一个公民必须面对的考题——碰到需要负责的事儿,我们能否像中学生小徐一样,恪守诚信,勇于担当?

减少蛀虫的生存空间

富子梅

要下大力气拒腐防变,减少甚至杜绝“房叔”这类蛀虫的生存空间,就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一个多月前曝光的广州番禺“房叔”事件传来最新进展:番禺区城管分局政委蔡彬涉嫌受贿一事已移送司法机关,进入司法程序。

从10月初蔡彬被网络曝光全家拥有20多套房产,“房叔”进入公众视野;到该消息得到番禺区有关部门证实,“房叔”被停职;再到广州市纪委及时跟进,立案查处,将“房叔”双规…… 回望“房叔”落马这一个月来的过程,让人深思。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老百姓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一直在下大力气解决。仅从这十年来看,查处的大案要案,力度实属罕见,成绩有目共睹。然而,贪腐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拒腐防变任务仍然相当严峻。

回到“房叔”事件。或许,这个样本正可以为如何“下大力气解决”提供一些新思路。

我们常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在看来,这个“天网”里加入了另一张实实在在的网——互联网。由网络曝光而被拉下马的贪官,“房叔”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网民自发编织的网络监督之网,在反腐倡廉、阳光政务里显现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拒腐防变的“人民战争”特点越来越明显。网民曝料—相关部门跟进查处,这启发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借力新技术、新渠道,会使反腐的力量更加强大,发现的速度更加迅捷,进而使贪腐的空间更加狭窄。

然而,“房叔”这么多套房子多年隐而未发,也暴露出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现有规章制度仍待完善。如果网民都能轻易查到房叔20多套房子的事实,那财产申报的真实性如何保障,值得深思细究。有报道说,“房叔”在2011年和2012年的财产申报中,声称自己和儿子各有一套房产。这是不是说明,此前有关部门的所谓核实、审查根本就是一纸空谈?

“房叔”折射出的权力监督问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出现了大金额案件多发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就与反腐败制度的漏洞、权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有很大关系。权力一旦少了约束,后果堪忧。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下大力气解决拒腐防变的问题,就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权力在法律、制度的框架里运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减少“房叔”这类蛀虫的生存空间。

“古城热”切莫丢了文化魂

闻白

文化建设需要防止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盲目跟风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这种“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在他们看来,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将一片片历史街区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无情摧毁,然后仿建出一条条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导致城市记忆消失,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令人扼腕。

值得关注的是,和过去修建一个仿古建筑相比,现在的古城重建,多为城市的重大决策项目,动辄百亿千亿元投资、几千亩占地,涉及众多文物保护和百姓搬迁,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布局,因而争议更多。而最大焦点在于,一些重建项目只是打着与文化相关的旗号,背后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缺乏文化之魂,片面地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最后当然是南辕北辙,拆了真古董造了假古董,沦为笑柄不说,更成为一种政绩泡沫,造成“政府立项,百姓埋单”的严重后果。

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古城重建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有专家就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到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期,利用文化遗产来发展经济、刺激旅游成为显著特征,也应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趋势。但如果有“体”无“魂”、有形式无内涵,就难免遭遇市场和公众的双重否决。比如你争我夺的名人故里之争、大而无当的文化景观等。在文化建设成为“五位一体”重要一极的今天,任何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盲目跟风的伪文化行为,不但不能为人民带来福祉,而且有可能带来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

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文化名城名镇、历史街区和古村落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发展间的博弈协调,注定将长期存在。百姓并不反对城市旧貌换新颜,也乐见城市科学发展,只是这“新颜”也需要有历史的基因、文化的担当,让人们能够找到城市的记忆与未来。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需要更多的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的真心热爱。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