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政治热点:现代农业
2008-01-31来源:金路公务员考试中心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可谓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现代农业,是一种“大农业”。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实际上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庞大产业群体。

二、为什么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对建设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而实现生产发展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发展目标的保障。这既是实现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成果大小,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
  第二,发展现代农业,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很好,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继续拉大等基本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要看到,在人增、地减、水减的情况下,要继续发挥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
  第三,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我国农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解决了世界上约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尽管当前我国的粮食生产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根本转变,但粮食需求日益增长,耕地逐年减少,保障粮食安全面临巨大压力。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有助于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粮食增收的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第四,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则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如果农业现代化搞不上去,不仅会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势必会拖工业化、城镇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因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抓住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又适应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开了广阔前景。

三、如何立足国情发展现代农业?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持续不断地推进下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又要防止一刀切、搞单一模式;既要科学规划、立足长远,又要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二,抓好政策政策落实。近年来,中央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行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具体部署,现在的关键是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要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政策,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要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区、市)。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三,要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抓紧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有利时机,着力落实好“三个继续高于”和“一个主要用于”的投入政策,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解决农村水利、能源、通信、交通、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欠账,解决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的短缺。要制定相关政策,为社会力量、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农村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推广力度。要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科研专项,支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投入,建立乡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树立科技示范农户,组织培训农民,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高度重视土地、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走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
  第五,要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形成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积极搞好水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水权分配、登记、转让的各项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农垦体制改革,发挥农垦企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示范作用。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放贷力度。2006年春节前后,四川、吉林等地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纷纷“亮相”,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开了好头。
  第六,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主体是农民。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据农业部统计,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