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华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09-12-29来源:易贤网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由于迁移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习得经验都以各种方式相互联系起来。

二、迁移的种类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而划分的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二)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

(二)相同要素说

相同要素即相同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后来相同要素被改为共同要素,即认为两种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三)经验类化说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有所进步。但概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

(四)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种观点中∶

第一种观点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不相同。

第二种观点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相似性

两项学习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的多少决定相似性的大小,如所含共同成分较多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二)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学习定势也称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二、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