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五种要素
1.学生
2.教师
3.教学内容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总论
2.学生与学习心理
3.教学与教师心理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年,桑代克又把《教育心理学》进行了扩展,共包括了三大卷,分别是“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在此后的30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但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有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人所公认,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同时,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不少心理学家开始把学校和课堂看做是社会情景,注意研究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随着信息科学与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如从认知层面研究问题解决过程、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并且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第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第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从而使学生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相结合;第四,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直到建国前,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多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建国后,学者们主要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做了一些有关教学改革的儿童入学年龄的实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前期,又在学科心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由于十年动乱的冲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自70年代后期起,教育心理学重新复苏繁荣,自己编写的和翻译介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工作者们正在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并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发理论和应用研究,这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