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考试会计基础简明教程第八章 财产清查
2010-03-30来源:易贤网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一切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都通过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以及登记账簿等会计核算方法,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在各种账簿当中,并通过对账,做到了证证相符、账证相符和账账相符,保证了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但是,账簿记录的正确性还不能说明账簿记录的客观真实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使财产物资的账面结存数与实际结存数发生差异,即账实不符。例如,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时,由于计量、检验不准确而造成的差错;在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自然损耗;在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时发生错记、漏记和重记;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作人员的过失造成财产物资的霉烂、损坏、短缺,以及不法分子的营私舞弊、贪污盗窃等。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引起账实的不符。为此,就必须在账簿记录的基础上,采用财产清查的方法,对各项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和核对,将账实不符的情况予以查处,做到账实相符,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客观真实。

财产清查是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正确组织会计核算,改善经营管理,维护财经纪律,保护社会主义财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储备和利用情况。对于储备过多、长期积压不用的物资,要按规定及时处理;对于不配套的物资,应及时补缺配套,形成生产能力,或者调剂给其他单位使用等等,从而做到合理储备,物尽其用,减少资金占压,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

(四)  维护财经纪律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企业、单位执行财经法令和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例如,各项往来款项是否符合国家财政、信贷制度,有无不合法的债权、债务;货币资金的收付是否正常;物资供应渠道是否符合规定等。以便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采取措施,及时改进,促进企业、单位严格遵守财经纪律。

(五)  促进改善经营管理

通过财产清查所发现的问题,可以检查有关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保管、调拨、报废以及现金出纳账款结算等手续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以便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改进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由此可见,财产清查是加强会计监督、发挥会计作用的一种重要的核算方法。《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