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基础第四章第三节:幼儿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2009-12-27来源:易贤网

一、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

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指遗传素质。遗传素质的差异可能带来幼儿发展上的差异,但一般来说,正常幼儿的遗传素质差异并不是很大的,对幼儿的发展也不起决定作用。

后天因素是幼儿自身的全部先天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与遗传素质相比,后天因素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比如,幼儿的身体强健程度、智力水平、个性等等。

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它包括幼儿所在的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如家庭条件,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的生活环境状况,等等。

幼儿期的可塑性很大,环境因素在人生初期的影响比以后各阶段都大,这正是强调幼儿教育重要性的原因之一;另外,环境对幼儿发展有的方面影响大,有的方面影响小,如身体的高度,主要受遗传影响,而音乐学习,有无环境就差之甚远。因此,幼儿教育应瞄准自己的用武之地去大显身手,避免浪费力量和资源。

环境因素与幼儿个体因素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要素,二者作用不同,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但幼儿并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环境的影响。幼儿的发展是幼儿积极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幼儿园实施的教育,如果无视幼儿的主体性,不考虑幼儿的内部需要,教师一味灌输,不让幼儿积极活动,是不能促进幼儿发展的。

(二)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1.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幼儿园里每天进行的各种活动,如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游戏等等,都是幼儿与环境中的不同对象(如玩具、老师、同伴等等),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这些活动幼儿是不可能发展的。在活动中,幼儿自己的个体因素才可能与环境因素相接触,相互作用才会发生。如粘土手工活动,幼儿的手接触到了粘土,于是知道了摸粘土的感觉;把粘土捏来捏去时,幼儿的手肌肉运动起来、发出力量,于是逐步了解了粘土的硬度和其它特性,与此同时,幼儿的手也灵活起来,捏的轻重也与粘土的硬度协调起来。如果不接触粘土,幼儿是不可能知道捏粘土的感觉、也不会掌握捏粘土的技巧的。正是活动使幼儿的发展成为现实,没有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因此,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参见照片4.4幼儿玩粘土)。

2.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活动可大致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类。内部活动是指不可见的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外部活动指可见的幼儿的实践活动。内部和外部的活动实际上是不可分割、交融在一起进行的。无论哪种活动,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体。

(1)幼儿的生理活动

幼儿的生理活动是满足身体的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它无时无刻不在幼儿的身体内部进行着。有人把人的工作分为“外部工作”和“内部工作”,“外部工作”如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各种活动等,这些是可以通过利用工具或他人的劳动来免除的。但身体内部的生长这一“内部工作”却是生命本身强加给人的、必须由每个人自己去完成它,不能由任何人替代。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生长发育的“内部工作”特别艰巨。蒙台梭利说,当儿童休息时,他只是停止了他的“外部工作”,实际上儿童并没有休息,而是在从事神秘的“自我形成”的内部工作,从事“人的造就”这一伟大工作。当幼儿进行这一繁重的工作时,家长、教师如果认识不到,不能给幼儿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帮助和支持的话,是何等的失职!由此也不难理解,“保教合一”为什么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幼儿的心理活动带着鲜明的个体特征,如幼儿性格多种多样,兴趣各不相同;幼儿心理活动虽然是内部活动,但常常有可见的外显行为,如幼儿情绪愉快时,就会又唱又跳,计算时常用手的动作来帮助思维等。

以上两种幼儿内部活动不是彼此分离而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在幼儿内部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生理方面的任何变化、障碍都会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如残疾、疾病常常使幼儿产生自卑感、活动不大主动等;而情绪愉快、活泼开朗的幼儿,身体一般都很健康。只有身心两方面的活动都处于正常状态,幼儿才能积极从事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的发展。

(3)幼儿的实践活动

幼儿的实践活动主要指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它是与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交融为一体、统合进行的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

幼儿实践活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二是人际交往活动。

①实物操作活动

这类活动是幼儿摆弄和操作实际物体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幼儿园的很多游戏活动如建筑游戏、玩沙、玩水、手工制作等都属于这一类。

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A.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

当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物体的形状,把一块黏土捏成圆的或扁的、把一堆积木搭成这样那样的东西时,他亲眼看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意识到自己的作用,享受到作一个行动主体操作物体的欢乐,这一切极有利于

幼儿发展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其主体能动性。

B.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尚处在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与操作实物的动作分不开。成人常叫他们“想好了再做”,而对他们来说,做就是想,做才能想。因此,为了进行思维,幼儿需要面前有容易操作的物体,实物操作活动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个需要。在与物体反复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形成和发展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比如,幼儿搭积木,把小的积木放下面时就搭不高,容易垮掉,幼儿无数次尝试,在头脑中思考原因,分析判断,逐步明白了积木的大、小和“垮”与“不垮”之间的关系,有了搭积木的经验,认识了物体的特性,发展了思维能力。在实物操作活动中,语言帮助幼儿把动作操作转化到头脑中进行。常常看到小班幼儿边说边做,进行“有声思维”,到了大班后默默地有顺序地做,头脑中进行“无声思维”,思维就在活动中发展起来了。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