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提高国民素质重塑礼仪之邦
2017-08-05来源:易贤网

【真题再现】

写作题(共20分)

材料一:

场景一:一段关于西湖水域能不能游泳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汇总,一位场在西湖中游泳的蓝衣大伯振振有词的说,西湖中流水越来越清了,为什么反倒不能游泳了呢?一位白衣老伯反驳到,在西湖里游泳是不对的,水清了,美丽的西湖更需要人们保护!

场景二:为了让参观者有更亲近的参观体验,在某展馆的活体养殖区设有海水触摸池和淡水触摸池,和其他展区有所不同的是,这里有志愿者站岗,提醒没到开放时间时,小朋友和家长不要伸手去摸,更不要把海星从水中取出,不过,少数参观者并没有很好的遵守规定,仍有人会把海星取出来拍照,有的海星竟然被人摸死了。

场景三:紧邻公园北门的卫生间里,如厕者大喊:没纸了,快上纸,唉,来啦!保洁员赶紧放下拖把,快步进入旁边的屋里拿出一大卷筒卫生纸,迅速装入挂在墙上的白色纸盒内,如厕者围挤在纸盒旁,有人拽出的手指,长的有十几米,短的也有三四米,他们匆匆进入卫生间,事毕后又回到白色纸盒边,再次使劲拽拉,将长长的手纸装入衣兜或者布袋,然后若无其事的离开,就这样,一卷吼吼的长达数百米的卫生纸瞬间被众人消费殆尽。保洁员见状,又赶紧装入一卷......如此循环往复。

材料二:

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乎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

-----梁启超《新民丛报》发刊词

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 ...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

材料三:

党的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之一。

2016年11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文章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要努力满足人民物质需求,也要努力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我们要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转型”既有经济、制度等层面的转型,也应包括公民素质、社会文明的转化和提升。请你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述性文章。

【真题解析】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开放式作文,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抓准立意。

2.论述性文章:文章体裁已限定议论文。

3.确定文章立意:抓关键词法

题干:也应该包括公民素质、社会文明的转化和提升,说明命题人意图——公民素质、社会文明的转化和提升。

材料一:公民素质缺乏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梁启超的观点——国民素质缺失。

材料三: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

李克强——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总结:题干与材料中“公民素质”一次高频出现,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的文章立意为:提升公民素质,构建大国文明。

【参考范文】

提高国民素质 重塑礼仪之邦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说:没有个人的激情,共同体将是一潭死水;没有共同体的共鸣,个人激情将消退寂灭。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中国人形象正受全球化和城市文明的影响,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公民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道德领域的界限在某些方面呈弱化和模糊之势,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时有发生。既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提高国民素质迫在眉睫。

提高国民素质,需重视发挥公众人物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不同,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当前部分公众人物吸毒、嫖娼、出轨,甚至出狱之后又迅速粉墨登场,给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应把社会公众人物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群体,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使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其在道德生活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良好政风的形成,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提高国民素质,应注重以刚性制度规范公民道德实践。德性始于教化,成于规范。应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道德教育教化网络和环境;把公民道德教育真正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更加重视社会教化、社会氛围在道德认知和典型感化方面的特殊影响和作用。同时应认识到,仅有柔性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探索建立道德激励与惩处的制度机制,既为“当好人、有好报”提供制度支持,又为处罚违反道德、触碰底线的行为提供法制保障。此外,还应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着力加强网络建章立法。

提高国民素质,应注重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创新。道德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使中国人的道德更具民族特色和文化烙印,同时也要借鉴现代西方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的经验与智慧,真正做到兼容并蓄、为我所用。既要善于将国外成熟的理论和经验中国化,把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时代化;又要勇于直面道德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公民道德理论和方法,探索道德建设的新路径、新举措、新载体。

好的道德让有道德的人成为好人,好的制度却能让所有的人成为好人。因此,要想让公众对世道不再麻木如斯,最为紧要的应该是从制度层面进行道德重建和信仰重建,进行新的社会启蒙。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