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公考申论热点——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2008-01-27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去年以来,生活品价格的上涨成为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价格波动是十分正常的市场现象,即使出现适度通货膨胀,也不必惊慌失措。关键是,对价格上涨或者通货膨胀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特别是深层次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要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个原因老百姓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十分脆弱。其实,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价格曾经出现过多次波动,波动幅度也较大,有的年份还高于现在。但是,在价格波动面前,老百姓没有表现出恐慌。但是,面对去年以来的价格上涨,很明显地,老百姓情绪有些紧张,生活压力明显增大,心理预期比较悲观。是什么导致老百姓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大环境里,对价格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变得脆弱,这里面的原因不可不察:一是连续十多年的价格超常平稳,让老百姓习惯于在平静的价格中生活,经不起价格波动的风浪;二是此次价格上涨,从经济全局看,是价格的结构性上涨,对老百姓而言,则是通货膨胀,因为,与老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农副产品、生活用品价格都上涨较快;三是社会总财富迅速增长,贫困人口掌握的社会财富却在下降,相对贫困人数增多,导致整个社会对价格变动的适应能力下降;四是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对贫困人群缺乏正常的救助机制;五是地方政府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不强,在价格上涨面前无所作为或难有作为。 

  第二个原因地方政府执政目标和执政思路存在偏差。虽然说,按照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治国方略,地方政府都在层层级级传达贯彻,大会小会布置动员,文件媒体进行宣传。但是,透过此次价格上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地方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个问题上,还仅仅停留在文件、会议、通知和媒体上,还没有真正融入于执政目标和执政思路之中。一个拥有约9亿农民的国家,却养不“活”一头猪,而且这是在国家取消了农业税政策的大环境下,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个问题,暴露了地方政府执政目标、执政思路出现了偏差。说白了,就是对政绩的理解太过偏面,太过浮躁,只把上级领导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项目等作为主项,作为政绩的立足点,而把与老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工作作为了副项,作为可做可不做的工作,才直接导致价格上涨首先从农副产品开始。因此,通过此次价格上涨以及防止出现全面通货膨胀,地方政府应当好好反思一下,到底该怎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三个原因政府协调经济与社会以及把握经济全局能力的薄弱。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此次结构性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不会有太大的冲击,更不会形成经济危机,但却会对社会基础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此次价格上涨,受影响的主要不是经济实体,而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令人担心的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在社会财富大量增长的同时,财富的集中度也越来越强,少数人掌握多数社会财富的现象日益突出,社会公认的“穷人”在增多,一旦爆发全面通货膨胀,将极大地激化社会矛盾。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各级政府的发展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各级政府的发展追求和对企业的要求看,各级政府都在追求高、新、尖,大、优、强。从国家强盛、政府强大来看,这样做并没有错。但是,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就有失偏颇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想真正国力强盛,首先必须人民富裕安康。人民靠什么富裕安康呢?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仅仅依靠高、新、尖和大、优、强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解决老百姓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可是,有多少地方政府愿意去放下大、优、强的“政绩”企业去关心那些少出或难出政绩的中小企业呢?中小企业不发展,百姓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要知道,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是政府重点支持和扶持的对象。老百姓的就业与生活都解决不了,在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面前,当然会惊慌失措了。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调整发展思维,在重视“政绩”工程、“政绩”企业的同时,更加关注和扶持大量的中小企业发展,搞活民生的“经济基础”。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