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时事名词解释
2007-11-20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可持续发展: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1987年,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做出了科学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郑重宣告“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传统的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增长的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的一种否定。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而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一种原则、一种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特征: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绿色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经济走势最重要的指标,但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耗竭、矿产品耗竭和二氧化碳的排量等记录进绿色账簿。将这些资源耗量与二氧化碳的排量等折合成美元,再对GDP进行核减,形成绿色GDP,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竞业限制:又叫竞业禁止,简单地说,是指承担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离开用人单位一定期限内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的业务。竞业限制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从业人员利用企业的商业秘密为自己和他人谋利益,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同时,基于公平对等原则,为保护劳动者生存权利,竞业限制也规定用人单位要支付一定的补偿金。在英美法系国家,竞业限制已成为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