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学微生物之病毒的感染类型
2014-07-08来源:易贤网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将9月份进行,考完实践技能的考生应继续认真复习,一次性通过综合笔试。

病毒的感染类型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隐形感染是指病毒进入机体后,虽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向外界散播病毒(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即适应性免疫。按病毒在机体内滞留时间,分急性感染(包括潜伏期、发病期和康复或死亡)和持续性感染(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6个月至数年),后者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1)慢性感染: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或经输血,注射而传播给易感者。病程常达数月至数十年,患者症状轻微或无临床症状,如HBV、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

(2)潜伏感染:是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但在某些条件下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能被检出,在非发作期,用一般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病毒。

(3)慢发病毒感染:是指病毒感染后,经很长的潜伏期,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最终常为致死性感染。如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更多信息请查看医学考试网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