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16—20问
2007-07-13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16、申论考试热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

    一、现象(问题及原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添工加料"、附加条件的执行。在这种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往往会添加一些原政策所没有的东西,而添加的这些东西往往是不合理的,不可行的,但执行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把它们加进去,使这些不合理不可行的东西变成了合理的可行的,这样也就会影响原定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土政策",他们口头上喊的是政策执行原则将与灵活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口号,实际上是自立一套,谋取私利。

  第二,象征性、"走过场"式的执行。我国政策制定、执行属直线网络系统,这个系统正常运转必须按照一定规则来,下级必须严格执行上级所作决策,必须维护上级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意见、有看法可以利用正规渠道和方式反映,但同时也必须严格按上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执行,这是政策执行的最高准则,但是在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象征性执行甚至抗拒执行的现象。

  第三,改其实质、曲解其义的执行。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政策执行者根据自身有利的部分予以实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政策无法得到真正地贯彻落实,甚至收到与初衷相悖的绩效。

  第四,表面一致、阳奉阴违的执行。当执行机关执行的政策对自己的利益有损害的时候,他们就会制定表面上与上级政策一致,实际却相违背的实施方案。

  二、概括剖析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当前普遍存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中一种极其不良的现象,对确保政令畅通、维护党和国家政策的权威性、树立政府公信力、有效的完成政府职责危害极大,扼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对于确保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至关重要

  三、措施对策

  第一,制定《政令执行程序法》,从法律上维护党和国家政策的权威性;

  第二,加强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的教育;

  第三,加大问责的力度;

  第四,继续发挥和加大各级人大、政协的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

17、申论考试热点:新闻监督问题

    一、现象(问题及原因)

  新闻监督的作用日趋明显,当前发行的社会焦点大部分是通过新闻监督进行曝光的,有些社会焦点存在的问题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得到解决的。

  二、概括剖析

  新闻监督,是对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新闻监督是通过舆论压力使得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新闻监督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象"焦点访谈"报道公布的政府存在问题或政府工作人员某些行为就很有促进力。

  三、措施对策

  第一,进步加强、完善新闻监督立法,赋予新闻监督更大的权限,明确新闻监督的范围、新闻工作者人身安全及保护和结果处理程序等。

  第二,对新闻监督的作用要辩证的认识,让新闻来监督政府行政是正确的,过分地强调新闻监督,而忽略其他监督程序,甚至忽略政府部门本身的职能作用,就有些走入歧途了。新闻监督的惯性会让政府部门有个依赖性,新闻媒体没有报道到的问题就不整改、不解决,反而使一些本应该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堆积成为新的老问题,等待新闻媒体发现了在解决。在这方面来说,新闻监督助长了政府部门的懒惰性,变得消极行政。老百姓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新闻不报道的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

  第三,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工作,应该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减少问题和不规范行为的产生,减少和避免新闻媒体的暴光;

  第四,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对新闻媒体暴光的问题或行为要引起高度重视,确实存在的要立即改正并制定类似问题或行为的发生。

18、申论考试热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

    一、现象(问题及原因)

  部分高校为谋求高就业率,说服学生与就业单位签订假就业合同;陕西欧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造假被曝光;部分地方把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估项目,与招生计划直接挂钩;某些毕业生为自身利益志愿造假。

  二、概括剖析

  就业率是一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直接反映,真实性是它的生命。只有真实可靠的数据,才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高校教育资源,并据此出台相关政策。如果用造假的方式"提高"就业率,则不仅提高不了学校声誉,而且将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尽管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效果,但这绝不是长期吸引生源的办法。同时,不准确的就业率将可能误导学生填写报考志愿,虚假信息甚至还可能影响教育主管部门。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本来应该是一方"净土",如此造假却是对社会诚信的"釜底抽薪"。

  三、措施对策

  第一,正确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的危害性,使高校和高校毕业生自觉抵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行为;

  第二,制定和完善高校教学效果评估机制;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审查和监管;

  第四,查处、曝光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的高校。

 19、申论考试热点:建设学习型社会问题

    一、现象(问题及原因)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有的人书本性知识透支,难以顺应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有的人工具性技能匮乏,难以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步伐;有些干部适应性本领恐慌,难以肩负构建程谐社会的重任;有的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落后或在社会上无市场需求,导致就业难;大部分下岗职工,原来掌握的技能,由于科技发现和新工种的出现不能适应,导致再就业难。

  二、概括剖析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善于学习的民族才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科技和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在人。可以说,谁掌握了知识和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目前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迅速就业难,再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是某些社会群体不适应社会需求,被社会淘汰的主要障碍;是导致某些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绩效低下的拦路虎;是制约科教举国战略实现的核心。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学习型干部队伍、培养学习型群体和培养学习型,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构建程谐社会建的战略选择。

  三、措施对策

  一要努力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学历有终点,学习无止境。因为当今社会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有人甚至提出,要么选择学习,要么就被淘汰。之所以学无止境,还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短暂,以有限的生命汲取无限的知识,怎样刻苦怎样努力也会有差距。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二要加快教育体系的制度建设。我国政府提出,本世纪头20年,我国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文盲。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到消除文盲,这将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实现这一目标,再加上同一时期其他教育的发展,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将提高到10-11年左右。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各级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为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

  三要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的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劳动、知识、人才、创造,都离不开学习。在全社会要形成一种尊师重教、崇尚知识、奖掖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努力学习为荣,以锐意创新为荣,以积极进取为荣,以创造性劳动为荣。全民学习,人人学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人才整体性资源开发,这样我们就能把众多的人口造成的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20、申论考试热点:人文奥运问题

    一、社会现象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其中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核心和灵魂。

  二、概括剖析

  "人文奥运",就是指在筹办奥运会的过程中始终突出人文精神,通过筹办奥运会,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人文奥运"是北京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它依托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展示了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掘与发展,这是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生成力的理念。

  三、措施对策

  一是充分广泛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让运动员、观众、市民等广泛地参与,并都能从中体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是全面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感悟和体验中国;

  三是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使2008年奥运会成为在不同文明之间实现"翻译"的最佳途径;

  四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全面发展,这一点是最根本的目的。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