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就业问题
2009-12-25来源:易贤网

我国当前的就业问题

我国当前的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总量居高不下,就业弱势群体的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突出以及就业投入的不足。

1.就业压力剧增,总量矛盾没有缓解,结构性矛盾和区域性问题突出

就业一直是我国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作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国,农村结存了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城乡每年还有1200多万新成长劳动力进入劳动大军。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又进入就业结构加剧调整时期,多种调整因素交汇,急剧增加了就业压力。过去几年国有企业减员下来的上千万下岗失业人员正寻求再就业,近两年还有5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出再就业服务中心;人世以后,对农业的冲击严重,仅考虑3%的粮食进口,也将减少农业就业机会上上万个,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在目前每年1000多万人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增加,每年至少增加200万人;随着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深化改革,企业将持续减员。为应对入世后激烈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减员将扩大和加剧:劣势企业也将加快退出,关、破、兼并增加。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更大范围的企业进入结构调整时期,用人需求减少,排放劳动力增加;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应用,对就业的短期消极影响,是产生对普通劳动力的排斥;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也将向劳动力市场释放劳动力。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原因,以及政策因素和重大的工程影响,一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就业矛盾将特别突出。

2.在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交织状态下,就业弱势群体持续扩大。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中,出现企业减员增加和用人需求萎缩并行的趋势,劳动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高素质、低年龄劳动力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市场用人需求,以低年龄段劳动者为主,35岁以下的需求一直在70%以上。因此,低素质、高年龄以及高就业期望值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上越来越没有竞争能力,呈现出就业弱势群体数量急剧增加的趋势。

严酷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表现出越来越难的局面。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第三季度,再就业率只有18.8%。失业人员的失业周期已经持续延长,这种局面还可能呈恶性循环趋势。弱势群体的就业就越困难。

3.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趋势加剧,就业问题突出

“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根本上是就业问题,是农村劳动功的就业出路问题。农村就业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农业就业空间不断缩小。这是人口增长和水土资源减少挤压的结果。全国60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8亩。人均耕地稍多的地方多数是北方地区,又严重缺水,产出率低。其次,乡镇企业也处于调整中,就业增长缓慢。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90年代吸收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最高峰时的1996年,达到1.35亿人,1997年急剧减少,虽然这几年有所回升,但增长缓慢,2000年为1.28亿人,还没有达到1995年的水平。它已经失去了吸纳农村劳动力主渠道的作用。另外,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环境不宽松,吸纳条件不足,影响了吸纳能力的提高、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稳定转移,反过来也制约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4.政策扶持和就业投入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面对这种巨大变化,我们只是沿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就业政策,由于缺少了与新的就业格局的针对性,或作用减弱,或力度不够,就业投入上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直接的就业经费投入连年减少,“六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就业经费4.7亿元,8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减少,每年只有2000万元,且1998年以后转入劳动力市场建设,再没有直接的就业经费。当前的情况表明,面对越来越复杂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急切需要根据新的就业格局,调整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投入力度,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