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节能减排
2009-12-20来源:易贤网

(一)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我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物质能源的开发。

3.能源资源储存分布不均衡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储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储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储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二)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

我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

2.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3.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我国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能源监管体制尚待健全。煤矿生产安全欠账比较多,电网结构不够合理,石油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三)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

我国能源发展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发展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保持国内能源的稳定增长,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促进世界能源的共同发展。我国能源的发展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将为世界能源安全与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2006—2010年)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期,能源供应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能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取得实质进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法律法规、预警应急体系和机制得到逐步完善,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四)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约资源的道路。我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节能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到20世纪末实现了经济增长翻两番、能源消费增长翻一番的目标。为继续深入推进能源节约,我国政府进一步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我国政府始终将节约能源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的突破口和抓手。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到“六个依靠”: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制定并实施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期间能耗降低目标,并将节能任务具体落实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重点企业。我国正在完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指标体系,将能源消耗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实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节约能源,是我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推进能源节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我国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我国坚持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构建能源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节能型的产业体系,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完善节能技术推广机制’,鼓励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对节能的推动作用。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