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心理学大纲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2009-05-24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评价目标】

1.识记问题、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创造性、发散思维等基本概念。

2.理解并能以实例解释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并能以实例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

4.结合实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5.结合实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

6.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一)l司题

在探讨问题解决之前,首先应了解什么是问题。尽管对问题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这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有关,对缺乏某种知识经验的人可能是问题,而对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则未必是问题;对有所追求、有所发现者是问题,对一无所求、熟视无睹者则未必是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

1.目的性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如漫无目的的幻想,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2.认知性

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自动化的操作如走路、穿衣等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3.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与问题类型相对应,问题解决也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的问题;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的问题。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当然,常规和创造是相对的,同样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对老师而言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于学生而言则可能是创造性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