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当求进取之稳
2015-10-29来源:易贤网

“稳”是最常用、最普通的汉字之一。

“稳”是一种基调。它是不少人追求的一种修养修为,比如为人处世稳重稳健、不紧不慢;它也是社会运转的一种良好秩序,如安稳稳定、远离动乱;它还是经济运行的一种良好状态,如稳中有进、稳中有新。

稳的本意是像禾苗一样柔而能屈伸,引申为平和而谨慎;像禾苗一样生长,不急不躁。

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稳是前提、是基础,社会不剧烈波动、经济少上下浮动,平稳健康,这也是一个地区党政主官施政的基本目标。

稳是一种向好之势,但这种“势”并非唾手而得,而应是积极奋进之稳,主动有为之稳。反之,一味求稳,不思进取,则稳难得、颓势显。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及反“四风”以来,若干组合拳逐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党风政风为之好转。与此同时,在基层也听到不少议论:“某某干部不在状态。”“某某领导一心求稳,哪有精力干事?”“能稳住局面不出事就不错了,哪有心思改革?”“平稳度过当前这阵子,其他工作再说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声音虽非主流,影响也不可小觑。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公务员,心态的确有一些变化: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到不干事、不出事、不惹事,追求无过便是功,得过且过混日子,不做出头鸟、甘做平庸官,祈求度过他们认为的“特殊时期”。

于是乎,工作上一味“求稳”:前任留下的问题不管不问,面对上访诉求不解决实事维稳第一,招商引资引进后该落地的项目撒手不管……

一味求稳带来的必然是“等、靠、怕、松”等心态。凡事等部署,不推不转、不催不干;落实靠他人,能踢则踢,能躲则躲;工作怕矛盾,遇事绕着走,怕承担责任;干活松垮松懈,能拖则拖。

被动求稳、消极求稳,稳也就变了味,成了停滞之稳、懈怠之稳、消极之稳,影响士气民心,最终会损害事业,稳从何来?领导干部要防止这种从积极到消极的心态硬着陆。

究其原因,不少人心抱幻想,寄希望于反“四风”是一阵风,躲过这阵风再说。更大的因素则是,席卷各地的审计风暴,对地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给予了规范和约束;而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公众监督无处不在;此外,各地大规模清理超编制配备的领导干部,不少地区现任县乡党政主官感觉短期内难以升迁,行动力衰退。

表象上看,“求稳”官员是“好好先生”“平庸主义”,实质则是少了些共产党人、领导干部应有的担当意识、公仆情怀,多了些个人的“小九九”。周恩来同志在谈到官僚主义的表现时,给这种“为官不为”者画了幅生动画像:“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为官不易”乃天经地义,是为政者本分,也是一种状态,不代表可以为官不为。中央领导同志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为官不易”当是常态,“舒服官”“太平官”既不是党内需要的,也不是老百姓欢迎的。

适应“为官不易”,习惯在各种监督之中,在党纪政纪约束之中,在公众目光注视之下,追求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之“稳”,当是领导干部的必备本领。

更多信息请查看事业编‖公务员‖考试资料‖考试技巧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