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应用文写作专题(二)
2015-10-21来源:易贤网

自然灾害与应急机制建设主题

(一)给定材料

1.天地不仁,草木同悲。民族有难,众志成城。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摧毁了数十万人的家园,也凝聚起了十多亿人的意志。

当泪水逐渐收起,重建开始进行,我们在前行中回眸,审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会发现在抗震救灾中所显示的,不仅有意志的力量,更有机制的力量。灾难,让我们学会坚强的同时,也在考验我们的理性。

当上至党的总书记和共和国总理,下至普通百姓幼稚孩童把泪水与悲情倾泻、把坚韧和不屈表达的时候;当人民军队冒死开进、干部群众拼力抢险,把大爱与大勇传递的时候,当全国的新闻机构全方位聚焦,把公众的良知与悲悯再现的时候,也有一个理智的声音告诉我们:我们所面临的是一次突发灾难,政府所进行的一切工作,实质是一次应急机制的实兵演练。

突发的自然灾害,让社会正常秩序受到影响,公众财产及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进而可能引发公众恐慌情绪。这时,政府的应急机制必须迅速到位。期间,要求政府的决策高效、科学且相互协同,要求相关的信息公开、透明,要求一国同心,一呼百应。

所谓多难兴邦,至少蕴含了这样一个意思,即灾难会从另一个方向推动我们应急机制的完善与进步。2003年突出其来的非典,催生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让我们对煤、电、油运的组织能力再上了一个台阶;这次的大地震,也让10年前就已出台的《防震减灾法》得以在实践检验中完善。

没有人希望灾难成为常态,但是对灾难的应急机制必须成为常态,所谓“常备不懈”、“有备无患”、“预则立,不预则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效的机制可以让我们在灾害面前从容应对。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希望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能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灾难的有效办法,如各种资源的快速动员和有效调配,如震后次生灾害的防范,如救灾款物分配的全程审计监督,如心理救援的快速跟进等等。

2.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四次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铁道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在发言中建议将5月12日确定为 “国家防灾日”。把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社区、农村居民防灾自救能力。出版各级各类应急知识宣传读本,向群众免费发放。加强对各级事业单位队伍的应急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孙永福说,2008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就“我国重大灾害应急机制建设情况”赴湖南、贵州、四川三省进行视察。视察团深入相关市、县、乡镇、企业、学校,了解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与管理、应急工作体制与机制建设等情况,现场调查了湘黔两省受冰冻灾害影响的地区和单位,实地察看了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北川、绵阳等地的受灾及灾后恢复重建情况,并同湖南、贵州、四川三省交换了意见。

通过视察,常委们认为,湖南、贵州、四川三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重大灾害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发现,我国目前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面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应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亟待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有待提高;日常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不够普遍。

3.2008 年5月12日,汶川突发8.0级特大地震。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继续扎扎实实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全面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重大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再加上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转折时期,人为灾害也有所增加。灾难使得生命的过程充满了痛苦和危机,眼泪永远不会变成珍珠。如果这么多条生命的消失,没有换来一种防范意识的觉醒,没有换来落后机制的脱胎换骨,没有换来我们对生命责任的深刻反思,那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深重的灾难,还会像幽灵一样,潜伏在人们前行的路上,人间悲剧还会重演!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可以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总结教训,防微杜渐,让未来可能发生的天灾人祸,不至于再夺去那么多人民的生命财产。比如国家已经提出,要把学校、医院建成公民最安全的避难所,要切实保护好孩子的生命安全,要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等等。这样的反思是必要的,是我们痛定思痛的举措。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更不能让不负责任的行为,加重自然灾害的损失或者制造人为的灾难。

当前,我们在防灾减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国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健全,地方各级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够完善,灾害的监测体系还不健全,全社会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减灾科技应用和减灾研究尚需强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应尽快健全灾害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尽快制定综合性的减灾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受灾群众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政府的灾害管理行为,强化对灾害管理工作的监管,使灾害的救助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应加快实施重大减灾工程建设,提高多灾易灾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抗灾能力,加强群众避灾场所建设,提高居民房屋灾害设防标准,全面提升国家整体减灾能力;在减灾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应加快各级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各级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全面提高国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减灾科技应用方面,尽快构建国家减灾救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跨部门、跨学科重大减灾问题的研究,加强现有减灾科技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在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在减灾宣传与教育方面,应普及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使减灾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逐步构建社会化的防灾减灾网络;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拓展和加强与联合国机构、有关国家和区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4.今后,在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和重大地震灾害抢险救援中,国家安监总局、中国地震局将可以商请对方调集救援队伍参与救援。

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消息,2月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地震局在京举行签字仪式,共同签订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协议。

此举是继2008年1月7日安监总局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签订建立预警工作机制协议后的又一项举措。

据了解,今后在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和重大地震灾害抢险救援中,地震局将负责以电话、传真的方式向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室)通报地震监测及震情信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灾害预警、发生、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安全监管总局接到地震局通报的预警信息后,立即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应急响应,直至预警解除。

此次与国家地震局签订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协议,将进一步完善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预警工作机制,标志着安全监管总局与地震局双方下一步将以交流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稳步推进为原则,积极开展各项合作,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地震灾害预警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以及救援队伍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为安全生产、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准确全面的预报预警信息和应急资源支持。

5.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在这场斗争中,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阶层的社会责任得到充分展现。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强化减灾救灾体制建设中的社会责任。

减灾救灾的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各界对减灾救灾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防灾救灾意识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灾害的积极应对;二是突发事件的管理部门对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执行以及相关制度安排。

强化减灾救灾体制建设中的社会责任,首要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关键是吸引社会成员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根本是根据应急预案建立合理的制度安排,实质上是对“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协作精神的弘扬。

6.我国中部、北部地区滴水难求,而华南一带却连日大雨,湍急的水流冲垮房屋,冲破大坝,引发山洪,造成多处险情。

“7月3日晚9点,村干部通知必须紧急转移,我只披了件衣服,拿了件床单就走了。洪水接着就冲进屋里。凌晨4点,‘轰隆’一声,我的土坯房被水冲倒了。”江西南部南康市浮石乡蜡树村村民赵树春告诉记者。当地90多岁老人说,自出生以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

从6月30日开始,江西出现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过程。据广西气象雨量站统计,受强降雨影响,柳江、桂江、融江等主要江河出现了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多处水站出现20年、30年一遇的大洪水。

张志彤介绍说,今年以来,桂、粤、闽、浙、湘等省多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截至7月6日,洪涝灾害已造成14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67亿多元。

据分析,我国北方黄河、海河、松花江等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综合国家防总和中国气象局的气候预测,今年主汛期,海河南部、淮河北部、黄河下游、珠江流域可能发生大洪水,其他流域也不排除发生大洪水的可能。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全国防汛工作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多年工作经验看,今年的防汛抗旱形势非常严峻。”

7.7月5日,财政部、民政部向广西、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6省、区、市紧急下拨1.26亿元中央救灾应急资金,民政部向广西、江西、湖南紧急调拨5200顶救灾帐篷。

在广西,从2日开始,各市县领导干部把办公室前移到抗洪抢险第一线;江西启动省自然灾害救助三级应急响应,调拨棉被4000床,毛巾被3000床发放灾区;甘肃通过引导群众开展抗旱自救,采取亲邻相帮、余缺互补和车拉、畜驮、人挑等办法已累计解决57万人的临时饮水困难;内蒙古,投入抗旱人数近240万人,抗旱资金3.6亿元。

水库已成为防汛抗洪“软肋”,根据中国气象局介绍,目前,甘肃东部、宁夏、山西、西藏等干旱地区雨水将呈增多趋势,有利于旱情减缓。相比之下,防汛抗洪形势依然严峻。

7月2日,广西罗城县卡马水库因受强降雨影响,一度面临垮坝,险情惊动全国。据张志彤介绍,水库已成为我国防汛抗洪的“软肋”。

“今年正在施工和尚未施工的病险水库数量较多,冻损、震损、水毁工程较多,修复任务较重,还有不少淤地坝带病运行,这些都是今年水库安全度汛工作的难点。”张志彤说。据国家防总统计,全国目前有病险水库3.7万座,病险率43.3%,列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病险水库中有3642座正在实施加固,还有7611座水毁水库亟待修复,大量汶川地震中受损的水库险情尚未完全排除,遇强降雨仍可能出险和发生垮坝。

同时,“少数水库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不到位,一些行政负责人没有切实负起责任;相当一部分小型水库没有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管护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少水库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落实。”陈雷强调。

这位部长还指出,值班人员疏于职守、部分水电站管理不规范也是水库安全的重要隐患。今年3月,江西、海南分别有一座水电站和一个水库出险,原因就是值班人员没有及时开闸泄洪以及施工单位擅自破坝放水。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鄂竟平告诉记者,国家防办将进一步强化防汛值班值守,加强对天气发展趋势的研判,及时发出预警,争取工作主动。

“我们今年防汛的主要目标: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张志彤如是说。

8.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09年以来,中国汛情、灾情主要呈现四个特点:降水过程多、局部降雨强度大。入汛后,全国先后出现8次大范围的移动性强降雨过程,范围覆盖华南、江南、江淮、黄淮大部地区。台风登陆比例高、影响集中。

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上共生成4个热带气旋,其中有2个在中国登陆(比常年偏多1个),登陆比例达50%。第3号热带风暴“莲花”和第4号热带风暴 “浪卡”先后在6月下旬登陆中国粤闽沿海,登陆时间和影响地域比较集中。中小河流洪水频发。今年以来,全国大江大河干流水势平稳,但受强降雨影响,部分中小河流洪水频发。广西柳江、桂江、北流河、蒙江,广东漠阳江,福建富屯溪、建溪,浙江飞云江,湖南湘江上游干流、资水及沅江支流等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新疆额敏河支流发生超保证流量的洪水,松花江呼兰河支流出现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位。局部地区灾害重、山洪灾害比例大。湖南、广东、湖北、贵州、四川、福建、江西、重庆8省市受灾较重,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80%以上。

入汛后,国家防总、水利部超前部署,国家防总印发了《关于防汛抗旱值班的规定》,督促落实各项防汛抗旱工作。各级气象、水文部门也都加强值守,跟踪监视天气和水情,及时做出滚动预报。根据汛情、旱情、灾情的发展变化,及时下发30多个通知,并派出了48个工作组或专家组赶赴灾区,帮助、指导地方开展相关工作。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安排度汛应急资金6亿元和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7.23亿元,全力支持地方开展水毁修复、应急度汛和防汛抗旱抢险工作。

目前,中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随时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生成和登陆的台风将可能集中、偏强,高强度、短历时的极端强降雨事件不可避免,极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同时,中国西北和华北等地区的旱情仍在持续,南方地区也有发生伏旱的可能。

9.当前,全国全面进入主汛期,四川省地震灾区面临着十分繁重的防汛任务。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到四川地震灾区考察防汛保安和灾后重建工作。他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防灾减灾的部署,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确保震损水库、重要堤防和堰塞湖防洪安全为重点,高度重视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切实做好防汛保安减灾各项工作,为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回良玉先后前往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严重损失的绵阳市涪城区、安县,绵竹市,都江堰市等地,深入到受灾严重的村庄、水库、防洪堤坝,实地察看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重建,以及地震损毁水利工程修复情况,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了解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

灾后一年,四川地震重灾区已一扫满目疮痍的景象,一座座新楼正在崛起,一个个工厂已经恢复生机,无论农村还是城镇,都是既紧张忙碌又井然有序的重建场面。在涪城区龙门镇中脊村、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回良玉走进受灾群众已建好的新居,从楼下到楼上仔细察看新居建筑结构、面积和户型,详细了解村民建房筹资和政府补贴落实情况,他还与受灾群众亲切座谈,鼓励大家在建好村落和住房后,要瞄准市场需求,赶快把产业恢复发展起来,早日增收致富。

回良玉说,短短一年多时间,灾区新房林立,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到处是积极向上、加快重建的喜人场面。灾区人民经历艰难,意志更坚强。我们目睹了四川人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创造的奇迹,看到了四川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的非凡成绩,我们为此感到高兴也很受鼓舞,并对四川干部群众在抗震救灾中的巨大付出和卓越贡献表示敬佩。他指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大力支持下创造的新的辉煌;是四川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组织带领下团结奋斗,共克时艰,在四川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经验与启示弥足珍贵。当前,四川还面临着极其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要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机制的优势,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重建质量,力争原定的三年目标任务在两年内基本完成。

回良玉十分关心四川地震灾区的防汛保安工作。他先后考察了震损严重的安县伍家碑水库、绵竹市团结水库、沱江干流堤防、紫坪铺水库和罐滩堰塞湖,详细了解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和堰塞湖排险整治情况。回良玉指出,四川地震灾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目前正处于暴雨洪涝灾害集中多发季节,险情隐患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安全度汛形势相当严峻。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加快堰塞湖和震损水利工程整治进度,恢复提高工程防洪能力。要强化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加强防汛应急值守,加大重要部位巡查力度,及时转移受威胁地区人员。认真落实防汛抢险救灾责任制,做到职责到位、指挥到位、措施到位,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今年的防汛减灾工作。

(二)申论要求

一、以四川省抗震救灾办公室的名义向四川省人民政府写一篇关于四川5·12地震灾后应急预警工作建设情况的报告。

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通畅,不超过1000字。

二、以某机关工作人员的的身份,起草一份关于减灾救灾体制建设的意见。

要求:分析恰当、切实可行、语言通畅,有针对性,不超过800字。

三、如果你是某部门的秘书,请为单位领导起草一篇四川抗洪救灾现场视察的讲话稿。

要求: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有感染力,字数在800字以内。

(三)参考答案及思路点拨

一、以四川省抗震救灾办公室的名义向四川省人民政府写一篇关于四川5·12地震灾后应急预警工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参考答案(953字):

关于四川5·12地震灾后应急预警工作建设情况报告

省政府: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重大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再加上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转折时期,人为灾害也有所增加。

在汶川5.12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继续扎扎实实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全面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四次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孙永福建议将5月12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可以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总结教训,防微杜渐,让未来可能发生的天灾人祸,不至于再夺去那么多人民的生命财产。

当前,我们在防灾减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国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健全,地方各级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够完善,灾害的监测体系还不健全,全社会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减灾科技应用和减灾研究尚需强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应尽快健全灾害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尽快制定综合性的减灾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受灾群众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政府的灾害管理行为,强化对灾害管理工作的监管,使灾害的救助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应加快实施重大减灾工程建设,提高多灾易灾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抗灾能力,加强群众避灾场所建设,提高居民房屋灾害设防标准,全面提升国家整体减灾能力;在减灾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应加快各级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各级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全面提高国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减灾科技应用方面,尽快构建国家减灾救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跨部门、跨学科重大减灾问题的研究,加强现有减灾科技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在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在减灾宣传与教育方面,应普及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使减灾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逐步构建社会化的防灾减灾网络;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拓展和加强与联合国机构、有关国家和区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四川省抗震救灾办公室

某年某月某日

思路点拨: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情况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是:陈述基本情况,指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要作答情况报告类问题,必须明确什么是“情况报告”,以及申论试题所提的要求是不是属于“情况报告”。首先,公文的撰制主体和报送对象都应是国家行政机关;其次,申论题目要求的写作文体是情况报告。情况报告是对工作中的重大情况、特殊情况、新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后,向上级做出的报告。它不需要答复、主要是让上级了解、掌握情况,以便根据情况采取措施,指导工作。

真题如2004年国家试题二,以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2005年北京(社会在职)试题一,要求以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进城务工人员状况”报告等。

二、以某机关工作人员的的身份,起草一份关于减灾救灾体制建设的意见。

参考答案(796字):

关于防灾救灾体制建设的意见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在这场斗争中,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阶层的社会责任得到充分展现。但是我国的灾害应急机制在这次灾难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首要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通过提高社会成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来减缓或消除危机。比如,开展火警演习、安全疏散演习,相关部门为市民发放防灾应急手册以及开展应急培训等。

强化减灾救灾体制建设,关键是吸引社会成员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组织社会讨论是形成减灾救灾应急预案的基本途径。要吸引所有的相关者共同参与,讨论内容包括:一定期间内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哪些,在危机中如何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等等。社会讨论有利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个方面能够迅速行动、有效配合。

强化减灾救灾体制建设,根本是根据应急预案建立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制度,通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引导人们把应对突发事件、减灾救灾内化为自己的理念,自觉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资金支持是减灾救灾的基本保证。应当进一步规范各级财政对减灾救灾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捐赠机制。

我们应尽快健全灾害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尽快制定综合性的减灾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受灾群众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政府的灾害管理行为,强化对灾害管理工作的监管,使灾害的救助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加快实施重大减灾工程建设,提高多灾易灾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抗灾能力,加强群众避灾场所建设,提高居民房屋灾害设防标准,全面提升国家整体减灾能力;尽快构建国家减灾救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跨部门、跨学科重大减灾问题的研究,加强现有减灾科技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在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拓展和加强与联合国机构、有关国家和区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思路点拨:

意见是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新增加的文种,“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一般由引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引言要写明提出意见的事由、依据和目的。正文部分是意见所提出的具体见解和措施办法。可采用小标题或围绕问题分条列陈进行撰写。结尾对贯彻意见提出具体要求。意见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

如2007年重庆市申论考试第二题:以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起草一份在本机关落实温家宝总理批示的意见和措施,并加以论述。

“意见”主要是谈问题的看法与措施,在观点与对策之间,以对策为重。其特点主要是,有强烈的针对性,所表述的见解、看法,提出的对策措施都是针对实际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解决问题、指导工作为目的,有明确的指导性。撰写意见的要点在于吃透情况、抓准问题;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既要从原则出发,提出正确意见,又要紧密着眼实际,意见要有可行性,确实解决问题;注重条理,行文井然有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使阅读者有章可循。

三、如果你是某部门的秘书,请为单位领导起草一篇四川抗洪救灾现场视察的讲话稿。

参考答案(824字):

在四川抗洪救灾现场上的讲话

(2009年xx月xx日)

同志们:

当前,全国全面进入主汛期,四川省地震灾区面临着十分繁重的防汛任务。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防灾减灾的部署,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确保震损水库、重要堤防和堰塞湖防洪安全为重点,高度重视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切实做好防汛保安减灾各项工作,为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短短一年多时间,灾区新房林立,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到处是积极向上、加快重建的喜人场面。灾区人民经历艰难,意志更坚强。我们目睹了四川人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创造的奇迹,看到了四川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的非凡成绩,我们为此感到高兴,也很受鼓舞,并对四川干部群众在抗震救灾中的巨大付出和卓越贡献表示敬佩。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是四川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组织带领下团结奋斗,共克时艰,在四川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经验与启示弥足珍贵。当前,四川还面临着极其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要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机制的优势,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重建质量,力争原定的三年目标任务在两年内基本完成。

四川地震灾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目前正处于暴雨洪涝灾害集中多发季节,险情隐患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安全渡汛形势相当严峻。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加快堰塞湖和震损水利工程整治进度,恢复提高工程防洪能力。要强化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加强防汛应急值守,加大重要部位巡查力度,及时转移受威胁地区人员。认真落实防汛抢险救灾责任制,做到职责到位、指挥到位、措施到位,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今年的防汛减灾工作。

同志们,灾害无情人有情。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抗洪救灾工作,其他兄弟省市也给与了我们很大的支援,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夺取抗洪救灾战役的伟大胜利!

思路点拨:

讲话稿是供讲话者——一般是担任领导职务者——在有多人集会的场合面向众人讲话时所用的文字稿本,是讲话的基本依据,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表达观点、沟通情况、交流思想、部署工作。讲话稿是行政机关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非法定性文书,也是申论考试应用文写作题型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书体裁。

讲话稿的基本结构由标题、日期、称谓和正文四部分组成。

讲话稿包含六要素:讲者、目的、场合、对象、内容、语言。这六要素是所有讲话稿都必须具备的,他们之间紧密联系、互相影响、共成一体。讲稿的风格、样式取决于这六种要素,要做到得体就必须做到这六要素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讲话者、讲话目的、场合、针对的听众对象选定内容和语言,除内容和语言要得体外,运用恰当的语气、情感策略也十分必要。讲话稿要设身处地为讲话的对象着想,蕴含的思想要符合讲话对象的切身利益,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保持适度的语气,适当穿插幽默,采用相对口语化的语言,追求庄重得体、平易近人的风格,达到有感染力、说服力、实用性强的效果。

更多信息请查看事业编‖公务员‖考试资料‖考试技巧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