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考试基础知识: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制度改革(一)
2017-08-30来源:易贤网

在公共基础考试当中,经常会涉及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多项内容,但学生往往只知其名称,却不知其具体内容,在考试过程中只能靠“猜”、“抓阄”等纯运气的方式去答题。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几项制度,顺利通过考试,老师在此详细的给大家介绍其具体内容。

一、三省六部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主管户口、赋税)、礼(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主管军政)、刑(主管刑法)、工(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而三省的长官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要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二、科举制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三国时期的魏国评定州郡人才高低,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是指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已无法继续。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选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度。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主要考经义,背诵的好就可以通过,比较容易,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与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运用,影响深远。

【课堂测试】

1.隋唐时期,负责执行政令的机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台

2.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 )。

①创武举、殿试 ②开设进士科 ③采取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3.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参考答案】

1.A 2.C 3.A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