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太平洋东岸,美国第二大港口长滩港一处自动化码头。装卸作业区空无一人,一排排桥吊迎接着远洋货轮停靠,不同系统和设备配合密切,无缝对接,秩序井然……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整套的技术来自上海振华重工这家中国企业。
窥一斑而知全豹。全球产业变局之下,中国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美国港口,显示出中国创新贡献的效率与优势。
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为先导,当前全球技术革新创新蓄势待发,众多产业酝酿变局,有望为世界经济贡献新的增长点。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的创新浪潮以新增长助力世界经济,以新模式启迪全球产业,以新开放重组全球产业格局,表现出显着后发优势。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经济助力新增长
近年来,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型经济形态在中国蓬勃兴起,创造新增长点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4。8个百分点;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1%,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4。7个百分点;服务业继续“领跑”经济增长。
中国创新大潮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全球融会贯通。彭博社网站近期刊登社论指出,中国企业正积极收购海外技术企业,在自动化方面的投资大幅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额每年增长约20%。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指出,中国正酝酿一股改变中国经济面貌、增益全球创新和增长的新生力量,这将为全球科创风投、技术商业化等提供有力支撑,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可持续的增长动能。
新模式造就新升级
如果说,中国创新带来的量增扩容效应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那么中国创新所支撑的各种新模式和新规范已开始为某些行业革新升级提供示范和镜鉴。
在北京CBD核心区Z15地块,中国尊——一座设计为地下8层、地上108层、高528米的摩天大厦——正不断向天穹挺进,建成后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
“中国尊”的高度所体现的不仅包括承建方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的高端技术、高精度设备,也涵盖其高施工标准和操作规范。“我们在焊缝探伤、锚栓精度控制、智能控制顶升钢平台等关键技术和实操领域已追平或超越欧美标准,这成就了中建钢构业内领先的江湖地位,”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宏介绍,“瞄准高端、奋力创新永远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创新让中国基建品牌在非洲、中东、拉美、欧洲市场大放异彩。”
全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瀚纳仕中国区执行总监兰熙蒙指出,伴随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最好的技术和产品首先应用于中国市场,中国日益成为新兴的创新中心,开始为行业立标准、树规范。这种转换将对全球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开放优化新格局
技术创新大潮绝非技术精英和大项目的专享。在中国决策层简政放权、扩大开放政策引领下,创新正在个人消费领域迅速生长蔓延,具象化为一餐美食、一趟便捷出行、一次美好的阅读体验……各种新经济形态不断填补旧短板,满足新需求,扩展全新商业边界。
在手机地图上寻找最近的自行车,扫描二维码开锁,用完后用手机结算;只需输入配送地址、用餐时间便可等待快递人员送餐上门……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一些身边事,成为《日本经济新闻》驻华记者笔下的“稀罕物”。
互联网金融“独角兽”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告诉记者,新经济繁荣得益于中国政府主导的宽带中国战略和提速降费政策的落地,让中国快速积聚起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网民。传统服务的缺失和短板,客观上为新技术和新经济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管理制度创新带来的宽松小气候和改革开放大气候开始产生“筑巢引凤”的效果。路透社日前报道说,得益于中国政府采取的负面清单管理等新规,外商近年来在华并购交易兴起,其中零售和消费品行业成为投资热域。今年以来外商在华并购交易总额已达71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全年投资额很可能超越去年的水平。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并购业务合伙人特雷西·伍特认为,今后在中国,企业成立以及股权转移等过程将会简化。从近期修订过的负面清单来看,一些外商投资领域得到进一步放宽。
正如外界观察到的那样,借力改革开放新势能,在全球价值链条和科创领域长期充当追随者的中国,而今逐步担纲引领者和创新者角色,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效提升内外资源配置效率,优化重组全球产业格局。
此刻,中国经济借助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正创造无穷商机,为全球科技创新和产经升级注入持续动力。中国创新终将助力世界经济复苏,造福亿万市场主体。(参与记者:贾远琨、叶健)(新华社记者 傅云威 邹多为 孙晶)
相关内容:
全球挑战下的中国机遇
年初,东非国家吉布提。一列中国生产的电气化旅客列车沿亚吉铁路呼啸前行,驶向埃塞俄比亚。这条中国修建的客货共线铁路,在运营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全长752。7公里,是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通过这条铁路,中国把先进的技术和运营模式带到了东非,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既为合作伙伴提供硬件配套设施,又给对方带来融资机会和运营管理模式,这种着眼长远的解决方案,折射出中国经济之于世界的发展机遇。
当前,全球增长缺乏动力、结构性改革停滞等挑战犹存,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多。在此背景下,锐意改革的中国经济不断释放互利共赢的新机遇,促进世界经济再平衡,为全球经济治理注入正能量。
中国增量加速世界经济复苏
作为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量的主要贡献者。过去一年,中国完成年初设定的各项经济目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真金白银”。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6。7%,经济增速重回世界第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估算,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
IMF指出,中国将是推动今年全球经济加速复苏的关键因素。该组织在维持今年全球3。4%经济增速预估的同时,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3个百分点至6。5%。
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中国经济成绩单并非“单科”独秀,而是追求全面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并不追求“风景独好”,而是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向外界传递增长信心。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自2008年以来,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均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中国巨额对外投资、大量出境游人口等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机遇。
中国改革加速世界经济再平衡
在经济保持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内部结构性变化也开始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图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痼疾显现,转入深度调整期。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难以为继,推动中国经济多年来高速增长的外部条件发生巨变。
面对变局,中国果断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动态把握“三驾马车”的重心变化,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方向转轨,有效缓解外部挑战带来的冲击。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第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58%,已成为影响投资增速的主要力量。澳大利亚国民银行首席经济师欧思濂认为,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势头格外迅猛,不仅有效对冲了传统产业动力不足,并且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美国格罗斯大学商学院教授赵耀评价说,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目前效果已初步显现,其外溢效应十分可观。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含金融领域)1701亿美元,增长44%,是2012年的两倍。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望达到7亿人次。
从更宏观视野观之,中国经济正践行“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告别粗放扩张、谋求内生增长的同时,向外界输出宝贵的需求和资本,缓解了总需求不足,加速世界经济再平衡。
中国方案优化全球经济治理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促进世界经济再平衡和各国互利共赢,单靠一国之力难以实现,从根本上还有赖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与时俱进。在这个领域,中国与各国积极分享共赢智慧和发展方案,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积极力量。
合理可靠的金融秩序、高度融通的自贸体系、畅通安全的交通系统、公平高效的合作开发机制……这些正是世界经济复苏所急缺的全球公共产品。遗憾的是,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存在显着短板,无力襄助世界经济拾阶而上。
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推互联互通,积极筹建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支持新兴国家提高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和表决权,编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方案”以其巨大包容性、普惠性而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正如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苏马·查克拉巴蒂所言,亚投行等“中国方案”将为国际体系提供更多健康的国际“推动力”。
全球挑战倒逼变革,世界变局呼唤大国担当。在升级版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下,中国正逐步成长为世界经济增量主要贡献者、世界经济结构性优化者、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引领者。
放眼未来,改革开放所释放的中国红利,必将促进各国互利共赢,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全球共赢格局。(参与记者:贾远琨、叶健、王守宝)(新华社记者 邹多为 傅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