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第二编第一章
2008-04-07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编  经   济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的和要求: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关系,了解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体系、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等相关知识。

 
第一节  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社会经济形态。它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市场经济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之上,最初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商品交换,满足市场的需要;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通过市场交换商品,建立联系;市场成为社会经济资源分配的枢纽,市场机制对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等问题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市场能促使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市场活动的自主性。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必须以具有自身利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为前提。各类市场主体可以相对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产、购销和信贷活动,同时对自己的市场经济行为负责。

2.市场交易的竞争性。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自主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竞争性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显著特征。

3.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各类经济主体,无论其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在市场活动中始终处于平等的地位,它的一切市场活动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4.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市场经济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必须具有开放性。

5.市场运行的法制性。市场经济应该是法制经济,从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到收人分配,都有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法律、规章加以引导、规范和约束。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中国搞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

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活动完全依靠政府的决策,作为单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只能按照政府的计划行事,无权选择消费什么、怎么样生产等。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复杂化,人民需求的不断变化,特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原有的计划经济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发展的要求,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经济体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只是作为政府的附属物,严重扼杀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排斥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把计划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的指令计划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从而导致企业没有活力、积极性等问题没有办法根本解决。

3.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财政统收统支,人员统一调动和分配,造成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因此,面对众多企业和复杂的经济关系,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所有的企业,无法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对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势在必行。加之改革开放以后,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不断加强,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大趋势已不可逆转。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