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连云港市现场考试流程及导游词2
2015-01-23来源:连云港市旅游局网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娲遗石】

娲遗石是夹在大石缝中的一块奇石,它上不靠天,下不着地,俗说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下来的石头。从明代开始,我国进入了长篇小说的鼎盛时期,许多作家都喜欢在石头上大做文章,首创者吴承恩就是按照这里石头的尺寸和形象来描述孙悟空出世的。

娲遗石上方有半边石卵,据说另一半在孙悟空出世时被崩到山下去了。石卵一侧有一个形似猴头的巨石,温情地吻着娲遗石,那便是孙猴子成仙后脱下的凡胎。娲遗石下方的池子叫“阿耨达池”,阿耨达是梵语的译音,意为众水之源。传说过去仙女常来洗澡,孙猴子出世后在里面撒了泡猴尿,弄脏了池子,从此仙女们就不再来了

【毛公碑】

在照海亭的下方,有一块巨大的摩崖石刻,是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镌刻的,将毛泽东对胡耀邦说过的一段话:“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用集毛泽东手迹的方法重组而成。

毛泽东在1955年10月至1958年春天,短短三年间三次谈到这里的花果山是孙猴子的老家,引起了省、地、市领导及当地人民的重视,经过查找资料,现场勘察,证实毛泽东的判断非常准确。

【七十二洞】

照海亭一带有关《西游记》的景点比较集中,较为有名的有海天洞、二仙洞、法龙洞、万佛洞、朝阳洞等,过去大多塑有佛像,供信徒朝拜;还有一些是依民间传说命名的,如无底洞、狐妖洞、马猴元帅洞等,统称七十二洞。这七十二洞是千万年前一次猛烈造山运动留下的痕迹,许多巨大石块交叉垒叠,自然形成了一大批洞穴。

海天洞是七十二洞中最大的一个,因为由高僧悟五营造,故又称悟五洞。当年他剔除石缝间的淤土,凿通相关连的洞穴,使海天洞与上下四旁的小洞连成一体,或升或降,或明或暗,洞中有洞,天外有天。并在洞顶建亭一座,名曰照海亭。登亭俯瞰,但见四面群峰遥峙,翠绿扑面,花香阵阵,几疑身入仙境。

【玉女峰】

登上玉女峰是花果山之游的高潮,有缘的人在这里可看到云台山两个最为精彩的景致。一个是在迎曙亭看海上日出;另一个是看云台铺海,白云翻滚好像海水扬波,露出来的峰顶就像大海里的蓬莱仙岛,群山俯伏,阡陌纵横,此情此景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激情漂流】

花果山景区激情漂流项目位于花果山核心景区,是花果山5A景区创建的配套休闲旅游项目之一,是利用景区原有的山涧人工修建的单滑道漂流,滑道起点位于定海神针景点,而终点则在九龙桥,全长1060米,宽5米,高低落差230米,居全国首位。

这条漂流滑道起点是一个蓄水量约1800立方米的上坝,途中有十几个倾斜度30度到65度之间的滑道,并配备缓冲池,用于漂流的都是最新型的自动排水船体。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条漂流河每小时可以放漂约150条船。“滑道的倾斜角度、每个转折弯度,以及每次的冲水量和速度都是由专业人士设计施工,并且经过了多次试漂和调整,所以虽然很刺激,但是安全性是很有保证的。”

2. 风光秀丽迷人的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

【景区概况】

连岛,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是江苏省第一大海岛,面积7.57平方公里,沿岛海岸线17.66公里。它是由东西两个岛屿连接而成,分别为东连岛、西连岛,过去有一副著名的楹联说:“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连岛、西连岛,东西连岛连东西。”那下联指的便是这里。连岛海滨浴场开业于1994年,尤其是1998年海滨度假区成立后,连岛旅游事业驶上了发展的高速路,全面开发了海岛游览、海水浴场、海上观光、海上运动、渔村风情、生态休闲等海滨旅游度假产品,年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成为国内知名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

【景点介绍】

【拦海大堤】

拦海大堤位于港区的西面,所以又叫西大堤。它是全国最长的抛石体拦海大坝,公路就铺在大堤的顶端。大堤总长6.7公里,大堤1985年3月动工,1993年12月合龙,是建港工人八年奋战的丰硕成果。西大堤的建成,把连岛与大陆连成一体,形成了一个30平方公里的人造港湾。依托大堤能新建40多个泊位,将连云港港口的吞吐能力提升到亿吨以上。同时,也给连岛的旅游事业带来了方便和新的发展契机。2014年7月开通的4车道柏油路,使原来旅游高峰时道路拥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大沙湾游乐园】

大沙湾游乐园是优质的天然海水浴场,为全国16个健康型海水浴场之一,是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沙滩面积8万多平方米,在这里您或是追波踏浪,或是静卧沙滩,都可尽享大海带给您的无限柔情,还可以亲身体会一下水上自行车,弹跳飞人,摩托艇等海上娱乐项目。景区内还新增了5D动感影院、美食一条街等项目,让您在休闲的同时感受高科技和美食带来的乐趣。同时为了丰富淡季游乐资源,大沙湾景区从2011年起在冬季增加了滑雪项目,让您在海边体会不一样的滑雪刺激。

【卧龙栈桥】

大家刚才来到海边,亲身在沙滩上漫步,在海水中嬉戏,看见了水天一色的神奇景象,感受到海风轻抚的温柔情结。现在我再带领大家一道前往苏马湾自然保护区,过去那里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区域,不仅风景幽静美丽,还较好地保存了大自然的原生态。

我们现在走在上面的叫卧龙栈桥,是联系大沙湾游乐场和苏马湾自然保护区的一条游览线,全长两公里。游客在上面行走,既能饱览山海风光,又能减少沿途攀缘的劳累。

为什么要以卧龙来命名?当然首先着眼于栈桥的外形,是因为它很像一条龙,迂回曲折,蜿蜒于岸边礁岩之间,似乎一遇惊动,随时都能游向大海一般。有副常见的对联是:“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就说明了龙文化虽然起源于陆地,但却归宿于大海。所以《西游记》里的龙王,全部都是安家在大海里,分别叫东海龙王、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合起来统称四海龙王。吴承恩把我们这里的山海景观与民间传说引入《西游记》,特别安排了孙悟空从大海里获得力量。孙悟空龙宫淘宝,在东海龙王家里耍泼,夺走了龙宫里的镇宫之宝如意金箍棒,靠着它才在去往西天的取经路上,能够斩妖杀魔所向无敌。

我们海边的人心里时刻都有着龙,过去给龙王爷盖庙,祭龙王,拜龙王,求它保佑出海的人平安归来,保佑田地里风调雨顺。渔民眼里看到的东西最容易和龙挂上钩,我们这一带的山涧,大多都是以龙潭为名:老龙潭、二龙潭、三龙潭、黄龙潭、白龙潭、乌龙潭等等;海边的风俗许多都是和龙联系在一起。例如过去小孩得了麻疹,痊愈之后,要蒸上一锅馒头馈送亲友。那些馒头上面每一只都盘着一条小龙,叫做烧馒龙,便是感谢龙王的护佑。因此说今天把这么一条长长的栈桥叫卧龙栈桥,那就更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苏马湾生态园】

苏马湾是连岛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景区。东西连岛虽然只有17.7公里的海岸线,但它迂回曲折,素有十八湾之称。而在这十八湾中,苏马湾高度浓缩了高山的坚定、大海的潇洒、林木的幽深、怪石的神奇、历史的厚重、人文的丰富,成为十八湾精华的大展示。因为苏马湾在山北,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苏马湾的得名,来源于明朝末年的大将苏子恒。清兵入关后,他带领自己的兵将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在这里耕田牧马,养精蓄锐,准备以后东山再起反清复明。他们在当地除暴安良,劫富济贫,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后世为了纪念苏子恒,便把这里叫做苏马湾。

苏马湾的山体完全被混交林覆盖,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它空气清新,呼吸起来非常舒畅,堪称是天然的氧吧。树林中有一些小木屋,是为游人休息服务的,外面看似原始简陋,内部却都是现代化的设施。在里面住上一晚,推窗看层层浪花,卧枕听阵阵松涛,真可算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连岛上珍贵的人文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苏马湾一带。山腰上有三层阁楼的金圣禅寺,里面供奉着九华山的开山始祖韩国人金乔觉,纪念他一千几百年前从这里登岸入唐求法。山脚下的一个半边亭,是为保护汉代界域刻石而建的。那石刻是王莽时期的遗存,距今已有两千年,有极高的历史、书法研究价值,属于国宝级文物。沙滩的东北角,有“海誓山盟”,四个字,分别刻在两块临海的巨石上,为这个美丽的海湾增加了浓郁的浪漫色彩,时常有一对对的情侣穿着婚纱前来拍照,喜气洋洋,恩恩爱爱,所以苏马湾又被称做情侣湾。

到苏马湾看海蚀奇岩,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连岛这个地方属于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应力和其它条件的影响下,成分和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构造更为复杂、形态更加多样。整个连岛的海岸,有92%属海蚀面貌,使我们得以看到神态各异的奇石怪石,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汉代界域刻石】

汉代界域刻石又叫“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是国宝级的文物。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共有两处,一块在这里,海拔约5米;另一块在连岛东端的羊窝头,刻石面向北方的大海,在海拔约8米处。那块刻石现已风化断成两截,只剩下30多字;而苏马湾的这块,全文60个字,字字清楚可辨,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完好,内容明确,有确切纪年的唯一一块汉代界域刻石。对汉代的历史、疆域以及书法发展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1995年羊窝头刻石公布为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苏马湾刻石归并入该文保单位,作为一个整体。

苏马湾刻石的全文是:“东海郡朐与琅琊郡柜为界,因诸山以南属朐,水以北属柜,西直祝其。朐与柜分高顶为界,东各承无极。始建国四年四月朔乙卯,以使者徐州牧治所书造。” 大意为:这里是东海郡胊县与琅琊郡柜县的交界地方,大山以南属胊县,海水以北属柜县,西边直到祝其县。具体的分界点在山的最高处,东面到无限远。时间为王莽篡位后的始建国四年,也就是公元12年。羊窝头刻石的内容和它相似,可知这两处石刻是同一时期制作的。

苏马湾界域刻石的发现,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

一是从刻石可知,今天的赣榆区,在西汉和新莽时期归琅琊郡的柜县管辖。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徐福是“琅琊人”,过去有人论证琅琊在山东,徐福村不可能是徐福的故里。这一刻石的发现,则完全证实了徐福村当时就是琅琊郡的一部分。

二是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包括《汉书》及《中国历史地图集》、那样的权威著作,都将柜县定在胶州湾以西。现在有刻石为证,明确了柜县实际就在现在今天的赣榆区;

三是苏马湾界域刻石是东海郡与琅琊郡的分界刻石,其中还明确划定了两郡的海域权属,由此可以说,苏马湾界域刻石它也是我国最早的有关海洋权益法的刻石。

我们在研究界域刻石时,也不要忽略了它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西汉是中国书法由篆书向隶书、草书转化的关键时期。界域刻石的书风,显示了早期古拙的隶书中,仍带有明显的篆意。因为篆书向隶书的演进,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变革,从此汉字走向了简洁化、笔画化、定型化,所以连岛界域刻石的发现,是研究中国书法发展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金圣禅寺】

金圣禅寺是山南镇海寺的下院,里面供奉着玉佛地藏王菩萨。廊亭东西各有一条山道与环山公路衔接。在廊亭上俯瞰苏马湾,下面像似一张摊开来的巨幅彩照,许多蚂蚁般大小的人物在画面上缓慢地移动;放眼远眺,海天一色,云水荡漾,一直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

连岛的庙宇独具特色。唐开元七年(719年),新罗国王的近族子弟金乔觉,24岁时抛弃了优裕的王室生活,渡海入唐求法。史书上记载金乔觉就是从我们西连岛登岸,并在这里作过短期的停留,畅游了仙境般的鹰游山,考察了渔村的民风民俗。然后他通过运河、长江到达安徽的九华山,在那里苦修75年,化缘建庙,开坛说法,成为当地的开山祖师。金乔觉99岁圆寂,3年后开函,脸上的颜色和活着的时候一样,手脚依然柔软,骨节转动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当时的信徒都说他是地藏菩萨转世,称他为“金地藏”。

地藏王是佛教中一位愿力深厚的菩萨,因为他能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能像秘藏一样含而不露,所以合起来称做地藏。地藏王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弥勒佛还没有来到人间之前,就是由他担负着救度世间众生的重任。他怜悯地狱里的灾难和痛苦,曾经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因此又被信徒们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为了纪念金乔觉和鹰游山的缘分,后人在苏马湾的山上建起了金圣禅寺,作为镇海寺的下院。金圣禅寺背依青山,面向大海,听着潮汐,看着风云,让地藏王菩萨在他第一步踏上中华国土的地方,能够久远地眺望着自己的故乡。

【海蚀奇观】

海蚀地貌是连云港市沿海的一大奇观,分布广泛,从海拔5米到560米的山体上都有它的痕迹。

我们漫步在卧龙栈桥,实际上就是沿着一条地质博物馆的参观路线在前进,同时又在一路欣赏大自然的雕塑展览。看那些奇石长得像个什么,我们这里有的叫神龟探海,有的叫海马登陆,有的叫群龙戏水,有的叫鹞子翻身……苏马湾的东南侧就是著名的龙后宫。每当落潮时,几道突起的岩脊如几条石龙从海中跃起,仿佛在向山坡上爬去,蜿蜒曲折,栩栩如生。周围那数不清的海浪石,大的如磨盘,小的如拳头,恰似一大片神态各异虾兵蟹将。有的地方仰头望去,洞穴接洞穴,石窝连石窝,很像南方著名的燕子洞,也就干脆借用人家的名字叫了燕子洞。有一处被人们称为晒经台的巨石,突兀于海边,层层叠叠百十道之多,如层层经书叠放在一起,让虔诚的信徒为之震惊。

【邓小平雕塑公园】

邓小平雕塑公园是连云港人民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为一代伟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建造的纪念园。

邓小平同志除一生的伟大功绩外,还和我们连云港市有着特殊的缘分。1948年11月,他作为总前委书记,指挥了东起海州西至河南商丘的淮海战役,连云港的烽烟曾经在它的心头久久萦回; 1984年5月4日,在他的亲切关怀下,连云港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1997年3月,载着邓小平同志骨灰的飞机由民航连云港机场起飞,翱翔在我市海域的上空,骨灰与鲜花纷纷洒向了这片大海

2007年6月15日上午,在建党86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的前夕,《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揭幕仪式隆重举行。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为群雕揭幕。邓小平同志的亲属邓林、邓榕等,以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队和省市领导也参加了揭幕仪式。

《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为优质铜材铸造,重6吨。底座为红色花岗岩,长8.5米,宽4.65米,高0.73米;正面为45°斜面,其他三面均为93°斜面。这些数字有的与小平同志的生平有关,如底座两端相加9.3米,以及93°的斜面,都是代表了伟人离开我们时候的年龄;45°则代表着新中国成立时他45岁。

雕塑背面铭刻着邓小平同志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也正是《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的主题。雕塑的创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李象群先生,哈尔滨人,现年46岁。山西八路军纪念馆的《青年毛泽东》、四川广安的《布衣邓小平》等雕塑作品,都是他的成名之作。

【海上旅游】

连岛游艇俱乐部是我省唯一拥有 “水上运输许可证”的海上旅游企业。现拥有“神游号”豪华游船,“神鹰号”、“神燕号”大众型游船,“神鸥号”休闲渔船,以及4艘高速快艇,可同时接待500多位游客下海观光。俱乐部为您精心准备了海上观光休闲游,前三岛、秦山岛探密游等多条海上旅游线路。您可以乘坐快艇凌波飞驰,也可随船去孤悬海外、物产富饶堪称鸟岛的前三岛、秦山岛猎奇探险,呼吸海洋深处的新鲜空气!

【前三岛观光】

前三岛是我市离陆地最远的三座小岛,鼎足而立,孤悬海上,就像传说中的海中三神山。其中达埝山岛面积11.5公顷,平山岛14公顷,车牛山岛6公顷,它们离大陆25海里,约合90多华里。岛上没有固定的居民。

前三岛是鸟类的乐园,为江苏省鸟类自然保护区。有18目41科135种鸟类在这里过路、栖息或繁殖,如黑鹳、海鸬鹚、苍鹰、雀鹰、松雀鹰、赤腹鹰、白尾鹞、燕隼、灰背隼、红隼等,其中许多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

前三岛上怪石林立,千姿百态。著名的有壁画长廊、黑熊观海、仙人居、一线天、石林等等。海水清澈岛透明,一眼望下去十几米深,水中游动的鱼儿历历可数。当海浪与悬崖撞击时,一个个十几米高的“浪柱”接连涌起,令人惊心动魄。岛上树木葱茏、芳草如茵,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把小岛装点得如诗如画。

前三岛不仅有迷人的景色,而且物产丰富,盛产飞鱼、色斑鱼、鲈鱼等,随手抛上一钩,都能有可喜的收获。这里四周的海域,是连云港市最大的深水养殖基地,盛产海参等珍贵海产品。

3. 江苏的小九寨沟:渔湾景区

【景区概况】

渔湾,顾名思义是渔船停泊的港湾。它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

渔湾风景区在山水自然的自然风韵、环境的清幽秀丽、民风的古老纯朴、文化的深厚积淀等诸多方面,都与九寨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尤为是“水景”,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春夏秋冬瀑布垂挂,涧内潭、洞、汪、瀑、林、景景相连,闹中有静、静中有动,赏心悦目,被誉为江苏的九寨沟、苏北的张家界。

渔湾风景区位于云台山南麓,是由两条大涧一道山梁组成,远在明朝的时候,便以它独具一格的“水景”著称,被列为云台山三十六景之一,叫做“三潭汲浪”。

主要景点有神鱼化龙铜制雕塑九孔桥、龙潭涧、龙祈洞、金得鸡、千年龟、老龙潭、上天梯、听瀑亭、藏龙洞、神仙崖、凤凰洞。

龙王三太子睡觉的上下龙床,藏身的水帘洞,绝壁相映的神仙崖,还有灵气十足的小瀛洲等景点,其中老龙潭瀑布为全省之最,落差达四十米。

【景点介绍】

【神鱼化龙铜制雕塑】

神鱼化龙铜制雕塑被誉为“天下第一龙首”。整个雕塑高8·2米,龙首高达3·5米。这座鱼身龙头的雕塑讲述的是古时东海有大鱼化身成龙的故事。在我国古代《长安谣》就记载了神鱼化龙的传说。而这座雕塑的整体造型取自汉代古墓出土的神鱼化龙玉雕的造型。

【九孔桥】

相传古时候渔湾还在海中时,九条山涧在此汇聚流向大海,因此在这里建的这座桥叫九孔桥。该桥由九个桥孔构成,护桥栏杆被雕成盘龙石柱的样子,而龙嘴相对喷出水柱形成一道水廊。

【龙潭涧、三龙潭】

经过九孔桥,进入的这条山涧叫龙潭涧。它主要有三龙潭、二龙潭和老龙潭组成。

三龙潭是大涧最下面的一个潭,瀑布高达20多米,过去三龙潭上有一块招头崖,飞流从崖上洒落,形成一道水帘,挂在潭水中间。1985年夏天一个暴风雨的深夜,巨雷把招头崖轰倒,破碎的石块填满了大半个深潭,传说是潭里的小龙触犯天条,遭了雷殛。

三龙潭飞瀑凌空,漱玉喷珠,留下了“暗草无春秋,岩花自开花”佳句。瀑布在岩壁上形成浪花,整个岩壁如漫天飞雪一般。因此,清末海州翰林姚士璋在西面的岩壁上题刻“飞雪”二字。雨季时大水蜂涌而下,光滑闪亮,犹如一道巨大的银幕横在游客面前,正在有声有色地流淌着渔湾的古往今来。

【二龙潭】

从三龙潭直上约30米就到了二龙潭,如果说三龙潭是渔湾的门户,这二龙潭就可以比喻为渔湾的咽喉了。二龙潭一带山势较为平缓修长,涧水蜿蜒流淌。这里潭水面积较大,水寒彻骨。传说二龙潭深不见底,潭底有一个石洞直通东海龙宫。小白龙探母的传说就是以此为背景。二龙潭的景色,与气候的变化关系极为密切,反差也特别的大。风和日丽的时候,两岸悬崖上杂花生树,百鸟齐鸣。

【龙祈洞、金鸡石、千年龟】

龙祈洞又名棋洞。传说是黄龙青龙绿龙在此下棋斗乐的地方。龙洞于巨石下,周围环境清幽寂静,极宜下棋博弈。据说龙王三太子经常来此洞玩耍,后百姓经常在此烧香,祈求龙王保佑天下太平,风调雨顺。

渔湾不仅瀑布悬挂,而且怪石林立,龙祈洞上行有块巨石,宛若一只蹲卧的雄鸡,形态逼真可爱,称为金鸡石。再朝前走,将看到千年龟,一层层的岩石堆积如乌龟的龟壳一般,乌龟探着头伸着前爪,好像正在奋斗的游向海洋。经过佛崖我们还将看到一连串的峻伟奇石,让你可以无穷无尽的去想象。

【龙井】

传说渔湾的“龙井”直通大海,龙潭涧里的龙子龙孙们想要回老家看看,不用腾云驾雾,往井里一钻就到了。井里全是海水,又咸又涩,善良的老龙怕惊吓了黎民百姓,就封死了海眼,不准小龙们从此地经过,年深岁久井水就变得十分甘甜了。

要说这龙井里的山泉却非同凡响,它有这样特色:它来源于雨水,经过长时间的沙滤而成,清澈甘冽,口感纯正,无污染;在渗透过程中,携带来百草的精华,有益健康;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水质醇厚,用它泡云台山的云雾茶,味香浓郁,茶色清明,相得益彰。

【老龙潭、天上梯】

老龙潭瀑布落差37·5米,。是江苏省最高的瀑布。老龙潭三面峭壁,似刀削斧劈。瀑布轰轰纷泻,潭水暗蓝,深不见底,水沫横溅,若雾若烟。从西侧的石阶向上,将是游览渔湾景区最耗费体力的景观——上天梯。总共分为两部分,99级和66级台阶。其中66级台阶坡度最大最陡。

【听瀑亭、上下龙床】

走完上天梯,来到听瀑亭,游客可以好好的在此小憩一会,侧耳聆听飞瀑拍打到岩石上发出的天籁之音,感受自然之美。经过听瀑亭,是渔湾的另一个著名景点——上下龙床。上面刻的是一个“龙”字,旁边的另一块石头上是反刻的“龙”字。这是颜体草书的龙字,也是目前颜体草书石刻中最大的龙字。龙字似一条游龙盘卧在洁白如玉的大石上面。民间有谚语:“龙床睡一睡,能活两百岁”。

【藏龙洞、绿水汪】

藏龙洞传说是龙王三太子为躲避天庭的惩罚的藏身之地。瀑布像一幔水帘将洞口遮挡。洞顶仅能容一人钻出,而洞内能容纳数十人。进入洞内,一线阳光从洞顶透过,犹如天眼,似在寻找躲的藏龙王三太子。洞外深潭,因为周围草森葱茏,把一潭清水映的碧绿,似颜料染成一般,故得名绿水汪。

【水坝】

到达坝顶,豁然开朗。开阔的湖水,碧绿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周围拥黛的群山。常年的碧水滋润,造就了这里大量丰美的草木,人文与自然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水坝在雨水充沛的季节,水从大坝顶端漫过,在坝体形成水花,如雪如絮,纷纷扬扬,美不胜收。从坝顶向下俯视,看着刚刚一路走来的小路,想到登顶的艰辛,顿时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沿游步道往东走,走过一段木质游步道时,我们能看到神仙洞。从神仙洞往下走约15分钟,会到渔湾的又一个景点——神仙崖。

【神仙崖、凤凰洞】

神仙崖、凤凰洞,山高林密,满眼奇石异草。石柱高达30米,长方形崖顶约20平方米,石缝内有龙松盘卧而生,迎风摇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神仙崖传说是因猪八戒取经路上在此偷懒,被孙悟空一怒之下拿金箍棒砸了下去,猪八戒躺到一旁,而山石却被孙悟空砸开,形成了今天的神仙崖。陡峭的崖壁傲然矗立,郁郁葱葱,也给渔湾的山水带来了神奇美丽的想象。

4.佛教东传的最早见证地:孔望山景区

【景区概况】

孔望山风景区位于锦屏山东北部,东依盐河、北临玉带河,距市区约2.5公里。《舆地要览》载,“孔子问官于郯子,赏此登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因山畔有故城基址, 又名古城山。”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孔望山以厚重的历史文化闻名海内外。山上的龙洞庵,环抱于异石厅峰之间,距今约1400多年历史。龙洞庵西崖壁,有一个天然的海蚀洞,古人称之 “龙洞”又称“归云洞”。汉代圆雕石象堪称世界之最,其艺术价值与咸阳茂陵的霍去病墓石刻齐名。东汉摩崖造像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300年,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九州崖佛第一尊”、“中华母窟”等美誉。孔望山景源丰富多彩,类型齐全,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自然景源方面,孔望山气候湿润,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群落。植被类型有针阔叶混交林、竹林、丘陵低山草丛和人工经济果树林。树种达30多种,山上常见树木有麻栎、构树、楝树、桑树、楸树、黑松、赤松、榆树、槐树、柳树、枫树、女贞、玉兰、金镶玉竹、毛竹等,另有桃、樱桃、苹果、梨、杏、柿、枣、山楂、葡萄等经济树种遍布山野。龙洞庵内有1200年树龄的古柏和800年树龄的糯米茶树。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白鹭、喜鹊、斑鸠和一些不知名鸟儿及野生小动物集聚地,在山东北部建起了白鹭保护区。在人文景源中又分为历史人文景源和现代人文景源。历史人文景源有原始社会新时器时代祭海的杯盘石刻、孔望山摩崖造像、千年古刹龙洞庵、秦王朝的东大门遗址等10余处;孔望山曾吸引众多古代名人来此咏唱,刘长卿、苏东坡、石曼卿、林则徐、陶澍等,都登临孔望山,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现代人文景源有孔子望海像、朐海湖垂钩中心、神灵洞等9处。20年来,先后建成进山道路、停车场、步游道、各广场、孔子像、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观光路网,有效的把各景点串联组合为一整体。通过不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景点周边环境绿化,以及整顿景区软环境,让景区形象有了质的飞跃,并有效地整合了旅游资源。

【景点介绍】

【东汉佛教摩崖造像】

东汉佛教摩崖造像位于孔望山的西南部,依山崖的自然形势凿成。现存造像105个,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山崖上。大的右1.57米,小的只有十几公分,造像以中间两个大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周围辅以坐像,立像等等形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1980年,专家发现了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孔望山摩崖佛教造像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将近三百年,被称为九州崖佛第一尊,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造像有佛、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大多反映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和佛教传统。本生故事有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佛教故事有“说法图”、“涅槃图”等。

造像群像有三种:浮雕造像、小龛内的线刻画像和附属于浮雕造像的台座和灯碗。浮雕造像共有89尊,其中道教的汉装人物像4尊,分别为老子及其供养人、关令尹喜和黄帝。

属佛教人物造像共85尊,主要为佛经变故事,核心是位于造像中央偏下部的“涅槃图”,共由46尊人物图像组成,中心人物是高浮雕的释迦牟尼仰身卧像。

其中的“舍身饲虎”、“涅槃图”、“叠罗汉”等以形态各异、古拙生动而最负盛名。此造像比敦煌石窟造像还早200年,因而赢得了“九州第一佛”的美誉。

整个画面之间最大的这个人物形象,面部表情非常的安详,这个就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再看老子上方左边岩石上有个端坐的老太太,这就是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女神,后来经过道教的渲染就成为女仙的领袖了。《淮南子》里有记载说西王母是掌管不死之药的吉祥神,所以在我国的汉代绘画里,西王母的面前都会有个捣药的侍者或者玉兔。在我们孔望山这里也有,刚发现的时候在西王母的右下方有个戴着尖帽的捣药的下人,遗憾的是因为风化的原因现在已经看不见了。

西边有个人物形象如同汉代的门亭长像。汉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里,亭,乡,县,100户人家就是一里,10里为一亭,10亭为一乡,里里面有里正,亭里面有亭长,乡里面有乡老,他们都是掌管地方民事和治安的小官。门亭长说的通俗点就是这么多佛造像的守护神。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当年在沛县的时候曾经做过泗水亭长,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门亭长的造像才特别的高大。

老子的右下方有个坐着的人物形象,周围还有一圈人在听他讲经说法,传经授道,这个就是佛祖第一次在鹿野苑初转法轮的情景。

老子的左边有个人物形象,手里拿着一朵花,他双腿是弯曲的,从他这个姿势可以看出来他的位是比较卑微的,这就是一个供养人的形象,就是居士。那么他拿着花在干什么呢?当时佛祖在讲经说法,他觉得佛祖讲的太好了,所以就从地上摘了一棵三叶草去献给佛祖,也有的资料上说是莲花,成语“借花献佛”就是从这里来的。

画像中还包含着几个佛教故事。请大家看东边有很多零碎的岩石,在岩石的左边有个躺着的人物形象,右手放在头下面,左腿放在右腿上,这就涉及佛教里舍身饲虎的故事。说佛祖一生7次投胎成为人或者动物,有一次投胎成为萨垂那太子,但是这个太子一心修行,不愿意继承王位,一次在森林里游玩的时候看到一只饥饿的老虎生下7只小老虎,因为没有食物吃,那7只小老虎眼看就快饿死了,太子看了以后善心大动,于是躺下来,宁愿老虎把自己吃了也要救这几只小老虎,当时就是这么一个姿势,也是因为这个举动,他又重新投胎成为释迦牟尼。

再看在舍身饲虎图的左边有个像是骑在马上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佛教里的“夜半逾城”的故事。说王子有一天晚上骑着自己心爱的白马想要出城去,也就是出家,但是当时城门已经关闭了,于是四大天王每人托起一只马蹄,王子就连人带马跳出城墙之外,踏上了不归路,这就是八相成道德第五相“出家”。

再看上面有个手舞足蹈的人物形象,这是“喜迎舍利图”,舍利是佛教里认为非常神艺的一种圣物,这个人就是奔跑去迎舍利。仔细看会发现这个人物形象和我国第29届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非常的相似,据说到时设计“中国印”的设计师就是到孔望山,看到将近两千年的这么个艺术形象产生了创作的灵感才创作出“中国印”。

再看老子的左下方,有一组“涅槃”图,讲的是佛传故事里的最后一相“涅槃”,又解释为大圆寂或者大解脱的。根据佛经记载,佛祖传教后,也就是在他80岁的时候自知寿命已尽,于是最好一次从王舍城出发,做最后一次巡行,当时在最小弟子阿难得陪同下来到一个村庄,在两棵娑罗树下,佛祖头向北,面向西进入了涅槃境,说的通俗点就是功德圆满修成正果了。这块岩石上有一组人头像,排列的很整齐,面部表情也很丰富,这就是佛祖的五百弟子。他们面部表情的不同也反映了他们道行的深浅,有的比较高兴或者无所谓,道行就比较高,因为他相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觉得佛祖只是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了,而有一些道行浅的就觉得佛祖远离他们了所以表现得非常伤心。这里一共有四十多个人物形象,但是怎么都数不清楚,所以在这里有“秦王乱点兵,数也数不清”的说法,说是秦王李世民在这里打仗的时候兵士不够用了,所以对着岩石点石成兵,当然只是传说。

赵朴初先生有诗云:“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道出了孔望山摩崖造像在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特殊的文史价值。在摩崖东侧70米处,有一尊由天然巨石雕成的汉代巨象石刻,高2.6米,长4.8米,造型雄浑古拙,线条圆润流畅,为汉代石刻艺术中的瑰宝。位于孔望山之巅的杯盘刻石,其形如砚台,故俗称“砚石”。据考,该石系汉代人祭祀东海神君之物,是研究我国道教起源及其早期活动的珍贵资料。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将孔望山摩崖造像公布为全国第三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并指出其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东汉末期的佛教石刻艺术,佛教内容有佛、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图像,故事以释迦牟尼佛本生和本行故事为题。道教内容主要表现道教的神仙崇拜形象。

2000年至2003年,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包括摩崖造像在内的孔望山古代文化遗迹,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连云港市博物馆、文管办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孔望山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结果既进一步证实了摩崖造像群属佛道交融的造像,并有新的重要发现,如造像前的建筑基址及相关建筑遗物,丰富了孔望山遗址作为中国早期宗教崇拜与活动场所的深刻文化内涵。

【龙洞庵】

龙洞庵位于孔望山南侧,始建于北齐年间,唐中宗时改建为龙兴寺。明代于旧址上重建,更名“龙洞庵”。“文革”中龙洞庵也遭受了劫难,塑像被毁,文物流散。龙洞庵的整个建筑以大殿的山门为一中轴线,组成一个高低错落,左右对称的建筑群。从山门拾级而上,穿过圆洞式山门,进入院中,单檐硬山顶的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像,两侧是阿傩和迦叶两个弟子。两侧周围是十八罗汉彩绘塑像。前山门中的神座上,前面是弥勒佛,后是韦驮塑像,两侧是四大天王。东厢房是观音殿。整个建筑轮廓雄浑,气势壮观。大殿两侧有棵千年古柏,仍然苍翠欲滴。东侧有棵始植于宋代的糯米茶树,春季花开时节,菊院清香。院内还有古井一口,名曰“甘露泉”。

【龙洞石刻】

龙洞石刻位于孔望山龙洞庵两侧“龙洞”的内外石壁上。题刻20多处,年代宋至清,大字近3尺,小字寸余。龙洞石刻中,以明代石刻最为丰富。有明代淮海安府知府陈文烛写的《孔望山铭》。有明代嘉庆时期海州知州王同的榜书题刻“归云飞鸟”,还有明邵瑞良的“归云洞”题刻。明代林廷玉的诗刻:“看龙洞偶成,幻化成溟蒙,丹崖一洞空。地灵呼即应,应是讶相逢。”还有明刻中的王同六言诗刻,最具代表性,诗曰:“龙洞良宵月照,黄花满地秋香,此时此会文彦,一殇一咏情长。矗矗山岩曲抱,潺潺朐海东流。明朝分袂城市,琴尊回忆绸缪。”字体严谨,风格古拙,笔力遒劲,风格犹如宋篆,而且写景抒情,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孔望山杯盘刻石】

位于孔望山的最高处,是在一块天然大石上凿成。大石全形如砚,故称“砚石”,大石略呈长方形,东西320厘米,宽200厘米,厚70—120厘米,底部有三块小石支撑。大石东段凿成平面,平面正中有一直径40厘米的盘形凹刻,周围有8个标形凹刻。大岩东北端厚壁上镌有隶书体“砚石”两字,字径14厘米。孔望山杯盘刻石是东汉时期祭祀东海君之物。

【汉代圆雕石象】

位于孔望山摩崖造像东约70米处,石象为主体圆雕,是依一块花岗岩巨石的自然形状雕凿而成。比一般真象的躯体还要大的多。身高2.60米,身长4.8米,背宽3.5米。象身西侧有一高88厘米,宽49厘米,深0.2厘米的阴凿凹面,系未见刻铭的题榜。象身东侧以阴线刻一高113厘米,宽62厘米的方框,内刻隶书体“象石”二字。在刻铭与象前腿之间,有一个平面浅浮雕象奴,高92厘米,头带“T”字型发髻,双脚带有脚铃,右手持一铁钩。石象足下雕有仰瓣莲花。

【东海庙遗址及东海庙碑】

位于孔望山西南端,碑的内容为东海相桓君修缮东海庙的缘起、经过及“尊灵祇、敬鬼神”的宗旨。碑背有一行17字:“阙者,秦始皇所立,为之秦东门阙,事在史记。”

【孔子望海像】

1993年为了纪念孔子登临而立的。1993年8月10日,立孔子和他的两个最得意的弟子子路、颜回雕像。雕像下立一尊香炉,上刻有“道冠古今”四个大字。

根据《左转》记载,昭公17年(公元前525年)的秋天,郯国的郯子到鲁国的国都曲阜去朝见。当时在鲁国做官的孔子认为周王朝和鲁国的官僚机构太臃肿,便向郯子请教郯国的祖先少昊国也就是东方的官僚设置情况。后来孔子由亲自问官于郯,并且等上孔望山望海。现在孔望山还有问官台的遗迹。孔子在问官于郯的路上曾多次演说周礼,但是当他登上孔望山后望海边一看,说不清的螃蟹向他招手,就像行礼一样,孔子于是认为连鱼蟹都知道礼节,何况是人呢?所以便绝了在这里演讲的念头。

更多信息请查看导游词|现场导游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