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三部分第十六章
2010-09-26来源:易贤网

第十六章     国际经济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懂得国际贸易原理和相关政策、汇率变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特点,把握国际投资发展趋势和规律;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掌握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和方法。

第一节    开放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有人认为,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发生对外经济交流的经济国际化,就是经济全球化。有人认为,只有国家民族消失、世界大同的经济一体化,才是经济全球化。多数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以经济国际化为前提,最终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增加全球福利效应的过程。

几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运用比较优势这一经典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表述:如果每一个国家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每一个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都会因此而获益。比较优势理论主张自由贸易,而公平、自由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虽然产品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但是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不能在国际间流动。20世纪后期最重要的经济现象,恐怕是跨国公司遍布全球的直接投资,它大大突破了生产要素不流动的假设,利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分布的不均匀性,在国际间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第四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阶段。由于冷战结束,世界市场随着两大政治集团对抗而受到分割的局面被打破,计划经济国家经济转轨和发展中国家以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使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大大推进,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进程大大加快,规模空前提高。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地区经济组织,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FA.)和欧盟(EU)的建立,大大促进了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三)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1.发达国家是主导力量。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最渴望将其经济活动推向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和重新配置资源,以实现其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发达国家拥有众多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竞争经验,使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此外,发达国家又是各种国际经济组织的实际操纵者,必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2.信息技术是主要驱动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贸易、金融市场网络化,大大加速了信息传递和经济、贸易的运转速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具有“双刃剑”的作用。由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也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此,发展中国家正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自己的发展权益,与发达国家展开不懈的斗争。

二、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取消区域内的各成员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超国家机体。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1.优惠的贸易安排。这是一种初级的松散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之间,通过协议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或非关税方面的优惠。

2.自由贸易区。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彼此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但对非成员国仍维持各自的贸易限制政策。

3.关税同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所组成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成员国之间彼此消除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实现区域内产品的完全自由移动,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与自由贸易区相比较,关税同盟存在贸易转移的可能性。

4.共同市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产品自由移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之间的自由移动。

5.经济同盟。实行经济同盟的国家不仅实现产品、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建立共同对外的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逐步消除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生产、交换扩大到分配等领域。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20世纪70年代初的迅速发展时期。目前仍运行的一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其中,区域经济合作在欧洲、拉美和非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最为突出的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经互会。

2.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的缓慢发展时期。由于石油危机的冲击,各国经济增长放慢,贸易保护主义泛滥,贸易与投资自由化遇到较大的阻力。除了欧洲共同体和经互会仍然在缓慢地推进经济合作以外,其余的经济合作组织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有的甚至分化或解体。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重新迅猛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国家日益增多,经济合作的层次越来越高,并逐步走向开放型,突破某一区域的界限,实现跨区域的经贸合作。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

1.振兴经济。东西方冷战基本结束,全球性经济“热战”却拉开序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意识到,只有发展本国经济,开拓市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例如,拉美南方四国政治、经济、文化相似,为摆脱20世纪80年代沉重的外债负担所造成的经济危机,在1991年签订《亚松森条约》,成立南方共同市场,目标是建立一个类似欧盟的共同体o

2.自由贸易。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各国只有加强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都主张推进自由贸易,希望通过彼此间开放市场,扩大本国产品与服务的出口。例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十国尽管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仍于1992年签订协议,决定在2008年前分阶段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3.全球战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要制定自己的全球化战略,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欧洲自由贸易区不断扩大,美国创建美洲自由贸易区,都是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将这些发展中国家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体系。发展中国家从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出发,在加强南南合作的同时,也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四)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1.促进区域内部贸易增长。尽管区域经济合作存在不同层次,但是贸易自由化都是基本的追求目标。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也就是歧视待遇取消的过程。通过削减关税或免除关税,取消贸易的数量限制,削减非关税壁垒,形成区域性的统一市场,使成员国间的贸易环境比其他市场要好得多,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区域内部贸易在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例明显提高。

2.促进区域内部的分工合作。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成员国之间的分工合作,促进科技一体化。取消成员国之间的投资限制,给企业提供重新组织和提高竞争力的机会和条件。通过企业兼并或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产业的高级化。

3.增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实力。通过区域经济合作联合起来的贸易集团,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例如,在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中,欧共体以统一的声音同其他缔约方谈判,不仅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谈判实力,也敢于同任何一个大国或贸易集团抗衡,达到维护自己贸易利益的目的。但是,区域经济合作也不可避免地对区域外的国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合作具有排他性,在区域内贸易增加的同时区域外贸易有可能减少,这种贸易转移效应必然影响到区域外国家的贸易利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较难进人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区域,与享受优惠条件的成员国竞争。此外,由于国际资本急于进入发达国家经济合作组织区域,享受其优惠待遇,也使发展中国家急需的外资更加难以引进。

三、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经济实体,进行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超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第一,跨国公司必须是一个在多个国家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工商企业,母公司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对其他实体进行控制;第二,跨国公司必须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具有共同的全球经营战略和协调一致的共同策略;第三,跨国公司内部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和信息,共同承担责任。因此,并不是任何发生国外经济活动的企业,都可以称得上跨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

1.国际化经营。无论是生产型还是服务型的跨国公司,普遍实行国际化经营,促进产品、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化经营与进出口贸易的不同之处在于,当产品、生产要素转移到国外后,仍然保有产权,实行控制,这样才能加以支配和使用。国际化经营的实质,便是克服国内外经营环境差异的影响,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运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2.一业为主,多样化经营。跨国公司一般都是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一个或几个产业处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在跨国公司中央决策体系下,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生产体系,产品都集中于一个产业,又趋于多样化。这种一业为主、多样化经营,可以更好地发挥跨国公司的优势,降低或分散风险。多样化经营更加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同一产品还可以进一步地进行市场细分,从而最大限度地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例如,可口可乐、麦当劳、雀巢等都采取了“全球产品一地方口味”的营销策略,并相应地推出系列化产品。(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跨国公司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

3.一体化生产经营。跨国公司从全球竞争环境出发,通过股权控制或非股权安排,甚至通过国际分包的方式,将开发、生产、销售、财务、会计等环节,分布在世界各国或地区,从而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提高整个公司的竞争力。跨国公司的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在国际范围内的表现,母公司与国外的子公司之间以及各子公司之间通过内部化交易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正是通过这种一体化内部交易,体现了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体系的优越性。

4.全球经营战略。跨国公司为了协调国外各附属企业的活动,使各个业务环节最有效率,必须制定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经营战略的指导下,各海外附属企业也可以有自己的地区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的战略应当包括:营销战略、资源战略、信息战略、劳资战略、管理战略、公关战略、财务战略、法律战略、控制战略。全球战略将跨国公司所属各机构、各部门视为一个整体,根据全球竞争环境确定符合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个总目标的方针和方法。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