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基层政法定向招录考试《文化综合》世界现代史—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010-06-21来源:易贤网

第一节    东欧剧变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政治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共产党或工人党的领导人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实行政治多元化。反对派势力大增,通过大选取得政权。在东欧各国,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东欧剧变。

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接着,除罗马尼亚以外的东欧国家,都通过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发生了剧变。唯有罗马尼亚是通过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发生剧变的。政权更迭之后,民主德国并人联邦德国;多民族的南斯拉夫联邦一分为五,在原来的领土上爆发了激烈的地区性战争;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导致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历史上,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教条主义地袭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采用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工业化方针,产生了许多问题和错误。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酿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剧变的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以及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

第二节    苏联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从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1990年,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的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苏共党内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公开化。

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部分公民表示赞同保留联盟。此后,戈尔巴乔夫总统与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就签订新的联盟条约进行磋商。结果,于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把该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激起了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就在该条约即将签署的时候,一些党和国家高级干部企图控制局势的“八一九”事件爆发了。

“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苏共处于分崩离析状态。叶利钦威信大增,掌握了中央机构大权。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仍试图维持联盟的戈尔巴乔夫总统与各共和国领导人多次磋商,均未成功。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独联体”是国家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历史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剧变的直接和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则是苏联剧变的外部原因。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