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第二编第一章社会市场经济
2010-06-13来源:易贤网

第二编经济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的和要求: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关系,了解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体系、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等相关知识。 

一、市场经济第一节  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社会经济形态。它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市场经济经济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之上,最初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商品交换,满足市场的需要;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通过市场交换商品,建立联系;市场成为社会经济资源分配的枢纽,市场机制对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等问题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市场能促使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市场活动的自主性。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必须以具有自身利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为前提。各类市场主体可以相对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产、购销和信贷活动,同时对自己的市场经济行为负责。

2.市场交易的竞争性。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自主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竞争性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显著特征。

3.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各类经济主体;无论其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在市场活动中始终处于平等的地位,它的一切市场活动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4.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市场经济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必须具有开放性。

5.市场运行的法制性。市场经济应该是法制经济,从市场进人、经验管理、市场竞争到收入分配,都有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法律、规章加以引导、规范和约束。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中国搞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

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活动完全依靠政府的决策,作为单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只能按照政府的计划行事,无权选择消费什么、怎么样生产等。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复杂化,人民需求的不断变化,特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原有的计划经济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发展的要求,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经济体制。主要表现在如下:

1.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只是作为政府的附属物,严重扼杀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排斥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把计划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的指令计划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从而导致企业没有活力、积极性等问题没有办法根本解决。

3.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财政统收统支,人员统一调动和分配,造成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因此,面对众多企业和复杂的经济关系,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所以的企业,无法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对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势在必行。加之改革开放以后,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不断加强,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大趋势已不可逆转。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能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压力与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信息反映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这一含义表明,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市场经济,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现代市场经济,即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

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或一般性;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国情特色,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存在和共同发展,构成我国市场经济的基础,也为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提供了体制保障。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形式是多种多样,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公有制以及不同公有制形式共同出资的股份制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劳动人民成为基本生产资料的主人,从而成为社会生产、社会财富的主人,社会财富按劳动人民的利益进行分配,所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其结果必然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形式并存,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配。贯彻按劳分配,劳动是收入分配的最一般依据,收入在总体上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加自觉有力、更加有效合理。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存在宏观调控。现阶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属于现代市场经济,所以都存在宏观调控,但是宏观调控的有效程度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上,强大的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可以使宏观调控更加自觉有力、更加有效合理。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人民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竞争观和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并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的市场经济。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