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招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
2014-03-25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网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咨询电话:045186402477)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简介

早在五十年代,在哈工大就已经开始了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到80年代中期,以顾震隆教授、杜善义教授等为代表的国外回国人员,创立了复合材料研究室,开始了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1989年成立了复合材料研究所;2001年被批准建立“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003年根据发展需要更名为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目前研究所设有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材料学和工程力学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所倡导材料、力学、机械、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交叉,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特点,背靠国防、航天,特色突出,学术队伍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年轻化、博士化,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是教育部的“111”工程引智团队和长江创新团队,在推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国防、航天基础与应用科研方面成果显著,是我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若干学科之一。现有实验室和教学面积4300平方米,拥有先进材料制备、测试、分析和评价专用设备40余台套,总价超过2600万元,部分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为满足国家对国防和航天航空领域以及民用复合材料与工程方面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正式创办了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新专业。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接触高水平的科研领域创造条件,将本科教育由单纯的知识灌输型培养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型教育机制,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还于2004年4月8日在国内率先组织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此举的目的是抬高本科生的培养定位、培养重心,将本科生培养方式向研究生培养方式靠拢,探索本硕博连读、阶段分流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办学思路清晰,办学思想正确。结合国内外情况,杜善义院士提出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即满足国防和航空航天及民用复合材料与结构发展需要,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理工结合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大部分将继续研究生培养,或与国外联合培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直接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将从事先进复合材料及结构的设计、研制、分析与评价的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

师资情况

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目前已拥有一支以我国著名复合材料专家杜善义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韩杰才教授、吴林志教授,长江学者赫晓东教授、吴林志教授、孟松鹤教授、冷劲松教授为精干的科研教学队伍。其中韩杰才教授、赫晓东教授、孟松鹤教授为国家高新技术“863”专家组专家。还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国防科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10余人。这支以充满活力的中青年博士为主体的团队业务素质过硬、群体实力强、骨干教师稳定。先后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2006)、国家“111”引智团队(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008)、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009)的支持。全所专职教师共59人,在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4人、副教授17人、讲师18人。45岁以下教师博士学位比例100%。

知名学者、教学带头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委员,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院院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200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和航天奖。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了《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等著作10部,已培养了71名博士。在他培养的学生和年轻教师中,有多人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励,并已成为国防、航天和教育战线的骨干。建立了一支由近20名博士为主的高素质、年轻化的研究集体,在国内外很有影响。

韩杰才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1992年在哈工大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是总装备部先进材料技术专业组成员、国家863-702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材料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CompositeScienceandTechnology、CompositepartB:Engineering、复合材料学报等期刊编委,航空学报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他引5000余次。获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3项。主要研究方向:超高温防热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光学晶体与薄膜材料。

赫晓东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生。1992年在哈工大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航天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在轻质结构和热防护材料方面取得了多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成功研制了国内首个金属热防护系统和国内首只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并在某型号飞行器上成功应用,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获得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4年入选国家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5年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被评为“首届哈尔滨市自然科学学术界领军人才”,2012年受聘为“973”首席科学家,连续三届分别担任国家“863”航天航空领域和新材料领域专家组成员,担任国防科工委“探月工程”运载系统论证专家组专家,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荣誉理事,黑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先后在《AdvancedMaterials》、《ACSNano》、《Carbon》、《ActaMateriallia》、《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引智创新基地”

吴林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63年生。1992年在哈工大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先后从事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功能梯度材料的断裂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针对飞行器对先进复合材料及结构的需求,开展了超轻结构设计/制备/表征/评价研究。现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国防基础预研基金及“863”创新基金等。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基础类一等奖一项、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入140余篇。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力学组成员(2006-2009)、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ActaMechanicaSinica、InternationalJournalofAerospaceandLightweightStructures、固体力学学报、力学进展以及计算力学学报编委。

孟松鹤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69年生。1997年在哈工大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围绕防热材料与环境耦合的响应机理、模拟表征方法、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以及高温强韧化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试验模拟方法、材料强韧化机制、在线信息捕获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2004年获“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7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模范教师”,“十五”、“十一五”国家863先进个人。是国家863专题专家,总装预研专业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秘书组组长;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复合材料专业组组长,《复合材料学报》、《固体火箭技术》编委。

冷劲松教授,1968年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6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2004年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Cranfield大学、英国Aston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智能材料与结构、智能软聚合物材料,光纤传感器,可变形飞行器及微小型无人机、结构健康监测、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及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等。应邀担任InternationalJournalofSmartandNanoMaterials国际杂志主编,SmartMaterialsandStructures等三个国际杂志副编辑。当选国际复合材料学会执委,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

王荣国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生。2002年在哈工大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副所长。在超轻量化复合材料和复合材料自修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所参与研制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和贮箱成功应用到某型号装备上,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和“863”重大专项等10余项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荣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海洋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碳纤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黑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谭惠丰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生。1997年3月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评为教授,2004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柔性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大型空间展开结构设计与仿真、临近空间飞艇蒙皮材料开发和结构分析等方向。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专项、预研和863项目8项,近五年发表四检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10项,省部级奖励3项。担任黑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秘书长和哈尔滨市科协常委等职。

周振功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生,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2年9月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于著名力学专家王铎教授。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9年评为教授。长期从事复合材料力学、压电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电磁材料失效性能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于2003年和2007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一等奖两项,2002年和2006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国防预研项目,在国际国内刊物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30篇(第一作者9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第一作者80余篇),EI收录100余篇(第一作者70余篇),论文被他人SCI论文引用达200余次,其中一篇文章(Int.J.SolidsStruct.,2004,41:4407-4422.)MostCitedArticles奖(2004年度至2008年度)。

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重视基础研究­,承担了多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并密切结合国防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努力使研究成果能用于工程实际,形成生产力。已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3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近五年,承担了包括国防/国家973,国家重大工程、专项,国家高技术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武器装备预研,国防基础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约5000万元,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全所教师三年来发表论文950余篇,其中SCI收录400余篇,影响因子>2.0的50余篇。有3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学术文章收录于国际权威杂志《ProgressinMaterialsScience》(影响因子18.216)、《AdvancedMaterials》(影响因子13.877)和《Ang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影响因子10.879)。2000年获美国科技信息所(ISI)的“经典引文奖”1项,出版专著6部。

学生培养特色,读研就业情况

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机制

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的本科生有自己的导师,这些导师都是长期担任研究生培养工作资深教授,副教授,本科生提早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工作,初步奠定对本专业科学领域研究的基础,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不断贯彻学校,航天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政策,提升本科生的培养定位,培养重心,将本科生培养方式向研究生培养方式靠拢,实施本硕博连读、阶段分流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通过实施导师制,密切教育学的关系,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要求提供个性化指导,把本科教育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和优秀拔尖人才进行正确引导和个性化教育,为下一步学习、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同时以雄厚的科研力量、突出的科研成果而自豪。学生积极学习专业课程,参加所里的学术讲座。近三年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读研率在60%以上,就业率100%。

学生国际交流及派出留学项目

研究所与国际有关研究单位和高等学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斯坦福大学、MIT、普度大学、UCLA、乔治华盛顿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和互访,聘请上述学校有关教授为我校顾问教授,并邀请他们来我校讲学。与日本东京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以及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广岛大学进行人员互访,已派多名硕士、博士出国深造。现同悉尼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也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还开展了同俄罗斯科学院、鲍曼国立科技大学和乌克兰科学院等单位的广泛合作。

更多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