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2014-02-13来源:武汉纺织大学网

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具有近30年的高等本科教育历史,1999年正式组建。目前,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电磁波”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光电工程系3个系;拥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4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方向获准招生,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按“电子类”大类招生。多年来,学院高考考生的第一志愿报考率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学校前列。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目前在校本科生约1500余名,硕士研究生50多名。

学院具有优良的师资与实验教学条件。学院拥有“楚天学者”、“阳光学者”和海归学者等一批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声望的学者及各级教学名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达27人,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75%,硕士生导师近20名。学院拥有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湖北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用面积达5000平方米,资产1500余万元;设有“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 并与ALTERA公司建有EDA/SOPC联合实验室。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以工程实训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十分注重学科与平台建设。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学院的学科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光电技术与光电材料、电力电子与光伏技术、检测技术与系统、微机电系统与芯片技术、通信与信息处理等多个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方向。“十一五”期间,经湖北省科技厅批准,学院与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建立了“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还设有测控与信息校级重点实验室、光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电子信息实验技术研究所、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基地;拥有光谱分析仪、光刻机及电子测试与分析仪器等先进科研设备。这些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光伏应用研究领域在中南地区高校中的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连续完成“科技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并网发电示范项目”,“财政部、建设部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太阳能应用项目;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近3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100余篇。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开办了电子设计卓越工程师试点教学班(“e杰”班)、嵌入式系统软件专题教学班、 “光伏工程实验班”,“光伏工程实验班”获批湖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依托对学生完全开放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园区,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参加电子大赛等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训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训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受学生欢迎。

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学生在近年来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均有突出表现。2008年至2012年,学院培养的本科生连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物理实验创新大赛、“挑战杯”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大赛中获得多项国家一、二等奖和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其中在2012年“TI杯”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省级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两项,成绩跻身全省高校前三。2008年、2011年学院研究生连续2届在ADI中国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高级组获得一等奖或最佳软件设计奖。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上升,近3年录取率居全校领先。培养的学生享誉全国名企。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已与法国瓦朗谢纳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学生本科毕业后,外语成绩达到要求后即可到该校攻读硕士学位。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