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土木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2014-02-13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网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由原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的铁道建筑系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系合并而成的。学院现有7个系、1个研究所和8个实验室,其中结构试验中心为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228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22名,在职硕士研究生286名,博士研究生14名。学院现有教职工170名,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5人,讲师62人,助教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8人。学院建筑面积17000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200万元。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力学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分别于2002年、2007年通过了建设部专业教育初评及复评。工程管理专业2010年5月通过住建部组织的教育评估。2011年6月工程管理专业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2011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以王起才教授作为带头人的“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科研团队获2011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有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管理等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以及工程管理专业硕士(MEM)授权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61名,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8人,讲师55人,助教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90人。学院建筑面积17000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200余万元。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纵向及横向科研课题511项,科研经费累计14805万元。“青藏铁路工程”获中国国务院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寒旱地区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防治技术及应用的试验研究”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乌鞘岭隧道修建技术”获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等20余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25篇。出版教材专著30余部。

学院坚持“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服务交通”的办学思路,以土木工程学科为主,使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协调发展。积极拓宽办学渠道,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合作设立土木工程专业联合班,开设土木工程詹天佑班及工程力学智扬班。学院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力争到2015年前把土木工程学院建成专业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于2012年新增设的目录内专业之一。

我校于1991年即开设了工程造价专科专业,1998年根据国家专业目录调整归并为工程管理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7 人,其中教授 5人,副教授 12 人,讲师 9 人,助教1人;有32人次取得了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学校建有可与工程管理专业共享的专业实验室1个,配有计算机 120 台,拥有多套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概预算等造价管理类专业软件,目前已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条件。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由土木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工程全过程和全面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国内外建筑与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管理学原理、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施工与组织、交通工程概预算。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班”试点专业,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试点专业。拥有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铁道部“结构试验中心”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设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011年,“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 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2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8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94% 。近5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有6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交通工程测量、结构力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A、铁路选线设计、铁路轨道、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墩台与基础工程、桥梁工程Ⅰ、桥梁工程Ⅱ、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建筑基础工程、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地下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岩体力学、地铁与轻轨。

主要专业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为甘肃省特色专业, 2010年通过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08年取得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取得“工程管理(MEM)”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3项,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 6 项;获得省部、厅局级科技奖励 4 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部。现有专业教师26 人,其中教授 5人,副教授 11 人,讲师 9 人,助教1人,硕士生导师16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有32人次取得了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律师等执业资格。

毕业生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可在国内外建筑与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施工与组织、交通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法律与法规、交通土建结构、工程项目管理、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

水利水电工程

2002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始招生, 2006年被批准设置水利水电工程硕士点,2010年被批准设置水利工程一级硕士点,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专业点教师9人,其中教授2名,硕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4名,讲师、工程师、实验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占教师人数的45%。水力学专业实验室拥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地,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

毕业生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利工程测量、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力学、水利水能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概预算、工程地质等。

工程力学

2006年工程力学专业开始招生, 2010年被批准设置力学一级硕士点。现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0名,讲师、助教及实验师11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占教师人数的26%;具有硕士学位的13人,占教师人数的56%。本专业工程力学实验室拥有完善的实验设备,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

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铁道部重点项目 10 项。获得省部、厅局级科技奖励 5 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4部。2011年,“寒区桩基工程的热学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2011年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本专业学生共获得国家级三等奖8名,甘肃省特等奖1名,一等奖7名。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及大中型企业和公司从事力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程设计、测试分析和教学等工作。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计算力学及有限元法、实验力学、振动力学、塑性力学、水力学、Ansys及其工程应用等。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