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创建于1993年,是我校最早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起来的系之一。现有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本专业为国家级服务外包特色专业,与德国合作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与德国合作培养2+3)、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专科,与韩国合作培养1.5+1.5)。现在校学生1300余人;专职教师36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博士和在读博士8人、硕士30人;客座教授2人;兼职教授3人,其中外籍教授2人。他们教学严谨、工作敬业、科研能力强、学术造诣深,团队合作精神强,在人才培养、科研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承担“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课题“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借鉴德国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曾经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科研基金项目,在语音识别、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建有合肥学院物联网技术与智能计算研究所。拥有“计算机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协议仿真”、“网络工程”、“计算机软件”等六个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774平方米,各类实验设备660台(套),价值900多万元;建成院重点实验室“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根据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我系在多年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融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多年来为安徽省和合肥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生力军。国际合作与交流活跃,2006年我系率先与德国威廉哈芬应用科学大学(现改名为雅德大学)合作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2+3”人才培养模式;与韩国济州汉拿大学合作共建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施“1.5+1.5”人才培养模式,选拔本、专科优秀学生赴德国、韩国攻读学位。2008年春季,韩国济州汉拿大学学生来我系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后两年的本科学历学位学业。德国、韩国、日本等高校专家、学者多次来该系访问、讲学,先后选送了12名教师赴美国、德国、英国高校或科研单位学习深造。
以科技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世博会专项竞赛作品全国决赛一等奖、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安徽省金奖,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全国三等奖,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软件设计与应用大赛个人竞赛第三名和第五名,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三等奖两项,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团体优胜奖,安徽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安徽省二等奖,全省大学生“弘扬八荣、反对八耻”FLASH设计比赛中获一等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ACM程序设计大赛”获优胜杯;“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团省委表彰。中国青年报、安徽卫视、合肥晚报等媒体都曾报道过组织的活动。毕业生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5%以上,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本专业与中德合作共建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设计和集成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优秀学生可以前往德国、韩国的高等院校攻读学位。本专业采用“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重基础”,即重点完成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后两年“精方向”,即使学生能在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并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软件工程。围绕提升学生的软件实现能力、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能力和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设置了编程语言、数据库技术和嵌入式系统三大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其中编程语言模块由包括C(C/C++/C#)和Java(Java/J2EE)两大主流开发语言的系列课程构成;数据库技术模块包含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和Oracle数据库两门课程;嵌入式系统模块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编程、嵌入式Linux内核编程与驱动开发、Android嵌入式软件开发共六门课程为支撑。
网络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素养,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与集成能力,"“面向一线,"服务地方”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师。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与维护工作。优秀在校生可以前往德国、韩国的高等院校攻读学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语言基础、操作系统原理、数据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TCP/IP"协议、网络工程、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络系统管理、无线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Web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协议编程、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软件企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软件工程意识和素质,富有进取精神和人文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能在工程现场从事软件工程技术应用开发工作,工程功底深厚的软件工程师。本专业采取“2+1+1”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前2年“重基础”,即重点完成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三年级“精方向”,即使学生能在特定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四年级“强工程”,即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实训、企业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工程实践环节,强化学生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
主要课程:离散结构、面向过程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路与数字系统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分析与设计、Web应用系统开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与德国合作培养)
学制:(2+3)授予学位:国内工学学士德国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与工程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中德两国相关行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开发、设计和集成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实施方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合肥学院与德国雅德大学两校合作培养协议,实行“2+3”联合培养形式,即“双校园、两段式、双文凭”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学生在合肥学院完成基础德语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三年,符合条件的学生前往德国雅德大学进行相关专业学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达到规定的要求后,可分别获得两校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主要课程(国内部分):德语、专业德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信息技术I、信息技术II、电工电子基础I等。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专科,与韩国合作培养)
学制:(1.5+1.5)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双校园、两段式、双文凭”为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中、韩两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发挥中、韩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韩语,现代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和维护能力及网络应用软件开发能力,适应中韩文化交流、韩资企业及商务机构所需的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
实施方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合肥学院与韩国济州汉拿大学两校合作培养协议,实行“1.5+1.5”双文凭人才培养模式,修完两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两校颁发的学历证书。学生前一年半在合肥学院完成基础韩语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后一年半经本人申请,考核合格,在韩国济州汉拿大学完成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优秀学生可在韩国升本。
主要课程:韩语、专业韩语、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电子商务、商务理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组网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网络安全、Web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系统管理、移动通信概论、多媒体制作技术、RFID基础、物流管理、无线网络技术等。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