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1)
2009-08-31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评价目标】

1.明确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识记其相关概念。

2.知道专业形成的一般历程,掌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原则,以及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原则。

3.了解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历程及市场经济对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要求;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专业教育。按专业组织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特点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相应的对各类专门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左右着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种类的变化。

2.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断分化与综合使新的学科不断产生,构成了新专业的学科基础,从而使专业不断地推陈出新,专业所包含的学科知识内容也不断丰富。

3.专业的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单一性到多样性,从普通教育向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以专业为基本单位实施教育过程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专业的划分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专业设置与调整既要遵循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又要依据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包括: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专业设置既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型、质量、规格上的变化,又要遵循教育的内部规律,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规律,注意人才培养的超前性,注重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学科是专业设置的基础,专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要与学科的形成、发展、变化相适应。致力于培养宽知识面的人才是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必然趋势。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根据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专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知识结构,淡化专业界限;并利用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专业内容,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经济、科技进展的水平。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适应性是当前专业改造的主要方向。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人才培养的长周期性和迟效性要求专业设置的布局应在人才预测的基础上作出整体规划,注意在全国范围内合理、统一地布局。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力求稳定,避免频繁变动,影响专业的建设,同时又要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根据本校办学的实际条件进行合理的专业调整、充实和提高。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