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和街头流浪艺人“角色互换”生存体验活动
2013-06-27来源:易贤网

“如果有一天,我将要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在上周末下午的南京新街口地铁站通道里多了一群亮丽的身影,他们的年龄和气质和传统意义上的“流浪歌手”并不相符合。别惊讶,他们是南京大学的一群大学生,正在体验着和街头流浪艺人“角色互换”的生存体验。

街头调查

汉口路和珠江路交界挣钱最多

发起这次街头流浪艺人生存体验调查的是南京大学历史系一年级学生王翔。从5月10号开始,他就招募着8个同学走遍了南京新街口、珠江路、鼓楼、大行宫等闹市区里流浪艺人的“蜗居地”,仔细地寻访了30多位街头流浪艺人。而调查的结果也让这群第一次走出象牙塔的“天之骄子”们大为震惊,流浪艺人们艰辛的生活充满着苦涩。流浪艺人们普遍聚集在南京火车站旁边的廉租房里,每天早晨六点不到就得“出街”卖艺,一直要到晚上11点左右才能收工。“他们能讨到钱就吃饭,讨不到钱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王翔和记者说起自己的调查经历时声音依然在颤抖。流浪艺人们一天的花费仅仅在10元左右,大清早饿着肚子开始拉二胡或是卖唱,中午就着自带的馍喝点凉开水。一天能够吃上一顿方便面就是奢侈的享受。

而在南京街头卖唱的流浪艺人们的年龄跨度也大得惊人,从20岁到87岁不等,普遍来自安徽、江西、陕西等地区。一对从山西徒步走到南京来卖唱的老夫妇至今让王翔觉得心悸。老夫妇的儿女并不孝顺,被同乡人一撺掇,说江苏“来钱快”,便餐风露宿硬生生走到了南京来挣钱。两位老人经常出没的地点是新街口的8号出口,闹市区,但只能靠着乐器吹奏,一天挣上个20元左右。

南大学生在这次调查中发现,流浪艺人们普遍都有着自己的“地盘”,虽然都是选择地下通道或是车站站台作为自己卖艺挣钱的场所,但是挣钱最多的地方其实并不在最热闹的新街口。汉口路和珠江路交界的路口一带是卖艺挣钱最多的地方。“新街口的人虽然多,但讨到的并不多。大家都走得太快,没有人有心思来面对坐在路边的流浪艺人。加上城管管理得也比较严格,流浪艺人其实在新街口过得并不好。”

半个多月的调查让王翔和伙伴们对于流浪艺人的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而流浪艺人一天30块左右的微薄收入也让参与了调查但从来对钱没有过具体概念的这群大一学生们对于收入和支出有了新的认识。
角色扮演

街头“KTV”体验“失意的生活”

震撼人心的调查让王翔和他的伙伴有了新的想法,他们在校园中招募了一批学生,打算上演一次“角色互换”,由大学生来体验街头流浪艺人的生活。“报名看热闹的人听多的,但真正能拉下面子和我们到新街口参与活动的同学只有8个人。”王翔把8名参赛选手将分成了两个小组,每组各自占领新街口地铁站的一个出口进行才艺表演。

红底黑字的活动说明、募捐箱、还有专业的音响设备,活动引发围观并不是难事。围观者中多为好奇者,驻足张望一阵就自行离去。而围观规模也是峰谷相继。作为江苏最高学府的学生能不顾“面子”和流浪艺人一起生活,这在不少人眼里还是新鲜事儿。

参加活动的学生也大多有着一定的音乐基础。说起在舞台上演出和在街头献唱的感觉,大二数学系的小黄觉得“街头更自由一些,在舞台上有太多眼睛盯着你”。作为南大“forbidden”乐队的成员的他,经常在学校举办音乐会,也曾经和南京其他高校的摇滚爱好者一起上街表演过,“但如果是把这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话,可能就不一样了。”同样是该乐队成员的大二学生小冯补充道:“可能连歌路都要改一改吧,唱悲伤点的煽情点的。”

几个女生则表现得略微腼腆一些。一开始,拉小提琴的小文一直紧张地问旁人自己拉得如何。但是渐渐地几个人都被音乐所感染,就渐渐地放开了,“感觉好像是在街上唱KTV”。

学生们的号召力显然要大于真正的街头流浪艺人。“出街”不到一个小时,小黄就获得了生存体验的第一桶金,一名南大03级本科生问明白了活动的来龙去脉,毫不犹豫地解囊“赞助”。一位来自加拿大的老外饶有兴致地听选手唱了一会,忽然兴奋地冲上去与选手合唱了一首中文歌。已在中国工作四五年的他无论在中国还是加拿大,看到街头艺人一般都会慷慨解囊。另一位慷慨掏钱的加拿大友人直言,“唱得怎么样不重要,我只是想帮助他们。”

一名自南京某中学初三女生颇为认真地驻足倾听,并毫不讳言“他们的唱功有待提高”。不过她也表达了对街头艺人的欣赏,“能成为街头艺人来谋生的人有他不寻常之处。”活动收获

8个人一天共挣了188块4角

让参与活动的学生感受最深的是,行人对于街头流浪艺人的关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冷漠。一名从事IT工作的女士在活动的现场就大方告诉参加生存体验的学生们,街头艺人和以乞讨为生者的人是不同的,“所以我从来不给他们钱,一般是送水或者吃的。”说完她给卖力演唱的选手塞了一包喉糖。

“关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活动的组织者王翔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慨,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号召大家对于街头流浪艺人的关注。在国外,流浪艺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但在国内还有不少人对流浪艺人充满着偏见。怎样来弱化和消除这种偏见,正式这次“我流浪故我在——生存PK赛”的意义所在。活动结束时,8个大学生挣得的收入总额是188元4角1分,平均下来一个人25元钱都不到!在流浪艺人的“群体”中,这个收入显然不算太“富有”。

关注之上,体验之外,这次的“生存挑战”彻底扭转了参与的学生对于流浪艺人的观念。“活动让我们对于流浪艺人有了更多的关注,如果说调查还是为了了解他们,那么这次的换位体验就是‘零距离’的深入。以后路过新街口的时候看到流浪艺人,我会毫不犹豫地掏钱的。”一位参与过活动的学生感慨。“春晚的时候看到旭日阳刚的时候还觉得鄙夷,但现在经历过这个活动之后,我觉得能够通过街头流浪而实现真正的旭日阳刚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这一系列活动策划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大学生以及整个社会对街头艺人的关注,而“关注之后还应该有些什么”也成为活动组织者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学校、社团能够长期和一些街头艺人有联系,使合作变成一种长期机制。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媒体让活动的影响扩大到整个南京,乃至全国。”

更多信息请查看活动总结网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