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道》读后感
2013-06-22来源:易贤网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在教育的路上觅寻到教育之“道”,每一位教师也在积极地实践并探索着。但我们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有时我们的努力与我们的期望却不一样,甚至是事与愿违。“痛定思痛”,我们会找到一些原因,但如何改进,如何才能事半功倍,这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师的一个看似容易、实难解决的问题。这学期,我选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有道》一书,认真阅读了每一页内容,感触颇多。

“教育”是一个内涵非常宽泛的词,我这里所说的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仅指我们特定的学校教育工作,教育一词的解释是:“教,教育;育,也是教育”二者同义强调。教,平时则有教人知识和技能之义。可见我们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在道德、情操、品质、勇气、智慧、待人接物、礼仪外交等方面成长,而这一切的教育又都根源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事业无比的忠诚。《教育有道》这本书通过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教师所做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一点启示、一点借鉴、一种灵感和一种信念,改变学生,改变自我。书中列举出“爱的智慧”、“教学求新”、“不经意间”、“教余思绪”、“班级之光”、“战胜自己”六个板块的许多教育小故事,来展示各位老师的“教育有道”,用他们“爱的智慧”帮助着学生,鼓励着学生。这些老师所讲述的事在我的工作中也经常碰到,如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一辈子,所以我认真地阅读,学习他们的经验,来借鉴自己的工作。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来学校上课的真正目的——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这样学生的“学”才是高效的、有价值的。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同样如此,我们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在道德、情操、品质、勇气、智慧、待人接物、礼仪社交等方面成长,帮助学生成才。我想这就是所谓“教育之道”能够实现的,而寻求“教育有道”便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询并积极实验着的事。我们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运用“爱的智慧”来帮助学生。

虽然有时我们的付出与我们的期望不一样,有时甚至事与愿违,但是我们还应静下心来,凝眸深思,寻找原因,思考改进办法。平日里,我们要给学生多一丝关爱,去亲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洞察学生的细微动作。他们需要什么,老师就能针对性地去解决,给予他们。多一次表扬,正面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学得开心,快乐,学得有成绩。多一份宽容,给学生一个机会,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到一种亲切感,因为宽容决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耐心地走近他。多一些机智,要善于抓住时机,照准切入点,把握灵感,善于变化,润物细无声,方能做到“百川归海”,于“不禁意间”也能“教学求新”。 多一刻思考,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己,敢于正视自己、战胜自己。这是一种勇气、一种力量。只有找到自己的症结,敢于向自己下刀割疾,我们才会走向成功,也是“教余思绪”、“战胜自己”的初衷。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这也是“教余思绪”和“战胜自己”指点给我们的一条教师走向教育成功的必经之路。做有思想的教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首先需要我们对自己平凡的工作进行反思和审视;其次还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的教育工作的时候,不断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在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必须诚实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严肃地对待自己的错误,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误。为了我们心爱的事业和学生,我们要勇于剖析自己、否定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因为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成熟,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成功。

读完李镇西先生主编的《教育有道》后,心潮澎湃,不由得按着书中的“教师形象”去叩问自己的灵魂: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非常尊重我的同事,非常尊重我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我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我发现,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脸红心跳。只能说,我现在还只是一名老师。至于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必备的东西,我想我还差得很多,我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还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不过还好,我还年轻,还有自己的很多梦想。

一、 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地充实自己。

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一个想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所以一名好教师应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有道是:厚积方能薄发。只有平时勤于学习,广泛读书,大量的积累才能像涓涓的溪流汇成一眼活泉,用时方能汩汩而流。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今后应该勤奋学习,不断充电,才能满足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好教师,才能教育好孩子们。

二、多练笔,多思考。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你从今天开始,你就写教育日记,就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这些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五年以后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最精彩的书。那些‘火花’的东西,对读者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的确,教育需要积累,教育需要沉淀,哪怕一次只写三、两百字。随着时间的推进,渐渐地你就会发现 ,只要往电脑前一坐,浮躁了一天的心绪就会安定下来,脑中便会像放电影一样掠过生活的一个个片断,此时,笔下就会像流水一样淌过一串串的文字。花一点时间,记下花絮,让自己日后有回忆的资本,那不也是享受吗?

三、有自己的思想,营造诗意课堂。

思考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创造有思想深度的课堂,必然要在思想上进行历险,甚至成为“叛逆”。但要成为有价值的“叛逆”,还至少需要做到:一是具有现代意识,怀有理性的怀疑精神。二是来自于教师的投入。我们不要把教育教学看作一种“职业”,而应看成一种“事业”来研究,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不断地吸纳、思考、创新、反省,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打造“真我”——不是出众的外表,不是照人的丰采,不是新潮的发型,不是时髦的服饰,而是如名字一般独立的个性;达到课堂的“非我”境界——不同于日常状态,处在比平时更充实、更准确、更自信的高状态中;不是一般的自然人,而是教育文化的载体;实现课堂的“无我”——作为一个向导,言语、神情、举止,全是为了传达教学目标中的知、情、意,一旦传达到位,就要遁身而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发掘,自己去创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使课堂充满诗意。有些人希望轰轰烈烈,希望有声有色,希望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非常具有成就的教育工作者甚至称为教育家;也有些人就希望平平淡淡,安安静静。理想教师并不是一定要每个教师都有这样一种理想和追求。但是我想,如果一个社会,一所学校没有这样一些理想的教师,那一定是教育的悲哀,一所学校的悲哀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理燃烧理想的火花,从而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我愿同我们的教师们一同思索、追求理想教师的目标。

《教育有道》它告诉我们在教育的路上觅寻教育之“道”远没有止境,需要我们一路行、一路做、一路悟……《教育有道》,让我懂得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表达需要智慧。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更多的时候,它还包括尊重、期待、信任、宽容,甚至“善良的欺骗”。

更多信息请查看活动总结网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