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简章
2013-06-03来源:滁州学院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学校重点发展的教学院部之一。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紧密围绕“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为导向,知识、能力与素质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设立了基于Internet的软件开发、网络系统集成、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应用四个培养方向。在省级 “网络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 “网络工程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网络工程人才及软件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实验区” 和省级“应用型信息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实践基地”等一系列省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推动下,现已成为安徽省信息科学领域科学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 64人,其中正、副高职称12人,硕士及博士57人。有安徽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坛新秀4人。先后主持各类课题90余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4门,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教材30余部,其中省“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有21人(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等。另外,学院特聘了10多名来自国内外重点大学的博导及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以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

学院按照国际标准配置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提供与实际应用高度吻合的实践教学环境,建有网络集成与工程、计算机系统与软件、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三个系列共12个实验室,具体包括:综合布线与智慧建筑、网络互联与组网·网络测量与优化、Internet技术·网络管理与安全、机器人技术、软件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组装与维护技术、嵌入式技术与无线传感网传输、物联网之感知识别技术、物联网之智能家居与老人健康技术、云计算等,面积达4720m2,仪器设备642台(件),总值为1004万元。学生可以在完全真实的应用环境中学习并得到系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训。

学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罗格斯大学WinLab实验室、英国斯旺西大学、日本函馆未来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引进微软、IBM、Cisco、甲骨文等公司的一系列认证课程内容,先后成立了滁州学院思科网络学院、滁州学院Pearson•VUE国际认证考试中心、甲骨文(滁州学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进一步加速学院IT教育与认证的国际化进程,为全院师生的IT专业技能发展与水平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先后与Oracle甲骨文教育中心、江苏金智公司、NIIT、安徽省电信公司滁州分公司、安徽省移动公司滁州分公司、安徽省联通公司滁州分公司等1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并签协议共建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同时,依托学校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建立了网络中心校内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实习场所和机会。不断改革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流的实验室条件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的开放管理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切实的训练,同时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近5年来,学生先后荣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兼安徽赛区一等奖1项;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机器人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二等奖4项;安徽省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安徽省大学生单片机应用技能竞赛二等奖3项;安徽省程序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金奖)1项;获批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20多项。

自办学以来,经过不懈努力,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IT高级专门人才。学院历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各自所从事领域做出了可喜成绩,一大批优秀毕业学生已成长为企业业务骨干、部门负责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2%以上,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上海、苏州等沿海及长三角发达地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政治与道德修养以及一定的人文、科学与IT职业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通用方法与先进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计算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还应兼有对计算机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适应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