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高分技巧
2013-02-16来源:易贤网

一个好的标题,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会诱使阅卷老师看下去,特别突出的标题会令阅卷者拍案叫绝。好的标题,能引起评卷人员兴趣的,调动阅卷老师的神经,要让他耳目一新,并兴奋起来,这样他才能认真的看完你下面的内容。而且,由于阅卷老师对你的试卷第一印象已经很好,这样就算你下面的答案不是那么完美,他一般也会给高分的。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具有如下的特点:①准确、贴切;②简洁、明快;③新颖、醒目;④生动、活泼,引人注目。一言以蔽之,准确凝练,新美隽永。即文题应当作到紧扣话题、简洁新颖、文采斐然、含蓄隽永,要能高度准确地概括全文内容,让人读题思义、醒目启心,在咀嚼、品味、欣赏中基本猜测、领悟到文章的主旨,进而急切地读完全文。文题要像一面鲜艳的旗帜,飘扬在文章的最前面,对读者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深刻的启发性。

那么,取一个好的标题有什么技巧吗?

(1)否定的方法:如XX年4月山东公务员试题的论证题目可以写成:“不能让网络成为诚信缺失的重灾区”;XX年3月河北公务员试题可以写成:“不要把商业贿赂当成市场经济的必然”。

(2)设问。例如河南XX年5月试题的题目可以写成:“洋垃圾还能危害我们有多久?”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写成:“经济发展岂能竭泽而渔?”

(3)隐喻。商业贿赂领域的执法不严可以写成:“高压线如果不通电,就是一般电线”;XX年国家公务员试题的题目“命脉”就是隐喻。

正所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取好一个标题,对于申论考试可以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考生能够注意这个问题。

问题一:阅读不规范,阅读太“沉重”

当前,考生普遍存在阅读不规范,阅读太“沉重”的现象。所谓阅读太“沉重”是指考生阅读给定材料时,同时兼顾阅读材料、把握逻辑关系、抓取作答要点、加工整理要点,考生一心多用,思维活动压力很大,最终导致这三项工作都没有做好。反映在答卷上,就是考生总有要点遗漏的现象。

突破技巧:考生如果依然存在要点有遗漏的情况,这很可能是阅读不规范导致的。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规范的阅读流程应当按照如下步骤:首先,审题,抓取题目中的作答对象,带着问题进入阅读过程,阅读给定材料是为作答题目服务,材料当中包含全部的要点,没有问题意识的阅读时盲目、抓不住重点的。第二,阅读给定材料时,思考所读内容与作答题目的关系,根据作答题目的对象勾划相关字句。第三,读完一则材料,及时眉批或在草稿纸上写明该则材料的观点,一个自然段可能反映不出一个要点,但一则材料足够反映出一个或若干个要点,因此把握要点要以每一则材料为单位进行,对并列枚举要标记数字区分。第四,读完全部给定材料,根据眉批或在草稿纸上列举的要点,把握给定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逻辑关系对看清整个材料的脉络以及题目作答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考试大纲做出的明确要求。考生按照以上四个步骤阅读给定材料,可以保证要点抓取不会出现遗漏。

问题二:归纳概括不到位,错把描述当概括

归纳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情背后的道理,这背后的道理可能是操作层面的,可能是制度层面的,可能是意识层面的,可能是政府角度的,可能是企业角度的,可能是个人角度的,只有归结到“道理”的层面才算归纳概括到位。很多考生只是在描述,比如:为什么污染?很多考生的回答是企业排污。这样的回答没有归结到企业的利益驱动的意识层面上来,只是在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必然是不得分的。

突破技巧:归纳概括能力是考察考生的提炼能力,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那么考生在作答申论时,必须区分出什么是描述,什么是概括。概括是一种归纳思维,是通过现象看本质。考生在加工整理过程中,脑子里要绷住一根弦:不能单纯把给定材料中的事例进行描述和解释,要看到背后所蕴含的操作、制度、意识层面的道理。如果仅仅描述原因、影响、对策,这还远远达不到归纳概括的高度。但有的材料意在说理,可能已经把操作、制度、意识层面的道理讲明白了,只有这样的情况下,考生才能直接专用原文中的字句。

问题三:答题思路不规范,分析问题模棱两可,尤其以二、三小题最为明显

很多考生一意孤行,看到哪里写哪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作答思路很混乱,答卷上总是“一团”文字,没有条分缕析地说清楚。其实考生心里对问题的答案是很明白的,只是表达不通顺。这主要是考生答题缺乏思路所致,没有一个正常的逻辑顺序贯穿于整个答案当中。作答混乱的后果是阅卷人没有耐心评判考生的最后结果,虽然要点都有,虽然归纳概括准确,但分数依然不高。只有思路清晰,考生才能把问题说清楚,阅卷人才能把答案看明白。

突破技巧:正确的思路无非是围绕把问题说清楚展开的。只要是分析问题,那首先肯定是说出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以及影响,最后谈相关的对策举措,这样才是完整的。因此,分析问题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在提对策的问题中,不管是写宣传纲要还是内容要点,不能瞎拼乱凑,首先分析一下对策所要针对的大环境,也就是对策提出的背景,然后分析一下对策的目的,再接着列举一下当前的一些问题,最后列举出相关对策,这就好像打靶的过程,只有先树立起靶子,把枪端正好方向,才能准确的命中目标。所以对策类问题的回答思路是“背景、目的、问题、对策”。

问题四:提出的对策质量不高,处理不好对策的细节

到现在,很多考生提出对策的能力依然很差,有以下几个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一、没有从政府立场出发。针对治理污染问题,有考生提出意见:企业自觉安装治污设施。这样的作答没有从政府的立场出发,标准的表述应当是:政府引导企业安装治污设施,监管好企业的排污情况。二、对策没有针对性。对策应当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不能信口开河,偷梁换柱。有的考生在考前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背景,这反而引起考生作答时脱离材料,对策很漂亮,但没有和给定材料相结合的地方。三、对策不具备可行性。考生提出的对策或支持的对策要符合我国的国情、法律、人伦的基本要求,不要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对策。比如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有的考生回答:建议合理分配全球的粮食,这样的对策就缺乏可行性。有可行性的对策可以是:政策扶持,科技支持,生产安全,节约用粮。四、对策不具备可操作性。这是考生当前最普遍的问题,大部分考生能大概列举出几条对策,但是对策的内容却很抽象,不够具体,这样的作答不深刻,不具有可操作性。

突破技巧:针对此种情况,中公教育专家提出四大突破技巧:一、政府立场的处理。如果要点指向了企业、民间组织、个人等主体,考生也要从政府立场出发,利用政府的引导、鼓励、支持、监管等手段提出对策。二、针对性的处理。对策一定是针对问题展开的,而问题一定是给定材料中所阐述的,因此保证对策的针对性就必须首先保证对策立足于给定材料,这样的对策针对性才强。三、可行性的处理。对策的可行性需要保证对策具备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四个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对策如同空中楼阁。四、可操作性的处理。可操作性强的对策要做到具体,非常具有实践性。这牵扯到考生的积累。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临考前看一看刚颁布的《十二五规划》,每一个大的对策后面都有详细的具体措施内容,考生可以作为补充资料进行梳理记忆。相信考生处理好以上四个细节,对策的质量能有明显的提高。

问题五:议论文写作没有思路,总论点不突出

考生在写作议论文时,总感觉没有语言可写,其实这是没有写作思路的表现。考生在考场上阅读写作都很浮躁,缺乏对给定材料反映问题的清晰认识,写作没有头绪,提笔就写,没有大纲作支撑。结果导致总论点与材料主题脱节,分论点与总论点脱节,具体内容与分论点脱节,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支离破碎,表现在写作过程中就是语言匮乏,其本质依然是思路问题。考生拼凑这些零星的点,没有一个整体布局,最终导致思路断断续续,没有连贯性,所以耗时耗力去串联要点,表现于外的只能是语言力不从心。

突破技巧: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保持好心态的稳定。首先,抓住给定材料所揭示的本质问题,针对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对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写作前要确定一个总论点,总论点必须是立足于给定材料。再次,梳理一个大纲,按照规范的思路,起承转合式、总分总式都可以,但没有提纲之前,不要动笔写议论文,否则一旦进入死胡同就会有转不出来的可能性。最后,议论文写作时,注意把总论点清晰表达在标题、开头段、结尾段中,分论点之间要尽量保持对仗工整,结尾句要回扣段首句。这样的议论文在考场上四平八稳,能保证议论文写作不吃亏。

总体而言,在备考冲刺的最后环节,考生一定要解决审题、阅读材料、提炼要点、书写答案的规范性问题。这是考生在最后一周能够做到的,也是提高分数最快的。很多考生申论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写作水平、思维能力、政策理论水平有限所致,反而就是因为这些不规范的做法所致。因此,考生一定要把这些规范性问题解决好。

最后,预祝我们各位考生金榜题名!

更多信息请查看文秘知识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