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礼仪的演讲稿范文全文怎么写,以礼仪为主题的演讲稿完整精编免费版
2025-10-05来源:易贤网

  文明礼仪:绽放在生活褶皱里的微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轻轻落在我的窗棂,文明礼仪便如一位温柔的使者,开启了它新一天的旅程。它不似惊涛骇浪般震撼,却似春雨润物般细腻,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里,编织着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联结。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位“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朋友”——文明礼仪,聊聊它如何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又如何在我们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绽放光芒。

  一、文明礼仪: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鸣

  清晨的公园,是最生动的文明课堂。当第一声鸟鸣划破寂静,我总爱搬一张小凳坐在树下,看露珠在草叶上滚动,听麻雀在枝头跳跃着啄食。它们时而歪着头打量路过的行人,时而扑棱着翅膀互相追逐,那清脆的啼鸣声像一串银铃,撞碎了晨间的慵懒。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草坪边,轻轻将一块被风吹到路上的香蕉皮捡起,跑向不远处的垃圾桶。她的妈妈站在一旁微笑,没有催促,也没有呵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文明礼仪从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温柔——是对自然的敬畏,对他人的体贴,更是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可并非所有的相遇都如此美好。上周路过小区花园时,我曾目睹这样一幕:一位男士叼着烟走过,随手将烟蒂弹向花丛,火星溅到了一朵刚绽放的月季上;不远处的长椅上,有人啃完西瓜后,将瓜皮随意丢在座椅下方,苍蝇围着垃圾嗡嗡打转。这时,树梢上的麻雀突然叽叽喳喳叫了起来,声音比往日尖锐许多。我仿佛听见它们在“议论”:“那个人怎么可以这样?花丛会疼的,椅子会脏的!”

  动物尚且懂得维护环境的整洁,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又怎能因一时的懒惰破坏这份和谐?文明礼仪,其实是对自然最基本的尊重——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不随意丢弃垃圾,甚至是在草丛边立一块小小的提示牌:“小花小草也怕疼,请绕行哦!”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实则是我们与自然对话的语言,是文明最朴素的表达。

  二、文明礼仪:城市街巷中的温暖微光

  如果说自然中的文明是清风拂面的温柔,那么城市中的文明便是烟火人间的温度。每天上学路上,我都会经过一条老街。街道不宽,两侧是斑驳的老墙和卖早点的摊位,却总让我觉得格外安心——因为这里处处藏着文明的细节。

  卖包子的阿姨会在顾客离开后,立刻用抹布擦净桌角溅落的油渍;骑电动车的外卖小哥,哪怕赶时间也会下车推行通过斑马线;就连总爱蹲在路边下棋的老爷爷们,也会在棋盘旁放一个小纸箱,提醒围观的人“别踩到别人的脚”。最让我感动的是巷口的修鞋摊,摊主李爷爷总会在收摊前,把周围的碎皮子、旧线头扫得干干净净,他说:“咱在这儿摆摊,不能给人添麻烦。”

  这些平凡人的日常,像一颗颗星星,点亮了城市的夜空。可偶尔,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刺痛耳朵:公交车上,有人为了抢座位推搡老人;电影院里,有人开着手机闪光灯刷视频;餐厅中,有人脱了鞋把脚搭在椅子上,全然不顾邻桌的皱眉……这些行为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文明修养的缺失——真正的文明,不是“独善其身”的清高,而是“兼济他人”的自觉。

  记得去年冬天,我在公交站台等车时遇到一位抱着孩子的阿姨。寒风呼啸,孩子的小脸冻得通红,阿姨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费力地掏公交卡。排队的人群里,一个穿校服的男生突然走出队伍,帮阿姨刷了卡,又扶着她上了车。阿姨连声道谢,男生只是挠挠头说:“阿姨您别客气,我妈妈带我坐车时也有人帮我拿过东西。”那一刻,车厢里的乘客都笑了,暖意从每个人的脸上蔓延开来。原来,文明礼仪最动人的样子,就是“我帮你”的本能,是“我懂你”的共情。

  三、文明礼仪:校园生活中的成长印记

  作为学生,我们的文明礼仪之旅,大多始于校园这片净土。它可能是早晨进校时对保安叔叔的一句“早上好”,是课堂上举手发言前的轻轻举手,是食堂打饭时对阿姨说的一声“谢谢”,也可能是离开教室时随手关掉的电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则是我们成长为“有教养的人”的必经之路。

  去年,我担任班级的“文明礼仪观察员”。最初,我发现有些同学会忽略这些“小事”:有人把喝剩的饮料瓶随手扔在走廊,有人用完洗手间不冲水,还有人在图书馆里大声讨论题目。于是,我和几个同学商量,决定做些改变——我们在走廊的垃圾桶旁贴了一张手绘标语:“瓶瓶罐罐纸,放进垃圾桶里更可爱!”;在洗手间镜子上用便利贴画了笑脸,写着:“冲水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还在图书馆门口放了一个“静音提示牌”,由值日生提醒大家保持安静。

  一个月后,变化悄然发生:走廊变得干净了,洗手间的水声不再“突兀”,图书馆里多了许多轻声细语的身影。更让我惊喜的是,有位曾经总爱乱扔垃圾的同学,主动报名成为了“文明礼仪志愿者”,他说:“原来被尊重和尊重别人,都是这么美好的感觉。”

  校园里的文明礼仪,还藏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运动会上,为对手加油的掌声比金牌更闪耀;艺术节中,对表演者真诚的赞美比掌声更珍贵;考试时,自觉遵守纪律的诚信比分数更有价值。这些经历教会我们:文明礼仪不是束缚自由的枷锁,而是让集体更温暖的纽带;不是“别人要求我做”的任务,而是“我自己想要做”的选择。

  四、文明礼仪:从“小习惯”到“大格局”的升华

  同学们,或许有人会说:“文明礼仪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何必小题大做?” 但我想说,正是这些“小事”,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底色;正是这些“小习惯”,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格局。

  文明礼仪是个人修养的“名片”。一个总是说脏话的人,很难让人相信他有真诚的内心;一个随意插队的人,很难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个对服务员大呼小叫的人,很难拥有真正的尊重。相反,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礼让,就能让陌生人感受到善意,让合作变得更顺畅,让社会变得更温暖。

  文明礼仪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在地铁上为孕妇让座,在电梯里帮邻居按楼层,在小区里提醒遛狗的人牵绳……这些微小的善意,像一根根丝线,编织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网络。当每个人都愿意多走一步、多做一点,整个社会就会少一些矛盾,多一些温情。

  文明礼仪更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当我们走出国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在卢浮宫前不乱扔垃圾的中国游客,在奥运会赛场为各国选手鼓掌的中国观众,在国际会议上彬彬有礼的中国代表……这些“中国式文明”的细节,正在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优雅的中国。

  五、行动起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绽放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文明礼仪真正融入生活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

  在家里:对父母说一声“您辛苦了”,帮长辈盛一碗饭,不随意翻看他人的手机和日记;

  在学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和同学相处时多一份包容,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在社会: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插队,看到不文明行为勇敢说“不”(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网络:不传播谣言,不发表恶意评论,用文明的语言参与讨论。

  同学们,文明礼仪不是遥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触手可及的“小确幸”。它藏在妈妈递来的热牛奶里,藏在老师批改作业的红笔痕迹里,藏在同学借你橡皮时的那句“给你”里,更藏在我们每一次选择善良、每一次坚持规则的瞬间里。

  最后,我想用一首小诗结束今天的分享——

  《文明礼仪伴我行》

  清晨的阳光轻轻吻过窗台,

  文明礼仪已踏上旅程;

  它藏在捡起垃圾的手心里,

  躲在轻声说“谢谢”的嘴角边。

  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

  图书馆里的一片安静,

  都是它最美的模样。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同行,

  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每个角落,

  让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存在,

  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谢谢大家!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