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昆明理工大学新增现代产业学院招生专业说明
2024-06-14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官网

昆明理工大学2024年新增现代产业学院招生专业说明

昆明理工大学2024年新增有色金属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绿色能源现代产业学院、绿色钛现代产业学院6个专业招生。其中,有色金属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冶金工程)、绿色能源现代产业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以产业学院名义单独招生;绿色钛现代产业学院分别安排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招生,前2年学生归属到原专业所在学院,后两年按校政(校企)合作协议,安排到相应园区进行集中培养和管理。

  一、环境工程专业(绿色钛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采用“2+2”培养模式,前2年在校本部学习基础课程,学生管理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管理,后2年在禄丰产业园区学习专业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由绿色钛现代产业学院进行集中管理。

  专业特色(亮点):环境工程专业始建于1978年,是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批环境工程专业。1981年首批设立环境工程硕士点;2005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批云南省类重点学科和A类高峰学科;2008年获批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同年首批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得首批环境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第五轮国家学科评估为B+。环境工程专业是云南省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品牌建设专业,拥有环境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教学平台,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工程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聚焦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有色冶金行业及西部地区特殊环境问题和环保人才需求,培养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具有通专基础、创新能力、全球视野、良好职业道德及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具备现代环境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水、气、固体废物和物理性污染等污染防治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研究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双语)。

  就业前景:可在政府部门、规划设计部门、科研院校、环保企业等行业从事等从事环境工程设计、规划、运营、研发、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工作。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绿色钛现代产业现代学院人才培养)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授工程学士学位。专业采用“2+2”培养模式,前2年在校本部学习基础课程,学生管理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管理,后2年在禄丰产业园区学习专业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由绿色钛现代产业学院进行集中管理。

  专业特色(亮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省级一类重点专业,三次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材料与化工工程博士领域和材料工程专业工程硕士领域。联合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牵头成立粉末冶金学科五校联盟。与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共建本科生联合培养,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中科院宁波材料、广东省科学院建有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建有硕士培养项目。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材料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具备材料领域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能够分析和解决现有系统运行中的复杂性问题;针对全球市场的新需求,能够以创造性方法研究、设计和开发新的解决方案。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能作为技术骨干或领导与其他成员协作组织工程技术项目的实施。主要服务于传统及先进材料制造业、从事相应岗位的生产、研发和管理工作,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中级技术类、研发类及管理类人员的职业水平。

  主干课程:专业概论,工程训练A及工业生产劳动教育,创新实践课,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现代材料测试技术,工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

  就业前景:可在钒钛等金属材料行业从事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技术维护、技术改造等工作。

  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绿色钛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矿物加工工程(绿色钛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实行“2+2”联合培养模式,大一、大二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企业参与重构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并开展行业技术发展、创新创业讲座等素质培养课程教学,学生管理依托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进行管理。大三、大四实施校企双方联合培养,在禄丰市产业园区、产教基地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以行业项目为驱动,开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面向产业一线开展实习、实践,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由绿色钛现代产业学院进行集中管理。

  专业特色(亮点):本专业是国家“双一流”建设专业,国家特色专业,云南省一流建设专业。1954年开始招收本科,196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2014年、2017年连续三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专业,2022年入选云南省一流建设专业。现有专职教师55人,其中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4人,国家级人才5人,省部级人才20余人;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平台6个,省级团队8个。本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面向南亚东南亚以及全球发展战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形成“本—硕—博—博士后”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十年,为国家培养人才千余人,为企业创造近1000亿的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多篇,其中ESI论文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宽厚扎实,能系统地应用矿物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工程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才能,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解决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级工程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碎矿与磨矿、重力选矿、浮选、磁电选矿、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化学与生物选矿、矿物加工工程研究方法、矿物加工工程设计。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就职于相关研究院、设计院、大专院校和大型厂矿联合企业等单位。2015年全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享有学校专门的奖励政策。本专业近三年就业率达98%以上。

  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绿色钛现代产业现代学院人才培养)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采用“2+2”培养模式,前2年在呈贡校区学习基础课程,学生管理依托化学工程学院进行管理,后2年在禄丰市产业园区学习专业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由绿色钛现代产业学院进行集中管理。

  专业特色(亮点):本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点,拥有“应用化学”、“磷化工过程与设备”云南省重点学科,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了列云南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本专业拥有8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学科方向团队。于2003年获“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011年获“资源化工”二级学科博士点,2017年获“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2020年获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点以及云南省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云南省唯一具有本-硕-博-博士后完整培养体系的化工专业教学单位。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化工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能够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化学工程理论和专业知识,利用现代工具解决化工过程、工艺设计、生产以及技术管理和新技术研发等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综合素质全面、持久竞争力的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主要服务于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制造业、从事相应岗位的生产、研发和管理工作,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中级技术类、研发类及管理类人员的职业水平。

  主干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安全与环保。

  就业前景:可在钒钛领域中的化工过程、能源利用、冶金工艺和环境安全等相关行业从事工艺和技术的开发、操作、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五、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绿色能源现代产业学院)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授工学学位。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冶金工程学科,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实行“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校内理论学习+2年曲靖市产业园区工程案例学习及实践。

  专业特色(亮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云南省新兴专业、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B,所属学科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硕士授权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专业相关的宽厚理论基础和技能,系统掌握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高效转换利用、与之相匹配的动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与运行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新能源电力电子交流技术、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风力发电原理与技术、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工程材料基础、校企合作实践创新项目

  就业前景:可在能源、动力、材料、机械等部门从事节能减排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自动化等相关方面的运行维护、研究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六、冶金工程专业(有色金属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实行“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校内理论学习+2年曲靖市产业园区工程案例学习及实践。

  专业特色(亮点):冶金工程专业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计划实施专业。2013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认证期6年),2019年通过复认证。

  培养目标:培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格健全、个性突出、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优秀,了解现代冶金和材料学科发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掌握现代冶金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冶金及相关领域生产、管理及经营、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成为专业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冶金原理、传输原理、冶金设备基础、重有色金属冶金学、轻稀贵金属冶金学

  就业前景:可在冶金行业从事生产、管理及经营、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0%以上。

来源:https://www.kmust.edu.cn/info/1165/48861.htm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