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多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0分
三、考查范围
一、考查目标
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具有正确的人生观、生态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战略观,并具备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考查内容
绪 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学发展简介。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及体系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人类活动的中心——聚落
第一节 城市。城市的概念划分;城市化原理、机制、发展和类型;城市职能和规模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和空间分布体系。
第二节 村落。村落的产生与发展、村落与环境的关系、村落类型、村落社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其与区域的协调发展、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地域类型。
第五章 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地域文化系统的构成。文化与文化系统的概念、文化属性与分类。
第二节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及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第三节 地域文化系统形成和发展的时空特征。地域文化子结构。文化的扩散类型、特点和文化区的概念。
第四节 地域文化系统的综合表现——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概念、特征和构成;文化系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五节 文化塑造地理景观。文化的空间观念、文化的空间观感结构、地方感。
第七章 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政治活动概述。 政治活动的地域体系,国家,主权及其制度,国家实力的概念。
第二节 领土、自然资源与政治。领土、自然资源条件与政治活动的关系。
第三节 文化与政治。语言、民族、民族主义、宗教、科技对政治活动的影响。国际冲突的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冷战后和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背景及对策。
第八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自然资源观。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概念和特征;正确的自然资源观。
第二节 世界资源问题。资源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表现。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资源永续利用和保护原理,生态经济学系统原理,市场经济理论、资源永续利用的措施和对策。
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观。三大环境观的理论及提出的时代背景和评价。
第二节 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类型。主要的环境问题类型及产生原因。
第三节 人类环境协调。创造新的技术形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加强立法。
第十章 区域发展与协调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区域观。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区域的时空完备性和区域共同体。
第二节 区域发展与演变。区域发展、演变的基本问题,区域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演变阶段及类型。
第三节 区域协调。区域发展中的人口、资源和规模问题。区域协调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区域观。
四、主要参考书
1. 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12.
2. 赫维人、潘玉君.《新人文地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