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纲(初试)
2012-09-18来源:贵州师范大学网

一、考查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的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实践观、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如下:

物质观:约30分

实践观:约30分

辩证法:约30分

认识论:约30分

历史观: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 答 题: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论 述 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三、考试范围

(一)物质观

哲学的科学内涵、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意识是主客观的统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含义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二)实践观

实践的本质含义。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自在世界(自在之物)与人类世界(为我之物)的关系。

(三)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规律及其客观性。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质、量、度的含义。认识质、量、度的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否定的辩证性质)。否定之否定的含义。必然性和偶然性、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四)认识论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论的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的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能动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机械反映论)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认识的本质。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实践与认识(理论)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或认识运动的规律、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观上的唯物论)。真理的具体性(或具体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观上的辩证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标准的辩证法)。价值及其特点。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五)历史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有机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构成。生产力的内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社会经济结构)的含义。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结构)的含义。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社会的观念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形态的本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社会进程是无数交错的力量形成的历史“合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四、样 题

一、名词解释

1、哲学

2、社会存在

二、简答题

1、简述意识的本质。

2、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论述题

1、怎样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2、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