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面试技巧:破除扶贫形式主义聚焦精准扶贫
2017-08-03来源:易贤网

【背景介绍】

材料一:习总书记曾说过,扶贫是他花精力最多的事情。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总书记几乎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用脚下的泥土诠释着念兹情怀和真扶贫决心。

材料二:在现在的扶贫工作中存在着“扶贫政策轰轰烈烈,实地执行悄无声息”,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部分领导干部缺乏一种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进行着“走秀式扶贫”。因此,要让扶贫政策全面落地,取得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就必须向形式主义扶贫宣战。

材料三:某地搞扶贫,给一贫困村提供了120头母羊,还派技术人员下乡,提供饲养管理、专业防疫、母羊配种等技术服务。但是村子周围全是戈壁荒滩,没有水草,村子交通不便,养成的羊、剪下的毛运不出去,结果这120头“扶贫羊”被村民吃剩了不到60头。

【题目预测】

近年来,国家在扶贫的道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但是有些地方的群众,却说:“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 ”,请问你怎么看?

【解析】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干部下基层的目的,指明了扶贫的精髓,要做到精准扶贫。

产生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应地,扶贫措施也应该是多维的,除通过各类项目进行经济扶持外,还需有改善医疗、教育、住房、信息接收渠道等的社会安排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但是现实过程中扶贫实践往往被简化为项目的实施,甚至被简化为直接给钱给物。这种简化的做法导致项目供给与农户需求脱节、多部门难于形成扶贫合力、农户缺乏积极性、易滋生农户“等、靠、要”心理、项目实施绩效差、返贫率高等缺陷。所以,在扶贫工作中曾有老百姓发出呐喊:“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产生这种现象原因为:一方面,干部扶贫意识缺乏。下基层只是满足于完成政绩,向上级领导交任务,而不是从心底里想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对干部的考核机制不够精细化。上级干部对扶贫干部的考核仅限于听听汇报,去固定点查看情况,而没有切实与老百姓聊聊,看看扶贫方式是不是真的能够帮助群众脱贫。

要想让扶贫从“输血”变为“造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

第一、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成立扶贫指挥组,书记任第一指挥长,政府一把手任指挥长,从省到市到县到镇落实工作责任制度,签订军令状,落实最严格的“限期脱贫”责任制。

第二、精准问责,这是精准扶贫的保障。全面落实部门及工作队帮扶责任,落实工作队包村、干部包户,做到不脱贫不撤队。扶贫工作与领导班子考核相挂钩,作为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干部选拔任用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对扶贫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并迅速调整。

第三、精准扶贫,这是精准扶贫的要求。干部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精神扶贫:让贫困户树立信心,充满斗志。项目扶贫: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及硬件设施发展的不足,制定精确政策。金融扶贫:发放小额贷款。多元化扶贫:通过优厚政策吸引能人大户、各类市场主体及爱心人士参与到扶贫工作。构建“政府支持+龙头带动+合作社组织+贫困农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促进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干部扶贫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才能把扶贫工作扶在“根子”上。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