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建于1955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儿科系部,招收儿科专业本科生。1958年,儿科系迁入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第一家综合性教学医院,并确定为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的教学基地的新华医院内。早在60年代前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在高镜郎、郭迪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儿科泰斗的领导下在临床、科研及教学各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63年首先在在国内建立起完备的儿科三级学科,这一学科模式被国内其他儿童医院推广沿用至今。1978年创建了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1983年创办了《临床儿科杂志》。1998年,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委托,与美国Hope基金会合作,在上海浦东建成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使儿科学科的硬件设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由于1998年国家教育部调整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儿科学专业调整入临床医学专业, 并于1999年起停止单独招生,使儿科临床医师的来源急剧减少,连续10余年的儿科医师数量不足致使儿童的医疗服务资源出现严重短缺。即使在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等大城市,也同样存在儿科医师资源的严重不足。为重现儿科特色与实力,满足当前社会对优秀儿科医师培养的迫切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系从2012年起重设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方向)并进行全国招生。
研究领域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小儿疾病的诊治与预防以及研究小儿疾病的康复方法,尽可能使患儿恢复健康的学科。儿科学方向学生除学习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外,强化儿科学的学习。
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人体疾病与健康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及临床医学课程(诊断学基础、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儿童保健学等)。临床医学课程也按系统授课。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儿科相关课程的教学时数,并充分体现儿科教学的特色。公共基础课程时间1年;医学基础、临床理论和见习时间3年;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实习时间1年。
评估排名
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部公布的《学位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专业排名中位于第一位。临床医学五年制(儿科方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特色班。2012年起开始招生,历年招生分数线和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相同。
优秀师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儿科教学方面有着悠久的教学历史,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有着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儿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学科。2003年《儿科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儿科学》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学团队(首席教师:孙锟教授)。2009年被同时评为市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孙锟教授)。2015年,《儿科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孙锟教授)。
2007年,为整合儿科优势教学资源,提高儿科教学质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又重新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系。重建的儿科学系整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等附属医院的儿科资源,占到全市3/4以上的临床教学资源为医学生儿科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儿科方向学生的临床儿科课程由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的优秀师资共同承担。
专业特色
儿科学是研究婴儿、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以及如何促使他们达到成人时全部潜能的一门科学。现代医学的发展,将儿科学的内涵从单纯的疾病防治延伸到了个体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涉及的所有问题,尤其是与儿科有关的边缘学科的发展。儿科学研究的范围也正逐渐扩大及深入,如以年龄来分,有新生儿学、青少年(青春期)医学;如从临床的角度以器官系统的疾病来分,包括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心血管疾病、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泌尿系统学、小儿血液系统学、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等;从小儿发育的角度考虑则有发育儿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儿科专业基础知识、临床儿科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儿科基本诊疗技术的,能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的高级医学专业人才。
专业优势
进入新世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进入新一轮全面发展。新华医院整体实力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小儿外科畸形诊治、危重新生儿诊治、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等达到国内顶级水平。医院拥有两个市级以上研究机构: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环境与健康教育部及上海市重点实验室;3个临床诊治中心:卫生部结石病诊疗中心、上海市小儿外科畸形矫治临床医疗中心、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临床诊治中心。新华医院拥有儿科床位470余张,2015年,≤12岁儿童的年门急诊人次近120万,年出院人数28260人,年手术人数14273人,成为儿科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院(新华临床医学院)、系(儿科学系)、所(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杂志(临床儿科杂志)四位一体的架构更有利于儿科学科发展及儿科教学。2016年8月,新华医院儿科综合楼项目正式开工, 2016年10月,新华-哈佛医学与创新合作项目启动,双方将在管理体系、学术内涵、培训平台、海外医疗资源等多个领域开展更为多元深入的合作,儿科将迎来新一轮的全面发展。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998年正式启用,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儿科专科医院,医院建立后不断发展。拥有上海市小儿先心病研究所、上海市小儿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在我国著名小儿心血管外科创始人之一丁文祥教授带领下,成为世界儿童医院中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最多的医院。2007年,国内首幢儿童心脏中心落成启用。2009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立国内首家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2013年,亚洲最具规模的儿童血液大楼建成启用。医院拥有心血管、血液、发育行为儿科等特色学科。目前的床位数为604张,2015年的门急诊量为1515525人次,手术人数:21920人,出院人数:27280人。随着医院规模扩增,儿内、儿外各亚专业将迅猛发展,为医院成为亚洲一流儿童医院奠定坚实基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院与20多个国际顶尖的医学院、儿童医院、研究机构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合作机制,尤其是近年分别与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芝加哥大学COMER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和圣述德儿童研究医院等签订了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联合医疗诊治等的相关合作协议,在国内率先成立了SCMC-COMER罕见病诊治、SCMC-St.Jude儿童癌症等国际合作中心。2010年12月,历经三年之不懈努力,医院通过了国际医院质量认证联合会(JCI)的评审,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大中华地区唯一通过JCI认证的儿童专科医院。
上海市儿童医院前身是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富文寿及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等前辈于1937年创办的上海难童医院,1953年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医院,200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位于普陀区长风生态商务区的新院已于2010年底动工,核定床位550张,北京西路院区仍有核定床位150张,2015年度医院门急诊量208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3.38万人次,住院手术量2.2万人次。医院拥有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肾脏风湿科等优势特色专科,在疑难杂症的诊治上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院也拥有市级研究机构: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
科研成就
各附属医院儿科承担了国家“863”、“973”重点攻关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及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及申康医院管理中心科研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临床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新华医院依托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及临床研究中心(CRU),为儿科整体发展提供科研和临床服务平台。
国际化培养程度
适应医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趋势,开展双语教学。利用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市儿童医院与多个国际顶尖医学院、儿童医院、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友好合作的优势,开展医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使学生较早地了解国外医学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对于学业成绩优秀的儿科方向学生,择优予以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出版并使用的英语教材包括陈树宝教授主编的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儿科学》英语版;朱建幸教授主编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学》英文版和《儿科学》案例分析系列英文版,这些教材均由原版英语教材按照现《儿科学》教学大纲改编。
培养特色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五年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在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基础上充分突出儿科特色,开展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并将PBL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充分融入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早期接触临床。对于完成学业,符合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基本条件的儿科方向优秀学生,优先考虑录取儿科专业研究生。
为了更好地达到学校的培养目标,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指导学生专业规划,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科研能力,使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在前期进入临床学习前,就为学生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临床医学儿科方向班的教学管理和学位授予等基本要求与临床医学五年制相同。
奖学金设置
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励志成材,除医学院的各项奖学金外,另设立儿科奖学金。
知名校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第二医科大学)是国内最早建立儿科系的院校,在国内外儿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中国儿科医学人才的摇篮,桃李遍天下。上海大部分的儿科主任都是儿科系培养的,全国的儿科医院也有很多儿科系培养的人才。师从我国儿科学泰斗郭迪教授的沈晓明教授于199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儿科学博士学位。沈晓明教授在儿童保健学领域成绩卓著,是中国儿童环境医学、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他有关儿童铅中毒的研究推动了我国汽油无铅化的进程。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研究项目于2000年、2006年和2011年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并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奖等。2013年,在第43届美国医学科学院年会上,沈晓明教授被遴选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Foreign Associate of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National Academies,USA)。沈晓明教授主编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一教材《儿科学》(第七版)及多部儿科学方面专著 。
毕业去向
2012级学生将于2017年毕业,目前直研率达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