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历次试题分析
2017-04-13来源:易贤网

《公共关系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行政管理、广告、文秘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是一门比较简单的课程。只要考生扎扎实实学习,通过一般来说,是没有甚么问题的。从我们教学来看,通过率较高。

考试题型特点透视

考试题型固定

近五年来考试题型基本固定,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六种类型。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必须加以注意。

考试题量分值固定

试卷总共50道题目,其中客观题40题,占总分的50%;主观题10题,占总分的50%。

考试答题情况纵览

·单项选择题

一般说来,单项选择题考生都答得较好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都是有关公共关系最基本的内容。答题时往往一目了然。然而,单选题每题毕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三个干扰项,它要求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的准确度。尤其是那些备选答案与年代、人物相关的考题(这些考题在历年考题中均有涉及),除了数字和人名外,各备选答案能够提供给考生作辅助信息的很少,如果学习时不加注意,就会不知所措。当然,单项选择题涉及面虽宽,但一般都是些基本常识,可对教材每一节中的分项题目加以研究,结合内容提炼出1—3个重要的基本常识(视内容篇幅的多少而定),作为复习内容。

对于那些记忆不够准确的考题,考生还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如2002年试题第6题:

公关人员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 )

A.协调意识 B.调查意识 C.环境意识 D.信息意识

公关人员的沟通交流意识不可能是环境意识和调查意识,首先可将B和C排除,进一步判断,沟通交流意识实际是指公关人员的信息沟通意识,所以正确答案是D。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总共20分。

考生历年来都答得不够理想,许多考生都丢掉一半以上的分数,有些考生只答对一两道题,全错的考生也大有人在。

主要原因就是对公共关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准确。多项选择题相对来说比较难,考生只有对相关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准确,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2002年试题第33题: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将公众分为 ( )

A.个体公众 B.组织公众 C.边缘公众 D.逆意公众 E.顺意公众

正确答案是CDE。

很多考生只选择D和E。

如同年第36题:

一般而言,受众选择信息会形成心理上的“防卫圈”,这主要包括 ( )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遵从 C.选择性理解 D.选择性记忆 E.选择性控制

正确答案是ACD。

此题做错的考生很多,主要是这道题侧重于心理学的内容。

又如2004年试题第31题:

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可将公众分为  ( )

A.首要公众 B.临时公众 C.周期公众 D.稳定公众

该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对公众分类内容的掌握程度。正确答案是BCD。

不少考生多选了A首要公众。首要公众对应的是次要公众,是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来分类的。而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才是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对公众的分类。

多项选择题每题共有5个备选答案,其中有2—5个是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就其难度而言,显然比单项选择题要大一些。但是由于多选题自身的特点,往往使其涉及范围比单选题要窄,常出现在诸如“特征”、“条件”、“原则”、“种类”、“方式”、“情形”等多个并列性内容共存、相对集中的部分,考生对此如加以重点复习,也可事半功倍。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要有完整准确的记忆。由于每套试卷只出4个,同时还要有覆盖面(广度),所以所涉及的范围限于基本概念,并不是什么名词都考。

考生可结合教材内容每章准备3—4个(视章节篇幅的长短,可略多或略少1—2个)重点词、中心词来掌握即可。

由于每个名词分值较低(3分),考卷留出的空白不大,一般名词的解释内容文字不会过多,以教材的2—3行的文字数量为宜。

如2002年试题第41题:

积极公众:是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经形成、对组织问题认知和卷入较深、对组织积极施加影响的那部分公众。

考生不仅要了解积极公众的含义,而且要知道公众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志有多种分法,对每一种类型的公众的含义都要掌握。

同年第43题:

策划新闻:是指在真实、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活动,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制造新闻热点,以达到提高组织知名度的目的。

简答题

简答题在每套试卷中分值较高,但难度并不大。由于简答题答案一般要求由4—5个并列短句构成,所以它的涉及范围与多项选择题相似,也往往集中在诸如“特征”、“条件”、“手段”、“原则”、“宗旨”等并列性内容相对集中的部分。

考生可以结合多项选择题准备,提高记忆的准确性、完整性即可,同时,由于每套试卷只出4道题,又要照顾到覆盖面,尽量不重复,所以考生可以结合各个章节内容每章着重准备3—4个重点题。当然根据篇幅的不同考生可略多或略少1-2个题准备。

答题要求是:搞清楚题目考核要求,明确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把答案要点答出即可。

如2002年试卷第45题:

区别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

此题有三个要点:

(1)公共关系不同于人群关系,人群关系侧重于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从信息传播沟通角度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2)公共关系不限于直接面对面的群体关系,还需要关注不直接见面的远距离的公众沟通。

(3)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组织和群体内部的传播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

同年第48题:

公共关系营销与传统促销的区别。

主要应从任务上、对象上、方式上、功能上和效果上的差异进行分析。

考生应对类似的题目如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差异、与广告宣传的差异等引起重视。

·论述题

每套试卷只出1道论述题,占10分,难度较大。由于只出1道,选材范围亦相应受限制。

首先,论述题的选材是书中相关章节的理论性较强的重点内容,是相关章节、编乃至全书的重点问题,要从全书的高度审视。

其次,论述题材要有论述的可能性,由于分值较高(10分),答案的文字数量相对较多。一般它较易出现在教材中有大段或连续多段的论述部分。

再次,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出现,已考过的题目几乎很少再以论述内容出现,考生就无需再从论述的角度准备。

·案例分析题

主要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及逻辑性的考查。

公共关系案例,是对某一特定的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容、情景及过程进行的客观描述或介绍。如:公关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公关活动的目标与策划,公关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公关活动的效果及评估等。它是公关实际活动的仿真和缩影。案例既可能是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事件和情境,也可能是特殊的公关事件;既可能是成功经验的升华,也可能是失败教训的总结。作案例分析题时,应遵循案例分析的客观性、全面性、动态性的原则,按照阅读案例——发现问题——确定重点——提出思考——深入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是为了探索公共关系活动规律,研究公关的各种形式,探寻这些形式与内容的联系,从而把握公关的本质,总结工作方法与技巧。因此要根据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进行说明。

如2002年试题50题: 一新任县长上任后,发现设在政府办公室内的公关科整天忙于迎来送往、交际应酬等琐碎之事。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他提议下,县班子讨论决定把公关科独立出来,由主管副县长直接领导,负责县政府的公关管理工作。一段时间后,秘书告诉他:政府里的人说“公关科,公关科,离开吃喝没事做!”县长找来公关科长,科长说“没办法,人家都认为公关就是如此。”县长困惑了。

请问:①公关部门组织形式变了,其作用为何依旧?

②你是县长的话,下一步将怎样做?

应该说这道案例题不算难,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改变组织公关部门的结构模式是必要的。把公关部门从原来的部门所属型变为高层领导直属型,提高了公关部门的地位,表明对政府公关工作的重视。但是只追求形式的变化是不够的,不论何种形式的公关组织都有其优点,关键是要有明确公共关系意识、公关目标、公关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此外,还要有一支懂得公共关系业务的优秀公关队伍,这样才能保证组织公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下一步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展开论述:

(1)首先提高县政府公关人员尤其是主要决策者的公关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

(2)注重培养公关人才,实施全员公关计划。

许多考生不是从公关部门结构模式变化和提高公关意识的角度分析,而是讲县政府公关,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得分不高。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