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大纲(中外教育史)
2017-03-15来源:贵州师范大学网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教育史约50分

外国教育史约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中国教育史

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考查范围

一、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西周的教育

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六艺”教育。

(二)春秋时期的教育

私学兴起;私学的历史特点。

(三)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百家争鸣;私学发展

(二)齐国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及历史意义。

(三)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

1、墨家的教育思想

“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2、孟轲的教育思想

“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3、荀况的教育思想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论教育目的:培养“大儒”;论教育内容:“六经”;论学习过程与思想方法:“闻见知行”结合;论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道家的教育思想

老庄及道家学派;论教育的作用;论理想人格;论学习与求知

5、法家的教育思想

“绝对的性恶论”;禁“二心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6、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乐记》。

三、秦汉时期的教育

(一)秦朝时期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

(二)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汉朝经学教育的特点

(三)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和三大文教政策;论道德教育。

(四)王充的教育思想

论人性和教育的作用;培养“文人”和“鸿儒”的教育目标;“博通百家”的教育内容;论学习。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一)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

官学教育;私学教育

(二)魏晋玄学教育思潮

教育宗旨;理想人格;道德教育论。

(三)傅玄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论学校教育;论道德教育。

(四)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儿童教育;论学习态度和方法。

五、隋唐时期的教育

(一)隋唐的文教政策

崇儒兴学;兼用佛道;发展科举;任立私学。

(二)隋唐学校教育的发展

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三)隋唐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四)隋唐与新罗、日本的教育交流

(五)韩愈的教育思想

复兴儒学与反对佛老;“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学校教育与设施;论教学;论师道。

六、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二)宋元时期的书院

(三)宋元时期的蒙学

蒙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蒙学教材。

(四)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

(五)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主持“熙宁兴学”,崇实尚用的教育思想;系统的人才理论。

(六)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论“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

七、明朝的教育

(一)明朝的文教政策

广设学校,培育人才;重视科举;加强思想控制。

(二)明朝的官学制度

中央、地方官学

(三)明朝的书院

(四)明朝的科举制度

建立科举定式;八股文;学校教育纳入科举体系。

(五)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论儿童教育。

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一)清朝的文教政策

(二)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教学思想;道德观和道德修养论;论教师。

(三)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真学”、“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九、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一)传统教育的危机和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

(二)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观念的引入

教会学校的课程;教会学校的性质及影响。

(三)洋务教育及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1、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

2、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十、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一)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1、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书院改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二)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1、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2、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3、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三)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改革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学运动的勃兴。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十一、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一)民国教育方针与政策

(二)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三)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十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与变革

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变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二)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现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

(三)1922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

(四)收回教育权运动

(五)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十三、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一)教育政策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中华民国宪法有关宪法的规定》。

(二)教育制度和管理措施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实行毕业会考制度;人民的民主教育运动。

(三)各级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十四、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一)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的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二)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三)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四)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五)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生活教育”理论。

十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一)苏维埃根据地的教育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干部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

(二)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普通教育。

(三)解放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的教育政策;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四)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教育。

主要参考书: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教育史

考查目标

1、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

2、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著。

3、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

4、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考查范围

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1、斯巴达教育

2、雅典教育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智者派”的教育观念。

2、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方法”。

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学园;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吕克昂;灵魂说;白板说;自由教育。

二、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

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二)世俗教育

1、宫廷学校

2、骑士教育

3、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4、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与管理特点

(三)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教育的特点

2、阿拉伯教育的特点及其贡献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弗吉里奥

2、维多里诺

3、伊拉斯谟

4、莫尔

5、蒙田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新教教育

1、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2、加尔文的教育思想

(二)天主教教育

1、耶稣会学校

六、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白板说;绅士教育。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施;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分期与各时期的任务;幼儿园教育理论。

(七)斯宾塞论教育

生活准备说;知识价值论;科学教育论;课程论。

(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九)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2、进步教育:进步教育运动历程;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3、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霍尔、桑代克。

4、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5、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十)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方法;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人本化教育。

(十二)苏联教育思想

1、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二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

1、凯洛夫《教育学》的教育思想体系

2、赞科夫的教育实验及其发展性理论教学理论

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七、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巴尔福教育法》;《哈多报告》;《1944年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年《教育改革法》。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四)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国民学校章程》;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五)美国教育的发展

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雷尔法案》;六三三学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动;《国家在危机中》。

(六)日本教育的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主要参考书目: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