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称广医二院)创建于1982年12月,是一所集医疗、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我院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中心(昌岗东路),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病床1500张,年住院病人3.8万多人次,日均门诊量6200多人次,在职职工2300多名,其中高级职称400多名,博士100多名,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优秀专家和学者,具备雄厚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人才梯队。
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于2005年,以广州医学院设立于我院的广州医学院神经研究所和心血管研究所为依托,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广州医学院神经研究所于1988年10月9日揭幕成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国内临床与基础相结合、以神经病学为主的最大的研究所之一。我院神经科学实验室于1996年起被卫生厅和市教委评为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卫生厅科教兴医“五个一工程”重点实验室,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评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等,2008年被评选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机构队伍合理。目前全所教职工220余人,拥有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陆雪芬教授、朱建堃教授、廖卫平教授)。其中正高32人,副高35人,中级职称60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具有硕士学位35人。神经研究所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项研究课题,并获得一系列成果,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SCI收录)60多篇论文并被多次引用,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即广州医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2008年9月在我院设立,通过多年的建设,在临床、教学及科研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九五”期间,心血管内科曾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厅“五个一”科技兴医工程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以心血管内科作为主要方向之一的内科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6年,心血管实验室成为广州市重点建设实验室。研究所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所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具有良好的学术梯队,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教授、主任医师16人。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处理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等方面,居广州市内先进水平。
我院十分重视学术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的学术骨干,带动了科研、医疗发展和青年技术人员的成长,欢迎各位有志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博士到我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招收条件:
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学位,年龄在40岁以下,身体健康,品学兼优,在职人员按规定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行政、组织、工资等关系须迁入站)。
二、我校招收博士后的合作导师、研究专业、招收计划:
我院拟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3名,具体计划如下:
合作导师姓名 | 指导人员姓名 | 二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拟招收博士后人数 |
廖卫平 | 易咏红段树民陆雪芬 | 神经病学 | 癫痫与离子通道 | 1 |
刘世明 | 陈敏生 | 心血管内科 | 心血管疾病防治 | 1 |
蔡翔 | 袁忠民石奕武 | 神经病学 | 抑郁症及其发病机制 | 1 |
易咏红 | 陆雪芬段树民 | 神经病学 | 神经遗传病的分子机制和基因调控 | 1 |
陈德 | 吕嘉春蒋小锋 | 外科学 | 肝细胞癌复发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 1 |
陈晓辉 | 李昭骥 | 急诊医学 | 危重病急症 | 1 |
徐恩 | 陆雪芬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病 | 1 |
周兴 | 曾格瓦谢文琪陶爱林石奕武 | 泌尿外科 | 膀胱癌的防治和神经源性膀胱 | 3 |
高 聪 | 张斌高庆春 | 神经病学 | 神经免疫疾病、脑血管疾病 | 2 |
李万根 | 杜 弢 | 内分泌学 | 糖尿病血管病变 | 1 |
三、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
时间 | 项目 | 金额 |
在站期间 生活费用 | 院内工资奖金 | 第一年应发金额约为8-9万,第二年应发金额约为11-12万。(具体视工作科室而定) |
广州市生活补助 | 每年8万 | |
在站期间 科研费用 | 国家博士后 面上项目 | 3万或5万(需申请,每年1次) |
国家博士后 特别支助 | 10万(需申请,一次性) | |
广州市科研项目启动经费 | 15万(一次性) | |
出站后 | 可申请20万广州市安家费 |
四、报名方式 :
发送简历到gyeyrsk@126.com。简历中注明拟申请的合作导师,标题注明“博士后应聘”字样。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韩老师 蔡科长
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0号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人事培训科
邮 编:510260
联系电话:020-34152438(韩老师、蔡科长)
E-mail : gyeyrs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