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破除审批迷恋
2017-01-13来源:易贤网

不能在审批权下放后对相关活动撒手不管,再次回到以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老路上去

李克强总理在最近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重点解决“会批不会管”“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等问题,引起社会强烈共鸣。这一鲜明提法,道出了不少地方政府履职的现状,揭示了一些地方官员在履职能力方面的短板,为今天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努力方向。

尽管我们在1992年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要求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规范的政府职能、良好的社会信用和健全的法治基础。但是,20多年来,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在管理职能方面,始终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有些部门在管理思维上,重视审批,轻视服务,把自己当“家长”,把企业当“儿子”,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思维依然很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重视发牌收费,轻视巡视监督,行业调控、预测预判、信息公开、行业预警等不足;监督管理的执行力效率低下,监管缺位、不到位在很多领域依然存在。“8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十几个部门管不住地沟油”等,正是这一问题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面对这种现象,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要大力简政放权,这对于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实现科学的市场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不过,推进简政放权,放开审批却不管理,是不行的。真正的简政放权,在于放权与管理相结合。

一是科学测定“放什么”——即哪些审批项目可以取消,政府要通过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充分地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来实现良治。二是合理确定“管什么”——审批项目下放后,政府如何实现对这些项目的管理,如何科学有效地监督,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明确,不能在审批权下放后对相关活动撒手不管,再次回到以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老路上去。

当然,“会批不会管”“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从根本上暴露的还是管理能力问题。在以前,审批通常就意味着收费,收钱的甜头尝久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自然会产生迷恋;把审批当成管理,只审批不管理,这样的日子久了,管理能力自然就会退化,就只会审批不会管理,真要管理起来自然就会感到“迷茫”。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政府的职能,通过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必须看到,政府是否有作为,不在于管得有多宽,而在于管理范围和方式是否合理,管理的行为和结果是否有效。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包揽一切,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成了“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结果带来政府权力高度集中,机构膨胀,管理方式单一,行政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并且积重难返。

当前,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应该是法治政府,即根据法律法规加强管理,避免人治;应该是服务政府,即通过完备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来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根据不断推行简政放权的新形势、新要求,重新优化政府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完善职能分工、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才能不断推动形成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