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汇总表 | |||||||
| 序号 | 培养单位 | 合作导师 | 拟招人数 | 一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研究内容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 1 | 作科所 | 万建民 | 2 | 生物学 |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与分子利用研究 | 克隆水稻株型、抽穗期、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稻米品质、抗性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明确其作用机制,评价其育种利用价值 | 张欣:010-82105837;zhangxin02@caas.cn |
| 2 | 作科所 | 马有志 | 1 | 生物学 | 小麦基因工程 | 克隆抗逆基因;分析抗逆基因的作用机制 | 陈明:13683360891;chenming02@caas.cn; |
| 3 | 作科所 | 毛 龙 | 1 | 生物学 | 作物生物信息学 |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毛龙:13810828065; maolong@caas.cn |
| 4 | 作科所 | 王国英 | 1 | 生物学 | 玉米分子遗传 | 玉米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 王国英:13601067126;wangguoying@caas.cn |
| 5 | 作科所 | 邱丽娟 | 2 | 生物学 | 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 | 大豆重要性状基因的克隆及调控机理研究 | 张丽娟:13621393648;zhanglijuan02@caas.cn |
| 6 | 作科所 | 张 辉 | 1 | 生物学 | 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 研究建立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利用该技术创制优异耐盐大豆新材料 | 张辉:13021161799;zhanghui06@caas.cn |
| 7 | 作科所 | 傅彬英 | 1 | 生物学 | 水稻抗逆功能基因组学 | 采用组学等方法发掘水稻抗旱、耐盐、耐冷等相关基因,并对重要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分析 | 傅彬英:010-82106698;fubinying@caas.cn |
| 8 | 作科所 | 黎 裕 | 2 | 生物学 | 玉米基因组学研究 | 针对挖掘出的1000份优异玉米种质资源,利用已开发的SNP芯片结合重测序技术,进行分子水平的亲缘关系分析和杂种优势群划分,对优异种质资源进行等位基因分析 | 黎裕:010-62131196;liyu03@caas.cn |
| 9 | 作科所 | 刘 君 | 1 | 生物学 | 生物信息学 | 小麦功能基因组学 | 刘君:13911360453; liujun@caas.cn |
| 10 | 作科所 | 李爱丽 | 1 | 生物学 | 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 小麦重要驯化基因Q的调控路径解析 | 李爱丽:13522737150; liaili@caas.cn |
| 11 | 作科所 | 高用明 | 1 | 生物学 | 水稻分子育种 | 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制解析及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 | 高用明:010-82106697;irriygao@126.com |
| 12 | 作科所 | 夏兰琴 | 1-2 | 生物学 | 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 小麦、水稻基因组编辑;小麦抗蚜基因工程 | 夏兰琴:010-82105804; xialanqin@caas.cn |
| 13 | 作科所 | 石云素 | 1 | 生物学 | 玉米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学 | 挖掘自身产量和一般配合力“双高”的优异种质资源:在完成1000份玉米种质资源表型精准鉴定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代表性优异资源用四个杂种优势群的代表自交系作为测验种,进行测交,获得测交组合进行产量性状精细鉴定,发掘用于实现持续高产的资源 | 石云素:010-62186647;shiyunsu@caas.cn |
| 14 | 作科所 | 王克晶 | 1 | 生物学 | 野生大豆有用基因挖掘 | 野生大豆皂角苷有用基因挖掘与遗传研究 | 王克晶:18515218492;wangkejing@caas.cn |
| 15 | 作科所 | 周文彬 | 2 | 生物学 | 作物生理 | 作物高光效与抗逆生理、作物栽培生理 | 周文彬:010-82107841;zhouwenbin@caas.cn |
| 16 | 作科所 | 潘映红 | 2 | 生物学 | 作物蛋白质组学 | 1.大豆功能蛋白与蛋白质组学研究;2.小麦目标基因蛋白复合体及蛋白网络研究;3.水稻发育性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4.细胞程序化死亡与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研究。 | 潘映红:010-82105849;15901383989;omics_ms@caas.cn |
| 17 | 作科所 | 刁现民 | 2 | 作物学 | 谷子功能基因组 | 以谷子直立株型和穗型突变体为材料,开展作物株型控制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分析和作用网络研究,解析禾本科作物株型控制的分子机理 | 刁现民:010-62126889;diaoxianmin@caas.cn |
| 18 | 作科所 | 王天宇 | 2 | 作物学 | 玉米优异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 | 表型结合基因型鉴定,在东华北和黄淮海地区研究收获时籽粒脱水速率和茎秆强度鉴评技术,完善高通量抗旱和氮高效玉米种质资源挖掘技术规范,发掘早熟籽粒脱水快、茎秆持续坚韧、抗旱和氮高效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优异基因资源 | 王天宇:010-62186632;shiyunsu@caas.cn |
| 19 | 作科所 | 刘录祥 | 1 | 作物学 | 小麦分子诱变育种 | 基于小麦突变体库的产量/淀粉形成关键基因挖掘与作用机制研究 | 郭会君:010-82108575;guohuijun@caas.cn |
| 20 | 作科所 | 王建康 | 1 | 作物学 | 数量遗传/育种方法 | 利用基因型和表型数据的遗传分析方法;利用基因信息的育种设计集成工具和育种策略 | 钱亚红:010-82106038;qianyahong@caas.cn |
| 21 | 作科所 | 卢新雄 | 2 | 作物学 |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 | 种质保存过程活力维持机制 | 辛霞:010-62186691;xinxia@caas.cn |
| 22 | 作科所 | 张卫建 | 2 | 作物学 | 稻作技术与农田生态 | 1.稻作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重点研究稻米品质对主要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水稻品质形成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稻田土壤碳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其环境效应,为我国水稻优质丰产栽培和低碳稻作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2.丰产增效与环境友好的轮耕技术:重点研究大量有机物料(秸秆、有机肥、绿色等)还田下,土壤基础肥力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耕作措施对土壤碳氮和作物生长的调控效应和机制,为作物绿色增产增效耕作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 邓艾兴:010-62156856;dengaixing@caas.cn |
| 23 | 作科所 | 赵开军 | 1 | 作物学 | 水稻分子育种 | 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改良上的应用 | 赵开军:010-82105852;zhaokaijun@caas.cn |
| 24 | 作科所 | 童红宁 | 1 | 作物学 | 作物激素产量调控机制 | 油菜素内酯调控水稻粒型的分子机制 | 童红宁:15120010978; hntong@genetics.ac.cn |
| 25 | 作科所 | 周永力 | 1 | 作物学 | 分子育种 | 水稻抗病基因克隆及抗病分子机理解析 | 周永力:010-82105854;zhouylcaas@126.com |
| 26 | 作科所 | 孙君明 | 1 | 作物学 | 大豆品质分子育种 | 大豆品质相关基因克隆与功能认证 | 孙君明:010-82105805;sunjunming@caas.cn |
| 27 | 作科所 | 李洪杰 | 1 | 作物学 | 小麦抗病基因作图和利用 |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精细定位小麦抗白粉病和孢囊线虫基因,培育抗病新种质 | 李洪杰:010-82105321;lihongjie@caas.cn |
| 28 | 作科所 | 董志强 | 1-2 | 作物学 | 作物栽培学 | 在作物生理学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索温度胁迫下(高温、低温),高分子蛋白金属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作物(粳稻、玉米、小麦)抗逆性、促进穗发育和籽粒灌浆的激素机理和分子机理;明确温度胁迫下,高分子蛋白金属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作物高产稳产的最佳施用时期和剂量 | 董志强:010-82106043;13263326901;dongzhiqiang@caas.cn |
| 29 | 作科所 | 叶兴国 | 1 | 作物学 | 小麦染色体工程 | 小麦簇植物部分同源染色体聚合体的鉴定及其在减数分裂前期着丝粒相互识别和联会机制 | 叶兴国:010-82105173;yexingguo@caas.cn |
| 30 | 作科所 | 王步军 | 2 | 作物学 | 谷物质量与风险评估 | 小麦、玉米等生物毒素、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 | 王步军:010-82105798;wangbujun@caas.cn |
| 31 | 植保所 | 曹坳程 | 1 | 植物保护 | 土壤消毒技术 | 土壤消毒对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 曹坳程:010-62815940;caoac@vip.sina.com |
| 32 | 植保所 | 陈福良 | 1 | 植物保护 | 农药新剂型研究 | 农药微球在土壤中的的缓释性能研究 | 陈福良:010-62815939;flchen@ippcaas.cn |
| 33 | 植保所 | 陈红印 | 2 | 植物保护 | 生物防治 | 1.天敌昆虫防治效果生态学评价;2.天敌昆虫繁殖生物学及生理学 | 陈红印:010-82105930;hongyinc@163.com |
| 34 | 植保所 | 陈巨莲 | 2 | 植物保护 | 昆虫化学生态学 | 小麦-蚜虫-天敌化学通讯 | 陈巨莲:010-62813685;jlchen@ippcaas.cn;范佳:010-62815934;jfan@ippcaas.cn |
| 昆虫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 小麦抗虫性分子机理及遗传规律 | ||||||
| 35 | 植保所 | 陈万权 | 2 | 植物保护 | 植物病害流行学 | 1.生物多样性控制小麦锈病的遗传和生态机理;2.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途径及规律。 | 刘太国:010-62815618;tgliu@ippcaas.cn |
| 36 | 植保所 | 高 利 | 1-2 | 植物保护 | 分子植物病理学 | 小麦矮腥黑粉菌同寄主的互作研究 | 高利:010-62815618;lgao@ippcaas.cn;xiaogaosx@hotmail.com |
| 37 | 植保所 | 郭建英 | 1 | 植物保护 | 入侵植物生物防治 | 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 | 郭建英:010-62815910;guojianying@caas.cn |
| 38 | 植保所 | 何晨阳 | 2 | 植物保护 | 植物-病原物互作的功能基因组学 | 1.水稻病原细菌毒性表达的信号调控机理解析;2.水稻病原细菌毒性拮抗药物的研发。 | 何晨阳:010-62894147;cyhe@caas.net.cn |
| 39 | 植保所 | 何康来 | 1 | 植物保护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玉米螟对Bt的抗性机理 | 何康来:010-62815932;klhe@ippcaas.cn |
| 40 | 植保所 | 侯茂林 | 1 | 植物保护 | 昆虫生态学 | 稻田景观格局与水稻害虫种群发展和为害间的关系 | 侯茂林:010-62818641;mlhou@ippcaas.cn |
| 1 | 害虫防治 |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水稻害虫绿色防控与减药技术体系及应用 | |||||
| 41 | 植保所 | 黄啟良 | 1 | 植物保护 | 农药学 | 农药分散体系对靶传输机制与调控 | 黄啟良:010-62816909;huangqiliang@caas.cn |
| 42 | 植保所 | 简桂良 | 1 | 植物保护 | 植物分子病理学 | 棉花抗病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 简桂良:010-62815617;jianguiliang@126.com; |
| 43 | 植保所 | 江幸福 | 2 | 植物保护 | 昆虫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1.粘虫迁飞行为关键基因的功能分析; 2.迁飞害虫降落的调控基础研究。 | 江幸福:010-62816073;xfjiang@ippcaas.cn |
| 44 | 植保所 | 蒋红云 | 2 | 植物保护 | 农药环境毒理学 | 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慢性毒性及敏感性检测标志物研究 | 蒋红云:13641271548;hyjiang@ippcaas.cn |
| 天然产物化学 | 植物性活性成分的筛选和鉴定 | ||||||
| 45 | 植保所 | 蒋细良 | 1 | 植物保护 | 微生物农药 | 木霉菌生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 蒋细良:010-82106381;jiangxiliang@caas.cn |
| 46 | 植保所 | 雷仲仁 | 2 | 植物保护 | 昆虫生态与生理学 | 蓟马或斑潜蝇对植物挥发物的趋性及其机理 | 雷仲仁:010-62815930;zrlei@ippcaas.cn |
| 害虫生物防治 | 蔬菜害虫生物控制技术 | ||||||
| 47 | 植保所 | 李世东 | 2 | 植物保护 | 土传病原菌分子生态 | 设施蔬菜主要土传病原菌的快速分子监测和分子生态学研究 | 李世东:010-82109573;sdli@ippcaas.cn |
|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 粘帚霉菌菌寄生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 ||||||
| 48 | 植保所 | 李显春 | 2 | 植物保护 | 植物-昆虫互作 | 研究植食性昆虫如何接收和转导植物次生物质信号, 植食性昆虫寄主范围的决定因子 | 李显春:010-62815569; lxc@email.arizona.edu |
| 昆虫对农药或Bt抗性的分子机制 | 从事Q型烟粉虱抗多种杀虫剂的分子基础或棉铃虫对Bt的抗性机制研究 | ||||||
| 49 | 植保所 | 李香菊 | 2 | 植物保护 | 杂草致灾机制 | 1.杂草抗/耐除草剂的分子机制;2.杂草抗/耐除草剂的生化机制。 | 李香菊:010-62813309;xjli@ippcaas.cn |
| 50 | 植保所 | 梁革梅 | 1 | 植物保护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及昆虫的抗性机制 | 梁革梅:010-62815929;gmliang@ippcaas.cn |
| 51 | 植保所 | 刘世名 | 1 | 植物保护 | 作物抗线虫机制 | 事植物线虫生物学及抗性机制研究 | 刘世名:010-62815611;smliuhn@163.com |
| 52 | 植保所 | 刘文德 | 1 | 植物保护 | 分子植物病理学 | 玉米微生物组与病害发生流行机制 | 刘文德:010-62817045;wendeliu@126.com |
| 53 | 植保所 | 刘晓辉 | 1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褐家鼠基因组、功能基因组及DNA甲基化组分析 | 刘晓辉:010-62818873;lxiaohui2000@163.com |
| 54 | 植保所 | 陆宴辉 | 2 | 植物保护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棉花害虫生物学与防控 | 陆宴辉:010-62816631;yhlu@ippcaas.cn |
| 55 | 植保所 | 马春森 | 2 | 植物保护 | 昆虫生态学 | 1.气候变化对昆虫个体和种群的效应;2.昆虫对气候变暖的行为、生理和遗传适应机制。 | 马春森:010-62811430;machunsen@caas.cn |
| 56 | 植保所 | 农向群 | 2 | 植物保护 | 生物防治学 | 土壤中绿僵菌-地下害虫-植物根的相互作用 | 农向群: 010-82109569;nongxiangqun@caas.cn;xqnong@sina.com |
| 57 | 植保所 | 彭德良 | 2 | 植物保护 | 植物线虫和线虫控制分子机制 | 植物线虫致病基因的发掘、功能鉴定及致病机制已经线虫控制的基础研究 | 彭德良:010-62815611;13381056763;pengdeliang@caas.cn |
| 58 | 植保所 | 彭于发 | 2 | 植物保护 | 转基因生物安全 | 转基因抗虫植物介导的昆虫种间化学通讯关系及种内和种间生态竞争机制等 | 李云河:010-62815947;yunheli2012@126.com |
| 59 | 植保所 | 齐放军 | 1 | 植物保护 | 植物分子病理学 | 棉花抗病相关基因功能及信号传导途径研究 | 齐放军:010-62810635;fjqi@ippcaas.cn |
| 60 | 植保所 | 邱德文 | 2 |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 蛋白激发子作用机理 | 邱德文:010-62815924;qiudewen@caas.cn |
| 61 | 植保所 | 芮昌辉 | 1 | 植物保护 | 害虫抗药性 | 棉铃虫等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理及抗药性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 芮昌辉:010-62815944;chrui@ippcaas.cn |
| 62 | 植保所 | 宋 英 | 1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1.鼠类基因组繁殖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功能验证;2.鼠类抗药性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 | 宋英:010-62818873;ysong@ippcaas.cn |
| 63 | 植保所 | 宋福平 | 2 | 植物保护 | 杀虫细菌的发育分化 | 1.芽胞杆菌母细胞裂解机制;2.细菌细胞的分化机制。 | 宋福平:010-62896634;fpsong@ippcaas.cn; 彭琦:010-62896634;qpeng@ippcaas.cn |
| 64 | 植保所 | 万方浩 | 3 | 植物保护 | 入侵植物生物化学与土壤微生物学 |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化感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 | 郭建洋:010-82109572;guojianyang@caas.cn |
| 入侵植物生态学 | 新入侵植物大尺度扩张与本地生物多样性关系 | ||||||
| 入侵害虫生物防治 | 烟粉虱、西花蓟马等入侵害虫的生物防治 | ||||||
| 入侵昆虫微进化与协同进化 | 烟粉虱等入侵昆虫逆境适应性、表型可塑性、微进化 | ||||||
| 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 烟粉虱、斑潜蝇等与其内共生菌的协同入侵机理 | ||||||
| 入侵生物功能基因组学 | 苹果蠹蛾基因组研究 | ||||||
| 入侵昆虫遗传控制 | 桔小实蝇的遗传控制 | ||||||
| 65 | 植保所 | 王桂荣 | 2 | 生物学 | 昆虫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 1.农业害虫和天敌嗅觉编码的神经和分子机理;2.植物次生抗虫代谢产物的合成调控机制。 | 王桂荣:15810446458;grwang@ippcaas.cn |
| 66 | 植保所 | 王国梁 | 2 | 植物保护 | 分子植物病理学 | 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研究水稻Piz-t、Pi9等抗病基因的信号调控网络 | 宁约瑟:010-62817045;ningyuese@caas.cn |
| 67 | 植保所 | 王锡锋 | 2 | 植物保护 | 植物病毒学 | 植物病毒与介体昆虫互作机制;转基因抗病毒水稻;稻麦病毒与寄主的互作 | 王锡锋:010-62815928;xfwang@ippcaas.cn |
| 68 | 植保所 | 王振营 | 2 | 植物保护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玉米与害虫互作 | 王振营:010-62815945;zywang@ippcaas.cn |
| 植保所 | 玉米害虫的生态调控 | ||||||
| 69 | 植保所 | 王忠跃 | 2 | 植物保护 | 植物病理学 | 葡萄重要病害抗药性检测及监测 | 王忠跃:010-62815926;wangzhy0301@sina.com |
| 植保所 | 植物病害流行与监测 | 葡萄霜霉病遗传多样性与流行 | |||||
| 70 | 植保所 | 吴孔明 | 4 | 植物保护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1.棉花害虫与天敌的迁飞机制;2.棉铃虫对Bt棉花的抗性治理。 | 梁革梅:010-62815929;gmliang@ippcaas.cn |
| 71 | 植保所 | 向文胜 | 2 | 植物保护 | 微生物天然产物农药 | 1.微生物天然产物农药发现;2.生物合成及调控。 | 向文胜:010-62810155;xiangswensheng@neau.edu.cn |
| 72 | 植保所 | 徐世昌 | 2 | 植物保护 | 小麦抗病分子遗传与育种 | 1.小麦条锈菌耐高温胁迫机制研究;2.我国小麦地方品种抗条锈病新基因发掘及精细标记定位和基因互作机理研究。 | 徐世昌:010-62814861;shichangxu317@163.com |
| 73 | 植保所 | 徐学农 | 1-2 | 植物保护 | 害虫生物防治 | 1.捕食螨的营养与代谢;2.捕食螨的营养与生殖;3.捕食螨的规模化繁育的人工饲料。 | 徐学农:010-62815981;xnxu@ippcaas.cn |
| 74 | 植保所 | 杨秋颖 | 1 | 植物保护 | 植物与病毒互作 | 植物与病毒互作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杨秋颖:15910440939;qyyang@ippcaas.cn |
| 75 | 植保所 | 袁会珠 | 2 | 植物保护 | 农药使用技术 | 1.农药雾滴运动规律与航空喷雾技术研究;2.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评估研究。 | 袁会珠:010-62815941;hzhyuan@ippcaas.cn |
| 76 | 植保所 | 曾洪梅 | 1 | 植物保护 | 生物防治学 | 蛋白激发子及其诱导的植物免疫应答 | 曾洪梅:010-82105928; zenghongmei@caas.cn |
| 77 | 植保所 | 张 杰 | 2 | 生物学 | 生防微生物功能基因组、昆虫毒理 | 1.Bt等生防微生物功能基因组;2.Bt杀虫蛋白与昆虫分子互作机理。 | 张杰:010-62815921;jzhang@ippcaas.cn |
| 78 | 植保所 | 张朝贤 | 1 | 植物保护 | 杂草科学 | 杂草抗药性机制研究 | 张朝贤:010-62810289;cxzhang@ippcaas.cn |
| 79 | 植保所 | 张桂芬 | 1 | 植物保护 | 入侵生物检测监测 | 苹果蠹蛾个体、种群遗传特征变化系统监测 | 张桂芬:010-82109572;guifenzhang3@163.com |
| 80 | 植保所 | 张克诚 | 1 | 植物保护 |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 武夷菌素生物合成机制武夷菌素生物合成机理及分子育种 | 张克诚:13683562960;zhangkecheng@sina.com |
| 81 | 植保所 | 张礼生 | 2 | 植物保护 | 生物防治 | 1.天敌昆虫扩繁与应用;2.天敌昆虫发育调控及机理研究。 | 张礼生:010-62810159;zhangleesheng@163.com |
| 82 | 植保所 | 张永军 | 2 | 植物保护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昆虫趋化行为嗅觉调控 | 张永军:010-62815929;yjzhang@ippcaas.cn |
| 植物天然抗虫性 | 棉花挥发性气味基因调控网络及功能基因应用 | ||||||
| 83 | 植保所 | 张泽华 | 2 | 植物保护 | 昆虫生理 | 对不同积温飞蝗滞育和非滞育卵的转录组和蛋白组分析,初步明确环境诱导飞蝗滞育机制用它们发挥的作用 | 张泽华:010-82109585;zhanzehua@caas.cn;Lgbcc@263.net |
| 真菌毒力 | 绿僵菌致病机理:绿僵菌解除寄主细胞免疫相关因子的发掘 | ||||||
| 84 | 植保所 | 赵廷昌 | 1 | 植物保护 | 植物病理学 | 植物病原细菌与寄主互作 | 赵廷昌:13641342735;zhaotgcg@163.com |
| 85 | 植保所 | 郑永权 | 4 | 植物保护 | 农药学 | 1.农药残留与健康暴露评估;2.农药在环境中行为及生物有效性研究;3.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机理及应用;4.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评估。 | 郑永权:010-62815938;yqzheng@ippcaas.cn;yqzheng62@sina.com |
| 1 | 植物保护 | 农产品安全 | 生物性危害因子风险评估 | ||||
| 86 | 植保所 | 周焕斌 | 1 | 植物保护 | 水稻与白叶枯病原菌互作 | 水稻与白叶枯病原菌互作中的激素信号通路 | 周焕斌:13811017781; hbzhou@ippcaas.cn |
| 87 | 植保所 | 周雪平 | 1 | 植物保护 | 植物病毒学 | 植物与病毒互作的机制 | 杨秀玲:18611323762;xlyang@ippcaas.cn |
| 88 | 植保所 | 周益林 | 1 | 植物保护 | 植物病害流行与监测 | 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温度敏感性的微宏观机制研究 | 周益林:01062815946;ylzhou@ippcaas.cn |
| 89 | 植保所 | 周忠实 | 1 | 植物保护 | 外来入侵物种环境适应性与生物防治 | 重大农业入侵物种的环境适应与进化及其天敌昆虫的应用基础;天敌-害虫-寄主-本地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 周忠实:010-62810159;zhouzhongshi@caas.cn |
| 90 | 蔬菜所 | 明 军 | 1 | 园艺学 | 百合资源与育种 | 百合资源评价、种质创新利用;百合重要观赏、农艺、抗逆、食用、药用等性状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 | 明军:010-82105945;13683345907;mingjun@caas.cn |
| 91 | 蔬菜所 | 尚庆茂 | 2 | 园艺学 | 蔬菜种苗发育调控 | 番茄不定根发生的调控机制;结球甘蓝种带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 尚庆茂:010-82105481;shangqingmao@caas.cn |
| 92 | 蔬菜所 | 谢丙炎 | 1 | 植物保护 | 分子植物病理 | 葫芦科植物抗根结线虫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 | 谢丙炎:010-82109546;xiebingyan@caas.cn |
| 2 | 植物保护 | 分子植物病理 | 生防真菌木霉资源基因组学研究 | ||||
| 93 | 蔬菜所 | 张友军 | 3 | 植物保护 | 昆虫基因组学与害虫防治 | 1.烟粉虱基因组学与基因功能;2.烟粉虱传毒特性与传毒机制;3.小菜蛾、烟粉虱抗药性分子机制。 | 张友军:010-82109518;zhangyoujun@caas.cn |
| 94 | 蔬菜所 | 蒋卫杰 | 2 | 园艺学 | 无土栽培作物营养供给调控;蔬菜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蔬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 1.设施蔬菜营养供给或补光对蔬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2.设施蔬菜响应逆境环境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机制研究;3.设施蔬菜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 蒋卫杰:010-82108797;jiangweijie@caas.cn |
| 95 | 蔬菜所 | 李锡香 | 1 | 园艺学 | 蔬菜种质资源 | 萝卜重要性状优异基因资源挖掘 | 李锡香:010-82105947;lixixiang@caas.cn |
| 96 | 蔬菜所 | 王晓武 | 2 | 园艺学 | 蔬菜分子遗传学 | 白菜叶球形成的分子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基础 | 王晓武:010-82105971;wangxiaowu@caas.cn |
| 97 | 蔬菜所 | 李君明 | 1 | 园艺学 | 番茄遗传育种 | 加工番茄果实田间耐贮性(EFS)基因组解析 | 李君明:010-82109530;lijunming@caas.cn |
| 98 | 蔬菜所 | 于贤昌 | 2 | 园艺学 | 蔬菜栽培生理 | 黄瓜温光逆境的适应性及其调控技术 | 于贤昌:010-82105980;yuxianchang@caas.cn |
| 99 | 蔬菜所 | 李宝聚 | 3 | 植物保护 | 植物病理学 | 蔬菜病害病原学及综合防控、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理等 | 柴阿丽:010-62197975;chaiali@caas.cn |
| 100 | 蔬菜所 | 张忠华 | 1 | 园艺学 | 蔬菜基因组与遗传育种 | 蔬菜基因组数据挖掘和重要功能基因研究 | 张忠华:010-82109512;13699205910;zhangzhonghua@caas.cn |
| 101 | 环发所 | 李玉中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土壤氮转化 |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土壤硝化与反硝化在N2O产生过程的作用 | 李玉中: 010-82109399;18810871629;liyuzhong@caas.cn |
| 102 | 环发所 | 张晴雯 | 1-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水土及氮磷迁移过程与调控 | 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氮磷迁移转化特征、赋存形态及阻控 | 张晴雯:010-82106031; zhangqingwen@caas.cn |
| 103 | 环发所 | 刘布春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气候风险控制 | 基于微波链路的局地降水监测方法研究 | 刘布春:010-82105611;liubuchun@caas.cn |
| 104 | 环发所 | 曾希柏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耕地障碍因子修复;2.重金属中轻度污染耕地调控与安全利益 | 1.耕地酸化、板结及瘠薄等障碍因子调控与修复技术研究及制剂研制,耕地快速培肥机理等;2.中轻度污染耕地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效性调控机理,土壤Cd钝化剂研制与应用等。 | 曾希柏:010-82105612;zengxibai@caas.cn |
| 105 | 环发所 | 贺 勇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作物与环境交互作用 | 作物适应气候变化机理研究 | 贺勇:010-82106004; heyong01@caas.cn |
| 106 | 环发所 | 郭 萍 | 1 | 生物学 | 环境微生物与农业生态 | 1.环境微生物溯源技术;2.微生物污染消减机理与技术;3.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机理与技术。 | 郭萍:13911638026;guoping@caas.cn |
| 107 | 环发所 | 居 辉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及其适应 | 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机理(农学、土壤、农气等专业或作物模型和作物生理研究方向) | 居辉:010-82105616;juhui@caas.cn |
| 108 | 环发所 | 许吟隆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 | 1、基于气候观测数据和PRECIS产生的高分辨率RCPs气候情景,分析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演变、主要农作物品种适宜性的改变及生理生态性状的变异;2、基于适应气候变化方法学与机理研究,同时基于田间试验,构建主要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 | 许吟隆:010-82106012;xuyinlong@caas.cn |
| 109 | 环发所 | 高清竹 | 2 | 农业资源利用或草学 | 1.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2.草地生态学 | 1.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究;2.高寒草地管理与低碳畜牧业发展。 | 高清竹:010-82109436; gaoqingzhu@caas.cn |
| 110 | 环发所 | 崔海信 | 2-3 | 生物学 | 纳米生物技术 | 农业纳米药物与纳米生物制剂 | 孙长娇:010-82105997;sunchangjiao@caas.cn |
| 111 | 环发所 | 张国良 | 1-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植物入侵生态 | 解析入侵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竞争替代植物互作关系,进一步阐明入侵植物的反竞争替代生态修复的不对称机制,研究开发土壤根际生态调控与土著植物竞争替代协同控制入侵杂草技术 | 张国良:13910764314;zhangguoliang@caas.cn |
| 112 | 环发所 | 王耀生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水资源与环境 | 1.作物胁迫生理生态;2.作物水肥高效利用;3.节水灌溉理论与新技术。 | 王耀生:010-82106794;wangyaosheng@caas.cn |
| 113 | 环发所 | 张西美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 微生物生态学、生物信息学、宏基因组、生物多样的维持机制等内容 | 张西美:010-82106794; zhangximei@caas.cn |
| 114 | 环发所 | 杨建军 | 3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土壤污染修复 | 1.土壤-作物系统中Hg迁移转化微观分子机制及生物有效性预测模型研究;2.土壤-水稻系统中Cr固定的微观分子机制研究。 | 杨建军:18612826359; yangjianjun@caas.cn |
| 115 | 环发所 | 王庆锁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作物生态 | 参与华北节水保粮协同创新行动相关研究 | 王庆锁:010-82109756;wangqingsuo@caas.cn |
| 116 | 牧医所 | 马月辉 | 1 | 畜牧学 | 畜禽资源 | 特色畜禽基因资源挖掘、评价;畜禽干细胞研究 | 赵倩君:18510381598;zhaoqianjun@caas.cn 马月辉:13601175992;yuehui.ma@263.net |
| 117 | 牧医所 | 关伟军 | 1 | 畜牧学 | 动物遗传育种 | 动物遗传资源保存 | 李向臣:010-62815884;xcli863@126.com |
| 118 | 牧医所 | 王立贤 | 1 | 畜牧学 | 遗传育种与繁殖 | 全基因组选择,测序数据分析 | 王立贤:13910768536;iaswlx@263.net |
| 119 | 牧医所 | 李俊雅 | 1 | 畜牧学 | 牛遗传育种 | 基于高密度芯片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基因组选择新方法的研究 | 高会江:010-62816065;gaohuijiang@caas.cn |
| 120 | 牧医所 | 文 杰 | 1 | 畜牧学 | 肉鸡遗传与营养互作 | 鸡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 | 刘冉冉:010-62816018;liuranran112@126.com |
| 121 | 牧医所 | 赵桂苹 | 1 | 畜牧学 | 肉鸡育种 | 肉鸡主要经济性状基因组选择研究 | 李庆贺:010-62816018;qli2014@126.com |
| 122 | 牧医所 | 储明星 | 2 | 畜牧学 | 肉羊遗传育种 | 羊优异繁殖性状形成的高通量组学分析 | 储明星:010-62819850;mxchu@263.net |
| 123 | 牧医所 | 李 奎 | 3 | 畜牧学 | 猪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 | 围绕猪基因组、猪育种、猪基因工程、转基因猪安全评价、实验用小型猪及医学模型等方面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 | 周荣:010-62813339;zhourong03@caas.cn |
| 124 | 牧医所 | 王彦芳 | 2 | 畜牧学 | 猪功能基因组学 | 利用猪和以猪和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手段,挖掘调控猪脂肪代谢和免疫应答的关键基因以及非编码RNA,解析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为猪的功能基因鉴定和种质资源创制奠定理论基础 | 王彦芳:15701243765; wangyanfang@caas.cn |
| 125 | 牧医所 | 苗向阳 | 2 | 畜牧学 | 基因工程与功能基因组学 | 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羊猪等的分子育种 | 苗向阳:010-62895663; miaoxy32@163.com |
| 126 | 牧医所 | 唐中林 | 2 | 畜牧学 | 动物功能基因组与育种 | 1.以猪和小鼠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组学技术及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等,探索关键基因和非编码RNA对动物骨骼肌生长发育与代谢的分子机制;2.开展猪的多组学研究,采用生物信息技术发掘猪重要经济性状关键基因标记,开发猪基因组设计育种方法。 | 唐中林:010-62818180; tangzhonglin@caas.cn |
| 127 | 牧医所 | 朱化彬 | 2 | 畜牧学 | 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技术 | 1.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的研究;2.家畜胚胎发育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网络的研究。 | 朱化彬:010-62815892;zhuhuabin@caas.cn;zhuhuabin@iascaas.net.cn |
| 128 | 牧医所 | 王 栋 | 1 | 畜牧学 | 软件编程及生物信息 | 进行奶牛发情鉴定系统软件编写及网络化 | 王栋:13810509281;wangcn2002@vip.sina.com |
| 129 | 牧医所 | 张宏福 | 2 | 畜牧学 | 猪营养与环境营养组学 | 猪营养-环境-健康机制;猪动态营养模型;动物组学(含蛋白组、基因组、代谢组、转录组、宏基因组)研究方法及应用;大型质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开发应用 | 张宏福:zhanghongfu@caas.cn |
| 130 | 牧医所 | 顾宪红 | 1-2 | 畜牧学或兽医学 | 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 | 从事动物友好型数据或样品采集方法及技术手段、动物应激和福利评价、家畜舒适环境及自动或远程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 顾宪红:010-62815895;13691571578;guxianhong@vip.sina.com |
| 131 | 牧医所 | 张敏红 | 1 | 畜牧学 | 环境营养 | 家禽环境评价及舒适参数确定 | 张敏红:13581859863;zmh66@126.com |
| 132 | 牧医所 | 卜登攀 | 3 | 畜牧学 | 奶牛营养与饲料科学 | 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代谢与调控、牛奶品质改善和瘤胃微生态研究与应用方面的研发工作 | 吕中旺:010-62890458;lvzhongwang@sina.com |
| 133 | 牧医所 | 罗绪刚 | 2 | 畜牧学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鸡矿物元素生化与分子营养 | 罗绪刚:010-62810184;13501097048;wlysz@263.net |
| 134 | 牧医所 | 佟建明 | 1 | 畜牧学 | 饲料添加剂 | 微生物及酶制剂生物学评价 | 佟建明:010-62816061;13901044641;tjm606@263.net |
| 135 | 牧医所 | 侯水生 | 1 | 畜牧学 | 遗传育种;动物营养 | 鸭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 | 周正奎:010-62816009;zhkzhou@126.com |
| 136 | 牧医所 | 熊本海 | 1 | 畜牧学或农业工程 | 动物营养或智能农机 | 1、动物营养方向拟开展奶牛基础营养代谢调控模型或代谢基因组学技术研究;2、智能农机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家畜的精准饲喂的设备与控制技术,包括个体信息的自动采集技术等。 | 熊本海:010-62816107;13801090939;bhxiong@iascaas.net.cn |
| 137 | 牧医所 | 杨青川 | 1 | 草学 | 饲草遗传育种 | 苜蓿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 | 杨青川:010-62815996;qchyang66@163.com |
| 138 | 牧医所 | 李向林 | 1 | 草学 | 牧草生理生态学 | 牧草逆境生理生态学 | 万里强:01062815997;wanliqiang@caas.cn |
| 139 | 牧医所 | 崔尚金 | 2 | 兽医学 | 动物疫病防控 | 动物疫病致病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 | 崔尚金:010-62818775;18518437100;cuishangjin@caas.cn |
| 140 | 牧医所 | 王加启 | 4 | 畜牧学 | 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安全 | 奶牛健康养殖与牛奶品质形成机理;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开发;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 张养东:15011523561;zhangyangdong@caas.cn; |
| 141 | 牧医所 | 张军民 | 2 | 畜牧学 | 动物营养与畜产品质量安全 | 1.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风险评估;2.饲料资源开发与有效性评价研究;3.动物组学(含蛋白组、代谢组等)研究方法及应用。 | 张军民:010-62815852;zhangjunmin@caas.cn |
| 142 | 蜜蜂所 | 安建东 | 2 | 畜牧学或生物学 | 蜜蜂科学 | 熊蜂种质资源挖掘、保护与利用 | 安建东:010-62591749;anjiandong@caas.cn |
| 143 | 蜜蜂所 | 刁青云 | 3 | 畜牧学 | 蜜蜂病虫害 | 1、蜜蜂病虫害发生规律及侵染机制;2、化学农药对蜜蜂影响研究;3、蜜蜂主要病虫害抗性机制研究; 4、蜜蜂免疫研究。 | 刁青云:010-62591738;dqyun1@126.com |
| 144 | 蜜蜂所 | 孙丽萍 | 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蜂产品成分与活性 | 不同品种蜂蜜、蜂胶的成分与活性 | 孙丽萍:13910757235 |
| 145 | 蜜蜂所 | 吴 杰 | 1 | 畜牧学或生物学 | 传粉蜂生物学 | 熊蜂生殖调控机理研究 | 吴杰:010-62591543;apis@vip.sina.com |
| 146 | 蜜蜂所 | 徐书法 | 1 | 畜牧学 | 蜜蜂生态与协同进化 | 蜜蜂抗病分子机理、昆虫免疫 | 徐书法:010-62596412; xushufa@caas.cn |
| 147 | 蜜蜂所 | 李建科 | 2 | 畜牧学或生物学 | 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 | 采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和基因编辑技术开展蜜蜂胚胎和重要腺体的发育生物学研究 | 李建科:010-62591449;apisljk@126.com |
| 148 | 蜜蜂所 | 李 熠 | 2 | 作物学 | 蜜粉源植物产地污染物识别与控制 | 毒性化合物代谢组学 | 杨术鹏:18813061569; 578213749@qq.com |
| 149 | 蜜蜂所 | 郝 悦 | 2 | 畜牧学或生物学 | 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 | 采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和基因编辑技术开展蜜蜂胚胎和重要腺体的发育生物学研究 | 郝悦:010-62591779;heyue2015@163.com |
| 150 | 蜜蜂所 | 石 巍 | 1 | 畜牧学 | 古昆虫群体进化 | 蜜蜂的起源、演化 | 陈晓:010-62598963;chg906@126.com |
| 1 | 畜牧学 | 遗传与育种 | 蜜蜂主要性状育种值评估和系统建立 | 陈晓:010-62598963;chg906@126.com | |||
| 151 | 蜜蜂所 | 吴黎明 | 1 | 生物学 | 蜂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 | 危害因子对蜜蜂及蜂产品的影响、蜂产品质量过程控制 | 赵柳微:13011236100;liuweizhao2010@126.com |
| 1 | 作物学 | 蜂产品质量安全 | 蜂产品特征性营养组分鉴定及功能评估 | 赵柳微:13011236100;liuweizhao2010@126.com | |||
| 152 | 蜜蜂所 | 孙 成 | 2 | 生物学 | 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 | 研究熊蜂基因组进化的分子机制及重要生物学性状的调控网络,挖掘熊蜂重要的功能基因 | 孙成:010-62591804;suncheng@caas.cn |
| 153 | 蜜蜂所 | 彭文君 | 1-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蜂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 | 1.蜂产品贮藏加工过程品质变化机制与控制; 2.蜂产品活性成分提取与鉴定; 3.蜂产品营养功能评价。 | 彭文君:010-62591759;pengwenjun@caas.cn |
| 154 | 饲料所 | 王建华 | 2 | 生物学 | 抗菌肽构效关系与穿膜机制 | 抗菌肽中二硫键、螺旋、折叠因子的构效细节表征;抗菌肽胞内靶标定位及其穿膜过程求证 | 王建华:010-82106081;wangjianhua@caas.cn |
| 155 | 饲料所 | 杨培龙 | 1 | 生物学 | 应用微生物或固体发酵 | 利用基于生物合成、生物催化等技术,研发新型微生物相关的饲料资源与原料 | 杨培龙:yangpeilong@caas.cn |
| 156 | 饲料所 | 苏小运 | 1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双功能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 苏小运:010-82106094;13810131162;suxiaoyun@caas.cn |
| 157 | 饲料所 | 刁其玉 | 2 | 畜牧学 | 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 | 幼龄反刍动物生理营养;粗饲料调制与利用 | 孔路欣:15910635286;kongluxinkong@126.com |
| 158 | 饲料所 | 屠 焰 | 2 | 畜牧学 | 反刍动物生理与营养 | 犊牛、后备牛消化道微生态发育及其营养调控机制;奶牛营养与环境的互作机制 | 屠焰:010-82106090;tuyan@caas.cn |
| 159 | 饲料所 | 丁宏标 | 1 | 畜牧学 | 饲料高效利用技术 |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酶解消除机理;生物酶的发酵制备技术;饲料用微生物的筛选改造。 | 丁宏标:010-82106071;dinghongbiao@caas.cn |
| 160 | 饲料所 | 齐广海 | 2 | 畜牧学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家禽健康的营养调控、禽产品品质的营养调控、家禽健康养殖参数研究 | 武书庚:010-82106097; wushugeng@caas.cn |
| 161 | 饲料所 | 李秀波 | 2 | 兽医学 | 兽医药理学和毒理学;动物源细菌耐药 | 兽药的靶动物安全性评价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奶牛细菌性病原耐药性研究 | 徐飞:010-82106814; xufei@caas.cn |
| 162 | 加工所 | 王 强 | 3 | 作物学 | 粮油加工利用 | 运用组学技术探究影响食品品质的关键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相互作用以及品质调控通路 | 刘红芝:010-62818455; lhz0416@126.com |
| 研究粮油食品胃肠道消化动力学,探索粮油食品消化产物对慢性疾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影响规律、作用通路与调控机制,阐明其慢性疾病防治理论基础 | |||||||
| 粮油食品加工品质形成机理,包括粮油及其副产物中蛋白、脂肪、多糖的相互作用对食品质构、凝胶性、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 |||||||
| 163 | 加工所 | 周素梅 | 2 | 作物学 | 粮油加工利用 | 围绕稻米、小麦以及杂粮等中国大宗和特色粮食作物,开展粮食加工品质评价与过程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谷物活性多糖、功能性蛋白的分离提取、结构及功能活性研究,营养健康谷物研究,方便、营养、健康粮食加工新产品研发等 | 周素梅:010-62813477; wlland2013@163.com |
| 开展多糖结构和功能活性的相关研究,阐明多糖功能活性发挥的代谢调控机制 | |||||||
| 164 | 加工所 | 周素梅 | 2 | 作物学 | 粮油加工利用 | 淀粉的生物合成与结构调控;低血糖指数食品的特征结构与产品开发;高性能淀粉基生物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 周素梅:010-62813477; wlland2013@163.com |
| 主要围绕稻米、杂粮等我国大宗和特色粮食作物,开展粮食精深加工与过程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谷物蛋白等活性组分提取纯化、结构鉴定、改善“三高”等生活习惯病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营养、健康、安全、方便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装备研发等 | |||||||
| 165 | 加工所 | 王 锋 | 1 | 作物学 | 粮油加工利用 | 无麸质玉米面团持气能力改善的研究,提高气泡分布均匀性的改善调控研究,并明确气泡稳定的机制,开发利用无麸质玉米发糕的专用配方 | 顾丰颖:010-62815647; fengyinggfy@163.com |
| 166 | 加工所 | 张德权 | 4 | 作物学 | 畜产品加工利用 | 蛋白质磷酸化调控肌肉嫩度、保水性、色泽等食用品质形成机理与技术;中式传统肉制品品质形成机理与工业化加工技术,肉制品中杂环胺等危害物调控机理与技术;畜禽骨血高值化利用 | 张德权:13910057602; dqzhang0118@126.com |
| 开展熏烧烤、风干、调理肉制品品质形成和危害物消长机制、传统工艺工业化适应性改造,集成组装配套的工业化加工装备,实现中式肉制品工业化生产 | 王振宇:18510512026; food2006wzy@163.com | ||||||
| 167 | 加工所 | 张春晖 | 2 | 作物学 | 畜产品加工利用 | 开展宰后肌肉蛋白-水分互作机制及汁液流失控制技术研究,为汁液流失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开发中式肉制品新型加工技术及装备,为传统中式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畜禽骨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实现可食性骨全组分高值化加工利用 | 李侠:010-62815950; lixia5299@163.com |
| 168 | 加工所 | 吕加平 | 2 | 作物学 | 畜产品加工利用 | 主要从事乳品加工特性与品质评价技术、乳酸菌发酵剂菌种选育及应用、膜技术应用及功能性乳基配料加工技术、微生物功能因子菌株选育与应用及发酵乳与干酪加工技术研究 | 吕加平:01062819421 kjdairy@126.com |
| 169 | 加工所 | 郑金铠 | 1 | 作物学 | 果蔬加工利用 | 果蔬功效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阐明其转化机理并实现定向调控 | 郑金铠:010-62819501; zhengjinkai@caas.cn |
| 果蔬中化学成分的营养健康研究,解析其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在细胞和动物水平阐明其作用机理。 | |||||||
| 170 | 加工所 | 毕金峰 | 5 | 作物学 | 果蔬加工利用 | 果蔬加工品质变化机制与控制技术;果蔬高效节能提质联合干燥及制粉理论与技术;新型果蔬加工理论与技术;果蔬副产物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果蔬营养科学 | 刘璇:010-62816487; liuxuancaas@126.com |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过程安全控制 | 食物中的致敏蛋白,主要内容为食物致敏蛋白的分离鉴定,致敏蛋白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致敏蛋白的检测方法 | 高美须:010-62833881; meixugao@263.net | |||||
| 171 | 加工所 | 郭波莉 | 2 | 作物学 |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 | 食品溯源理论与技术研究;农产品产业链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 | 郭波莉:010-62815846; guoboli@caas.cn |
| 172 | 加工所 | 陈卫华 | 1 | 作物学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过程安全控制 | 加工贮藏过程中化学危害物形成与消长机理研究,加工过程中化学危害物控制基础研究,加工过程中化学危害物预警技术研究 | 陈卫华:13161590816; california0827@yahoo.com |
| 173 | 加工所 | 张 泓 | 4 | 作物学 | 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 | 开展中式菜肴加工中的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突破关键工程化加工技术,在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对传统工艺进行工业化适应性改造,通过工艺与设备集成,实现中式菜肴的工业化生产 | 张春江:13520314165; chjiang1976@126.com |
| 开展马铃薯主食加工过程中蛋白、淀粉等大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揭示马铃薯主食的品质形成机制;基于动物模型,研究马铃薯主食对大鼠肠道菌群、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 | 胡宏海:18613867846; huhonghai@caas.cn | ||||||
| 174 | 加工所 | 王凤忠 | 3 | 作物学 | 特色农产品加工利用 | 系统挖掘大豆、石斛、黄花菜、枸杞、葡萄等多糖、多酚、多肽等具有改善记忆、抗疲劳、抗抑郁、改善睡眠、降尿酸功能的系列功能因子,研究其结构特征、功能特性、构效关系以及体内代谢调控机制,开发功能性食品 | 王艳:010-62810295; wy198565@163.com |
| 1 | 作物学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过程安全控制 | 植物源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研究;植物源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保持及稳态化研究 | 方芳:010-62815969; rieslingicewine@126.com | |||
| 175 | 加工所 | 王志东 | 1 | 作物学 | 果蔬加工利用 | 通过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联用技术,阐明绿色保鲜技术对大宗果蔬品质控制机制 | 张洁:010-62815877; 15811280639@yeah.net |
| 176 | 加工所 | 戴小枫 | 2 | 植物保护 | 分子植物病理学 | 真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学、种群变化与遗传变异、为害与致病机理、毒素产生机理和消减机制、寄主抗病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 | 张丹丹:010-62813566; zhangdandan@caas.cn |
| 177 | 加工所 | 郭 维 | 1 | 植物保护 | 植物病原生物学 | 利用蛋白质组学或代谢组学等手段对寄主中所有蛋白质组分和有机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阐明病原真菌对植物生理状态的影响,解析植物体内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 郭维:010-62815925; iewguo@126.com |
| 178 | 加工所 | 辛凤姣 | 3 | 生物学 |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 食品酶制剂的开发:高效食品酶(脂肪酶等)的基因挖掘筛选、表达纯化及活力调控机制(酶学性质、晶体结构等)研究;酶或者肽的稳定性研究及定向设计;酶或者肽的剂型研究 | 孙丽超:010-62815969; sun2004go@163.com |
| 179 | 加工所 | 刘 阳 | 1 | 生物学 |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真菌毒素解毒酶基因分别在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高效表达,从而研究真菌毒素解毒酶基因的功能特性,获得稳定性好,表达量高的工程菌株 | 刘阳:010-62815874;liuyangg@hotmail.com |
| 3 | 生物学 |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 从不同生态地区筛选能够高效降解真菌毒素的解毒菌;利用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分离纯化得到有降解活性的解毒酶,并进行相应解毒基因的鉴定 | ||||
| 应用体外模型对真菌毒素的毒性进行监测,并研究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机理,对肠道菌群微生态系统以及内环境稳定的影响,评价真菌毒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 |||||||
| 通过黄曲霉、镰刀菌、赭曲霉等产毒真菌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构建真菌毒素合成调控的基因网络,阐明真菌毒素的形成及调控机理 | |||||||
| 180 | 生物所 | 赵 军 | 1 | 生物学 | 玉米功能基因组学 | 玉米抗旱基因挖掘及功能解析 | 赵军:010-82105320; zhaojun01@caas.cn |
| 181 | 生物所 | 王 磊 | 1-2 | 生物学 | 玉米功能基因组学 | 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及功能解析 | 王磊:010-821095317;wanglei01@caas.cn |
| 182 | 生物所 | 普 莉 | 2 | 生物学 | 生物信息学、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 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大数据分析、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及功能解析 | 普莉:010-82105310;lipu@caas.cn |
| 183 | 生物所 | 郎志宏 | 2 | 生物学 | 玉米功能基因组学、玉米抗虫基因工程 |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及功能解析、抗虫转基因玉米培育及安全性评价 | 郎志宏:010-82109842; langzhihong@caas.cn |
| 184 | 生物所 | 张春义 | 1 | 生物学 | 植物分子生物学 | 玉米叶酸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的功能解析 | 姜凌:010-82106138;jiangling@caas.cn |
| 1 | 作物学 | 遗传育种 | 株型基因挖掘及功能分析 | ||||
| 185 | 生物所 | 路铁刚 | 2 | 生物学 | 作物高光效生物学基础 | 作物高光效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C4作物叶片特殊解剖学结构的分子基础 | 张治国:010-82106131;zhangzhiguo@caas.cn |
| 186 | 生物所 | 黄荣峰 | 1 | 生物学 | 水稻功能基因组学 |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及功能解析 | 黄荣峰:010-82106143; rfhuang@caas.cn |
| 187 | 生物所 | 张海文 | 1 | 生物学 | 水稻功能基因组学 |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及功能解析 | 张海文:010-82106410;zhanghaiwen@caas.cn |
| 188 | 生物所 | 牛丽芳 | 1 | 生物学 |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 苜蓿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及功能解析 | 牛丽芳:010-82105493; niulifang@caas.cn |
| 189 | 生物所 | 陈 涛 | 1 | 生物学 | 植物分子生物学 | 作物抗逆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陈涛:010-82106408; chentao@caas.cn |
| 190 | 生物所 | 谷晓峰 | 2 | 生物学 | 表观遗传调控植物发育 | 调控植物发育的表观组学和重要功能基因分子机制研究 | 谷晓峰:010-82106132; guxiaofeng@caas.cn |
| 191 | 生物所 | 张 锐 | 1-2 | 生物学 |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 棉花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及功能解析 | 张锐:010-82106127;zhangrui@caas.cn |
| 192 | 生物所 | 裴新梧 | 1 | 作物学 | 植物基因工程 | 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 裴新梧:010-82106119;peixinwu@caas.cn |
| 193 | 生物所 | 程红梅 | 1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抗逆转基因棉花新种质培育 | 程红梅:010-82106125;chenghongmei@caas.cn |
| 194 | 生物所 | 林 敏 | 1 | 生物学 | 固氮微生物 | 固氮菌生物膜形成及非编码RNA调控 | 张维:010-82106106; zhangwei01@caas.cn |
| 195 | 生物所 | 陈 明 | 1 | 生物学 | 抗逆微生物 | 抗逆微生物基因的挖掘及功能鉴定 | 张维:010-82106106; zhangwei01@caas.cn |
| 196 | 生物所 | 徐玉泉 | 2 | 生物学 | 微生物合成生物学 | 农用抗生素的组合生物合成 | 徐玉泉:010-82105498; xuyuquan@caas.cn |
| 197 | 生物所 | 张志芳 | 1 | 生物学 | 基因表达 |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和药物研制 | 李轶女:010-82105495; liyinv@caas.cn |
| 198 | 农经所 | 王济民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产业经济专业 | 农业经济政策相关,包含粮食安全、种业等;畜牧业经济,包含肉鸡、生猪产业经济等 | 王济民:010-82109079; wangjimin@caas.cn |
| 199 | 农经所 | 孙东升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 农产品贸易、粮食安全研究 | 孙东升:010-82109781; sundongsheng@caas.cn |
| 200 | 农经所 | 秦 富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产品市场与贸易政策 | 围绕院创新工程及农业部市场预警的重要任务,集中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及贸易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 秦富:010-82109780; qinfu@caas.cn 赵一夫:010-82106165;zhaoyifu@caas.cn |
| 201 | 农经所 | 秦 富 | 2 | 农林经济管理 | 产业经济及蛋鸡产业发展 | 围绕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中产业经济中的重点任务,进行相关的产业经济发展及其相关政策的研究 | 秦富:010-82109780; qinfu@caas.cn |
| 202 | 农经所 | 李宁辉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 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的评估方法研究 | 李宁辉:13681143251;lininghui@caas.cn |
| 203 | 农经所 | 赵芝俊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技术经济评价 | 农业科技政策和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影响的经济评价 | 赵芝俊:zhaozhijun@caas.cn |
| 204 | 农经所 | 朱立志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资源环境经济 | 生态补偿 | 朱立志:010-82109785; zhuizhi@caas.cn |
| 205 | 农经所 | 王明利 | 2 | 农林经济管理 | 产业经济 | 畜牧业经济与政策;饲草及草食畜牧业经济与政策 | 王明利:13641203038;wangmingli@caas.cn |
| 206 | 农经所 | 毛世平 | 2 | 农林经济管理 | 科技创新、技术经济 | 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技术经济研究 | 毛世平:010-82108388;maoshiping@caas.cn |
| 207 | 农经所 | 吕开宇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保险 | 利用农户数据、作物模型、大气模型与遥感数据研究区域产量保险和遥感指数保险的前期开发和设计 | 吕开宇:15811281808;lyukaiyu@caas.cn |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贫困研究 | 精准扶贫;互联网扶贫的模式、机制和效果评估;产业扶贫政策等 | 吕开宇:15811281808;lyukaiyu@caas.cn | |||
| 208 | 农经所 | 刘 静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资源环境经济 | 水资源管理 | 刘静:010-82109941; liujing02@caas.cn |
| 209 | 农经所 | 吴永常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n维空间县域经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包括1:10000的县域、1:5000的园区、1:2000的企业基地或农场和1:500的美丽乡村不同空间尺度 | 韦文珊:010-82106164; weiwenshan@caas.cn |
| 210 | 资划所 | 王立刚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碳氮循环 | 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微生物机制或者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修正与应用 | 王立刚:13051581669;wangligang@caas.com |
| 211 | 资划所 | 马义兵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土壤重金属安全阈值研究 | 土壤中 Cd、 Pb、 Hg 老化模型研究,土壤中 Cd、 Pb、 Hg 农产品质量安全阈值建立及方法研究 | 马义兵:010-82106201;mayibing@caas.cn |
| 212 | 资划所 | 李菊梅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 土壤重金属源头控制技术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复合调理技术研究 | 李菊梅:010-82108649;lijumei@caas.cn |
| 213 | 资划所 | 徐明岗 | 3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土壤肥力与培肥 | 土壤肥力演变、土壤碳氮相互作用及其模拟、土壤养分转化利用与生产力 | 段英华:010-82108661;duanyinghua@caas.cn |
| 214 | 资划所 | 辛晓平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草地生态遥感 | 草地监测与数字化管理 | 辛晓平:13910803165;xinxiaoping@caas.cn |
| 215 | 资划所 | 何 萍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高效施肥 | 肥料养分推荐施肥方法与限量标准 | 何萍:13910911532;heping02@caas.cn |
| 216 | 资划所 | 张会民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土壤肥力与培肥 | 土壤肥力培育,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演变,土壤氮磷钾养分转化及利用效率,土壤改良 | 张会民:010-82105039;zhanghuimin@caas.cn |
| 217 | 资划所 | 武雪萍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土壤水肥高效利用 | 重点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土壤水肥增效机制、土壤碳库提升与扩容机制、有机碳组分和结构变化、土壤碳储量变化和影响因素等研究 | 武雪萍:010-82108665;wuxueping@caas.cn |
| 218 | 资划所 | 曹卫东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养分循环 | 绿肥作用的植物营养学、环境化学、土壤微生物学机制,豆科绿肥高效固氮机制与影响因子 | 曹卫东:13521817397;caoweidong@caas.cn |
| 219 | 资划所 | 陈世宝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田重金属污染机制与修复 | 农田土壤-作物系统中Cd迁移转化的化学、生理机制与污染土壤修复 | 陈世宝:010-82106722;chenshibao@caas.cn |
| 220 | 资划所 | 陈仲新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遥感 | 农情遥感、农业定量遥感或农业遥感应用 | 陈仲新:010-82105089;chenzhongxin@caas.cn |
| 221 | 资划所 | 李建伟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土壤培肥 | 土壤有机质转化和微生物机理机制、土壤有机质转化和微生物模型研究 | 邢婷婷:18501084823;406709614@qq.com |
| 222 | 资划所 | 刘宏斌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田水利或灌溉工程 | 农田灌溉管网设计、水肥一体化技术及配套装备研发 | 武淑霞:010-82108704;wushuxia@caas.cn |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废弃物处理 | 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 | ||||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物联网 | 智能控制技术,信息采集与传输技术 | ||||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流域面源污染模型 |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模型模拟,污染物溯源及关键源区的划分 | ||||
| 223 | 资划所 | 李建平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村财政与金融 | 农业综合开发理论与政策研究 | 李建平:010-82106229;lijianping01@caas.cn |
| 224 | 资划所 | 程宪国 | 1 | 生物学 | 植物逆境生理与养分利用分子机理 | 非生物胁迫下转基因植物抗逆机理与养分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 | 程宪国:010-82105031;chengxianguo@caas.cn |
| 225 | 资划所 | 张金霞 | 3 | 生物学 | 食用菌遗传育种 | 1.食用菌种质资源与遗传分析挖掘;2.食用菌营养利用与环境响应;3.食用菌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学。 | 黄晨阳:010-82106207;huangchenyang@caas.cn |
| 226 | 信息所 | 李哲敏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信息分析 | 开展国外农业监测预警研究 | 李燕妮:010-82105205;liyanni@caas.cn |
| 227 | 信息所 | 刘世洪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1.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技术研究;2.园艺作物智能管控技术研究 |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MSP(Mult-sides Plantform);2.针对京津冀地区园艺作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研究园艺作物“一拖N”(温室主仆联动)智能管控系统。 | 刘世洪:010-82103075;liushihong@caas.cn |
| 228 | 信息所 | 聂凤英 | 4 | 农林经济管理 | 1.国际农业政策;2.国际农业情报;3.减贫与食物安全;4.农产品价值链 |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农业合作、企业参与的农业对外合作;2.国际农业情报的收集与分析方法与应用;3.精准扶贫机制与成效;信息扶贫、互联网扶贫研究、农户食物安全与营养的微观研究;4.小农户与现代农产品价值链。 | 聂凤英:010-82109901;niefengying@caas.cn |
| 229 | 信息所 | 许世卫 | 2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监测预警、分析模型与系统 | 主要农产品生产量预测模型研究、农产品消费预测模型研究、农业大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 王一方:010-82105033;wangyifang@caas.cn |
| 230 | 信息所 | 张 峭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 | 农业风险评估、保险产品开发、农业信贷风险评价 | 张峭:010-82109883;zhangqiao@caas.cn |
| 231 | 信息所 | 张学福 | 2 | 农林经济管理 | 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 | 基于科学计量理论与方法、知识抽取技术、聚类技术、知识关联技术、可视化技术等,研究科技发展态势分析与技术预见等内容,深入挖掘世界科技热点前沿,揭示全球农业科技新布局,监测跟踪世界农业科技发展新动态,预测未来农业颠覆性、前瞻性技术的新契机,支撑农业科技创新 | 张学福:01082109818;zhangxuefu@caas.cn |
| 232 | 信息所 | 赵瑞雪 | 2 | 农林经济管理 |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数字图书馆 | 1.信息资源获取、描述、组织与管理;2.知识组织与知识关联;3.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 4.数据融合、开放共享;5.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系统。 | 赵瑞雪:010-82109035;zhaoruixue@caas.cn |
| 233 | 信息所 | 周国民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信息技术与数字农业 | 1.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搜索引擎研究2.果园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 | 王健:010-82105211;wangjian01@caas.cn |
| 234 | 信息所 | 诸叶平 | 2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信息技术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作物模拟模型及其应用,GIS技术应用 | 诸叶平:13641335907;zhuyeping@caas.cn |
| 235 | 质标所 | 钱永忠 | 1 | 作物学 |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 农产品化学污染物毒性筛查及评价技术、联合毒性效应与互作规律研究 | 邱静:010-82106551;qiuj2008@126.com |
| 236 | 质标所 | 苏晓鸥 | 3 | 作物学 |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 | 1.饲料质量安全分析技术;2.饲料毒理学。 | 王培龙:010-82106577 |
| 237 | 质标所 | 王 静 | 1 | 作物学 |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 | 植物源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高效样品前处理设备研发。 | 王静:010-82106568; w_jing2001@126.com |
| 238 | 质标所 | 金 芬 | 1 | 作物学 |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 | 污染物在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中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机理研究 | 金芬:010-82106570; jinfen@caas.cn |
| 239 | 质标所 | 佘永新 | 1 | 作物学 |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 | 高效样品前处理设备研发;新型识别材料合成及电化学传感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 佘永新:010-82106513;0891syx@163.com |
| 240 | 质标所 | 杨曙明 | 2 | 作物学 |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 | 基于新型生物或化学材料等技术的食品安全化学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微流控等快速提取扩增检测一体化的核酸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 陈爱亮:010-82106557;chenailiang@caas.cn |
| 241 | 质标所 | 邱 静 | 1 | 作物学 |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 农产品中跨类污染物风险快速识别及监测技术研发,混合污染物风险消长规律、毒性评价及代谢组学研究 | 邱静:010-82106551;qiuj2008@126.com |
| 242 | 质标所 | 王 敏 | 1 | 作物学 | 有机合成与纯化研究 | 针对农业领域急需标准物质开展:1. 高纯度标准物质原料合成与纯化;2. 稳定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合成。 | 杨梦瑞:010-82106566;yangmengrui2014@163.com |
| 1 | 作物学 | 光谱分析技术 | 以农产品和农业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及其形态为主要分析对象,开展小型化、快速化、现场化光谱分析仪器设备研发,以及配套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 | 毛雪飞:010-82106563;mxf08@163.com | |||
| 243 | 质标所 | 汤晓艳 | 1 | 作物学 |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标准 | 食用动物体内中药物代谢残留监测靶标研究 | 汤晓艳:010-82106563;txycaas@126.com |
| 244 | 营养所 | 孙君茂 | 2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食物与营养战略) | 大宗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基于营养健康的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战略 | 孙君茂:010-82109887;sunjunmao@caas.cn |
| 245 | 营养所 | 程广燕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食物与营养政策) | 食物消费与国家食物安全 | 程广燕:010-82107743;chengguangyan@caas.cn |
| 246 | 营养所 | 王 靖 | 1 | 农业工程 |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双蛋白营养食物加工工艺研究 | 王靖:010-82107740;wangjing07@caas.cn |
| 247 | 灌溉所 | 段爱旺 | 1-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作物-水分关系及其调控 | 水分亏缺对作物耗水、生理过程、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水分亏缺发生后植株的自调节机制,以及外源物质对增强作物抗旱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 张寄阳:0373-3393250;15903048525;firizjy@163.com |
| 248 | 灌溉所 | 孙景生 | 1 | 农业工程 | 作物高效用水理论与技术 | 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效应与高效灌溉模式 | 孙景生:13803731378; jshsun623@163.com |
| 249 | 灌溉所 | 高 峰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水资源利用 | 非常规农业水资源安全利用 | 李中阳:15090354116;lizhongyang1980@163.com |
| 250 | 水稻所 | 程式华 | 2 | 作物学 | 水稻遗传育种 | 分子育种 | 曹立勇:0571-63370329;caolycgf@mail.hz.zj.cn |
| 251 | 水稻所 | 胡培松 | 2 | 作物学 | 水稻遗传育种 | 水稻品质重要性状遗传研究与分子育种 | 唐绍清:0571-63370381;sqtang@126.com |
| 252 | 水稻所 | 钱 前 | 2 | 生物学 | 水稻分子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郭龙彪:0571-63370537;guolongbiao@caas.cn |
| 253 | 水稻所 | 曹立勇 | 2 | 作物学 | 水稻遗传育种 | 分子育种/杂种优势机理 | 曹立勇:0571-63370329;caolycgf@mail.hz.zj.cn |
| 254 | 水稻所 | 方福平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生态 | 池塘种稻模式生态互惠效应 | 方福平:0571-633100133;fangfuping1971@163.com |
| 255 | 水稻所 | 庄杰云 | 1 | 作物学 | 水稻遗传育种 | 分子育种 | 庄杰云:0571-63370369;jz1803@hzcnc.com |
| 256 | 水稻所 | 吴建利 | 1 | 生物学 | 水稻分子生物学 | 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 吴建利:0571-63370326;beishangd@163.com |
| 257 | 水稻所 | 马良勇 | 2 | 作物学 | 水稻遗传育种 | 分子育种 | 马良勇:0571-63370323;ricenaly@163.com |
| 258 | 水稻所 | 郭龙彪 | 2 | 作物学 | 水稻种质资源学 | 水稻种质创新 | 郭龙彪:0571-63370537;guolongbiao@caas.cn |
| 259 | 水稻所 | 曾大力 | 1 | 作物学 | 水稻遗传育种 | 水稻功能基因组学 | 曾大力:0571-63370537;dalizeng@126.com |
| 260 | 水稻所 | 张光恒 | 1 | 作物学 | 水稻遗传育种 | 水稻分子遗传 | 张光恒:0571-63370211;zhangguangheng@126.com |
| 261 | 水稻所 | 张 健 | 2 | 生物学 | 水稻分子遗传学 | 水稻种子发育相关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 张健:0571-63370277;zhangjian@caas.cn |
| 262 | 水稻所 | 王克剑 | 2 | 作物学 | 水稻遗传育种 | 遗传重组机制研究 | 王克剑:0571-63370202;wangkejian@caas.cn |
| 263 | 水稻所 | 冯国忠 | 2 | 生物学 | 生物农药创新 | 应用微生物或天然产物化学 | 冯国忠:0571-63370220;fengguozhong@caas.cn |
| 264 | 水稻所 | 金千瑜 | 1 | 作物学 | 水稻栽培与生理生态 | 水稻栽培及生理生态 | 金千瑜:0571-63370325;jinqy@mail.hz.zj.cn |
| 265 | 水稻所 | 傅 强 | 1 | 植物保护 | 水稻昆虫与害虫防治 | 水稻害虫 | 傅强:0571-63372472;fuqiang@caas.cn |
| 266 | 水稻所 | 章秀福 | 1 | 作物学 | 水稻栽培与耕作 | 水稻栽培 | 章秀福:0571-63370584;zhangxf169@sohu.com |
| 267 | 水稻所 | 陈惠哲 | 1 | 作物学 | 水稻栽培与耕作 | 水稻机械化、水稻灾害防控 | 陈惠哲:0571-63371376;chenhuizhe@163.com |
| 268 | 棉花所 | 喻树迅 | 1 | 作物学 | 棉花遗传育种 | 棉花品种选育及分子生物学 | 魏恒玲:18637201857;henglingwei@163.com |
| 269 | 棉花所 | 李付广 | 2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育 | 李付广:0372-2562204;aylifug@163.com |
| 270 | 棉花所 | 宋国立 | 1 | 作物学 | 功能基因 | 棉花纤维发育功能基因研究 | 宋国立:0372-2562377 |
| 271 | 棉花所 | 张西岭 | 1 | 作物学 | 棉花调控技术 | 棉花群体生长发育标准化调控技术研究及其调节剂研制 | 张西岭:0372-2562253 |
| 272 | 棉花所 | 杜雄明 | 2 | 作物学 | 棉花种质精准鉴定和优异基因发掘 | 高通量技术进行优异种质资源基因型分析,发掘具有优质纤维和丰产相关的基因;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 | 杜雄明:0372-2562252;13837207035;dxm630723@163.com |
| 273 | 棉花所 | 叶武威 | 2 | 生物学 | 棉花抗逆分子生物学 | 棉花抗旱耐盐基因功能鉴定与表达;棉花抗旱耐盐分子遗传及新材料创造 | 叶武威:0372-2562283;13803724991;yew158@163.com |
| 274 | 棉花所 | 袁有禄 | 1 | 生物学 | 棉花分子育种 | 开展陆海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纤维品质性状QTL精细定位及基因克隆 | 袁有禄:0372-2562371;yylcri@126.com |
| 275 | 棉花所 | 刘 方 | 1 | 作物学 | 棉花种质资源学 | 棉花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演化规律及优异种质资源挖掘研究 | 刘方:0372-2525377;liufcri@163.com |
| 276 | 棉花所 | 刘传亮 | 1 |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棉花功能基因克隆与验证 | 刘传亮:13837214554 |
| 277 | 棉花所 | 邢朝柱 | 1 | 作物学 |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棉花胞质不育系恢复基因定位及恢复机理研究 | 邢朝柱:0372-2562285;chaozhuxing@126.com |
| 278 | 棉花所 | 张永山 | 1 | 作物学 | 棉花发育生物学 | 棉花果枝类型的发育调控机理研究 | 张永山:13938698299;13938698299@163.com |
| 279 | 棉花所 | 杨代刚 | 2 | 作物学 | 棉花遗传育种 | 棉花遗传育种方法;棉花杂种优势机理 | 李威:13673060501;975101767@qq.com |
| 280 | 棉花所 | 崔金杰 | 2-3 | 植物保护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转基因生物安全 | 棉花害虫致害分子机制、棉花-害虫-天敌间的化学通讯与分子识别机制、棉花抗虫分子机制、棉花害虫灾变机理与无人机飞防技术、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 | 崔金杰:0372-2562217;cuijinjie@126.com |
| 281 | 棉花所 | 朱荷琴 | 1-2 | 植物保护 | 棉花对黄萎病的免疫机制 | 棉花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病原菌与寄主互作识别机制及寄主的抗病分子机制 | 朱荷琴:0372-2562280;heqinanyang@163.com |
| 282 | 棉花所 | 赵新华 | 1 | 作物学 | 作物分子生理 | 棉花抗旱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 | 赵新华:0372-2525355 |
| 283 | 棉花所 | 李亚兵 | 1 | 作物学 | 棉花精准管理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究棉花长势,环境信息的智能化获取和识别技术 | 李亚兵:13101722982;criliyabing@163.com |
| 284 | 棉花所 | 宋美珍 | 1 | 作物学 | 棉花减肥增效技术 | 棉田减肥标准化技术及氮肥有机替代机制 | 宋美珍:0372-2562308;songmzccri@163.com |
| 285 | 油料所 | 胡 琼 | 1 | 作物学 | 油菜分子育种 | 研究油菜机械化生产适应性状(株型、抗裂角)的分子遗传机理,鉴定相关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并开发分子标记,建立基于功能基因和全基因组的分子改良技术 | 成洪涛:18971679501;cht1306@163.com |
| 286 | 油料所 | 周新安 | 2 | 作物学 | 大豆遗传育种 | 大豆抗病功能基因作用机理或大豆养分高效基因作用机理 | 陈水莲:15827102336;chenshuilianjy@163.com |
| 287 | 油料所 | 矫永庆 | 2 | 作物学或植物保护 | 大豆功能基因组 |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控制基因的挖掘 | 矫永庆:18807165125;yqjiao@126.com |
| 288 | 油料所 | 廖伯寿 | 1 | 作物学 | 花生抗病育种 | 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的生化与分子机理 | 雷永:027-86812725;leiyong@caas.cn |
| 289 | 油料所 | 姜慧芳 | 1-2 | 作物学 | 花生遗传育种 | 重要性状基因精细定位、克隆及功能验证 | 姜慧芳:027-86711550;peanutlab@oilcrops.cn |
| 290 | 油料所 | 张秀荣 | 1 | 作物学 | 芝麻功能基因组 | 芝麻重要基因挖掘 | 张秀荣:027-86811836;zhangxr@oilcrops.cn |
| 291 | 油料所 | 赵应忠 | 1 | 作物学 | 芝麻遗传育种 | 芝麻重要性状的定位、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 | 周婷:027-86817650;qtzhou1985@163.com |
| 292 | 油料所 | 伍晓明 | 1-2 | 作物学 | 基因挖掘与功能验证 | 油菜优异基因挖掘与功能验证 | 伍晓明:027-86812906;wuxm@oilcrops.cn |
| 293 | 油料所 | 刘胜毅 | 2 | 作物学或生物学 | 基因组学 | 多倍体基因组进化、油菜抗病性和其它复杂性状形成机制 | 刘胜毅:027-86812896;13971106884;liusy@oilcrops.cn; |
| 294 | 油料所 | 华 玮 | 1 | 作物学 | 功能基因组与分子生物学 | 油菜重要农艺性状基因鉴定及功能解析 | 华玮:027-86711806;huawei@oilcrops.cn |
| 295 | 油料所 | 张春雷 | 1 | 作物学 | 油菜逆境生理与分子调控 | 油菜对非生物逆境的抗(耐)机理与分子调控及高产稳产技术 | 马霓:027-86739796;manni@caas.cn |
| 296 | 油料所 | 张学昆 | 1 | 作物学 | 油菜抗逆机理 | 解析油菜主要逆境胁迫(抗旱、耐渍、耐盐等)的分子基础,建立抗逆育种技术体系,创制抗逆新种质 | 张学昆:027-86824573;zhang.xk@139.com |
| 297 | 油料所 | 李培武 | 2 | 作物学 |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 | 食用植物油保真与掺伪鉴别;粮油生物毒素发生机理迁移转化规律及减控途径研究 | 张奇:027-86711839;zhangqi521x@126.com |
| 298 | 油料所 | 张 奇 | 1 | 作物学 |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 | 农产品混合污染同步检测研究 | 张奇:027-86711839;zhangqi521x@126.com |
| 299 | 油料所 | 黄凤洪 | 2 | 作物学 | 油料品质化学与营养 | 油料脂质等活性成分的绿色高效制备及相关基础研究,脂质分子修饰与营养学研究,油料生物转化技术与相关基础研究 | 邓乾春:027-86827874; dengqianchun@caas.cn |
| 300 | 油料所 | 陈 洪 | 1 | 农业工程 | 油料脂质组学 | 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为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快速、高通量、高精度的脂质(脂肪酸、甘油酯、磷脂、鞘脂、脂质氧化物等)分析鉴定、定量及其数据处理技术体系和方法学平台,进一步研究脂质生物功能与代谢调控(包括关键基因/蛋白质/酶)、脂质代谢途径及网络 | 魏芳:027-86711669;willasa@163.com |
| 301 | 麻类所 | 陈建华 | 1 | 作物学 | 苎麻资源评价与种质创新 | 苎麻资源药用成分评价与创新利用 | 王真栋:0731-88998506;wangzhendong@caas.cn |
| 302 | 麻类所 | 李德芳 | 1 | 作物学 | 红麻遗传育种 | 红麻转基因(耐盐、抗虫或抗除草剂)及红麻重要基因研究 | |
| 303 | 麻类所 | 粟建光 | 1 | 作物学 | 南方经济作物种质资源与利用 | 优异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发掘与利用 | |
| 304 | 麻类所 | 朱爱国 | 1 | 作物学 | 多年生麻类作物遗传改良 | 苎麻重金属吸附与转运机理研究;苎麻镉高吸附品种筛选与新品种培育 | |
| 305 | 麻类所 | 彭源德 | 1 | 生物学 | 特色蔬菜生物加工 | 酱腌泡菜制品工程化技术研究:1.品种加工适宜性;2.清洗、去皮等原料预处理技术;3.腌渍剂配比定量优化技术;4.菌种选育和精准发酵控制技术;5.自动化包装技术;6.产品品质保持技术;7.产品品质检测技术 | |
| 306 | 麻类所 | 戴求仲 | 1 | 畜牧学 | 动物营养 | 家畜营养调制;南方饲料作物资源与利用 | 王真栋:0731-88998506;wangzhendong@caas.cn |
| 307 | 麻类所 | 王玉富 | 2 | 作物学 | 作物生理与栽培 | 1.麻类作物的逆境生理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2.南方经济作物逆境适应机理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 |
| 308 | 果树所 | 丛佩华 | 1 | 园艺学 | 果树资源与育种 | 苹果资源与育种 | 丛佩华:0429-3598103;congph@163.com |
| 309 | 果树所 | 曹玉芬 | 1 | 园艺学 | 果树学 | 1.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研究;2.优异资源筛选以及核心种质构建等,并对重要农艺性状开展精准评价和基因定位。 | 康霞珠:0429-3598128;kxz319@163.com |
| 310 | 果树所 | 姜淑苓 | 1 | 园艺学 | 园艺作物资源与遗传育种 | 1.园艺作物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2.园艺作物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研究;3.园艺作物育种材料创制与新品种选育及利用。 | 姜淑苓:0429-3598123;jshling@163.com |
| 311 | 果树所 | 程存刚 | 2 | 园艺学 | 果树栽培与生理 | 1.果树营养生理与高效施肥技术研究;2.果树发育生理与品质调控技术研究。 | 程存刚:0429-3598158;ccungang2003@163.com |
| 312 | 果树所 | 董雅凤 | 1 | 植物保护 | 果树病毒 | 果树病毒侵染对寄主的影响及致病机理研究 | 董雅凤:0429-3598278;yfdong@163.com |
| 313 | 果树所 | 聂继云 | 2 | 园艺学 | 果品质量安全 | 1.基于代谢组学的果品新型农药残留降解、代谢、转化规律与风险评估研究;2.果品中污染物高通量快速筛查技术研究;3.果品采后真菌毒素污染发生规律、检测技术与防控研究;4.果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 | 聂继云:13942993718;李志霞:18698925301;jiyunnie@163.com |
| 314 | 郑果所 | 王力荣 | 2 | 园艺学 | 桃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 基于桃功能基因组学的优异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研究 | 靳哲:0371-65330908 jinzhe@caas.cn |
| 315 | 郑果所 | 曹尚银 | 1 | 生物学 | 分子育种 | 石榴抗寒性分子机制解析 | |
| 1 | 生物学 | 分子育种 | 石榴花色、果色形成分子机制解析 | ||||
| 316 | 郑果所 | 古勤生 | 1 | 植物保护 | 土传病害生态学 | 甜瓜枯萎病发生的生态因素、土壤微生物群体变化、生防菌施用的生态变化 | 靳哲:0371-65330908 jinzhe@caas.cn |
| 317 | 郑果所 | 王志强 | 1 | 园艺学 | 果实品质生物学 | 桃果实成熟期转录调控研究以及组学数据分析 | |
| 318 | 郑果所 | 刘崇怀 | 1 | 园艺学 | 葡萄资源与育种 | 葡萄主要功能成分分析评价与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 |
| 319 | 郑果所 | 刘文革 | 1 | 园艺学 | 蔬菜遗传育种 | 多倍体西瓜育种及功能性成分研究 | |
| 320 | 郑果所 | 方金豹 | 1 | 园艺学 | 果树生理与栽培技术 | 猕猴桃抗病种质筛选及相关抗病机制研究 | |
| 321 | 茶叶所 | 陈 亮 | 2-3 | 园艺学 | 茶树资源育种 | 1.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水平,探索茶树起源演化和驯化等科学问题;2.茶树重要农艺、品质与抗性相关等位基因挖掘,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 徐艳霞:13675885772;xuyanxia@tricaas.com |
| 322 | 茶叶所 | 杨亚军 | 2 | 园艺学 | 茶树遗传育种 | 1.基于系统生物学的茶树抗逆(非生物或生物逆境胁迫)或芽休眠的机理研究;2.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茶树功能基因发掘与育种利用。 | 王新超:0571-86653162;xcw75@tricaas.com |
| 323 | 茶叶所 | 王新超 | 2 | 园艺学 | 茶树遗传育种 | 1.基于系统生物学的茶树抗逆(非生物或生物逆境胁迫)或芽休眠的机理研究;2.茶树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 | 王新超:0571-86653162;xcw75@tricaas.com |
| 324 | 茶叶所 | 成 浩 | 1 | 园艺学 | 茶树遗传育种 | 茶树遗传育种 | 成浩:0571-86653169;chenghao@tricaas.com |
| 325 | 茶叶所 | 孙晓玲 | 2 | 植物保护 | 昆虫化学生态与分子生态 | 茶树害虫与茶树的互作关系及机理 | 孙晓玲:0571-86650350;xlsun@tricaas.com |
| 326 | 茶叶所 | 阮建云 | 2 | 园艺学 | 茶树营养与施肥 | 1.氮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品质成分代谢影响的系统生物学机制;2.土壤氮素转化与茶树吸收。 | 阮建云:0571-86653938;jruan@tricaas.com |
| 327 | 茶叶所 | 韩文炎 | 1 | 园艺学 | 茶树栽培 | 基于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的茶树栽培生理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 韩文炎:0571-86650413;hanwy@tricaas.com |
| 328 | 茶叶所 | 肖 强 | 1 | 植物保护 | 害虫生物防治 | 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生殖隔离的分子机制 | 肖强:0571-86650801;xqtea@tricaas.com |
| 329 | 茶叶所 | 陈宗懋 | 1 | 植物保护 | 农药残留 | 1.茶园用农药手性对映体和异构体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活性毒性差异;2.农药水溶性与茶汤中农药含量间的相关性与人体摄入量的安全风险评估。 | 陈宗懋:0571-86650100;chenzm@tricaas.com |
| 1 | 植物保护 | 昆虫化学生态 | 基于嗅觉、视觉和味觉调控的茶树害虫绿色化学生态防控的研究 | ||||
| 330 | 茶叶所 | 鲁成银 | 1 | 园艺学 | 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 | 1.茶产地评价与风险评估;2.质谱解析与数据库构建。 | 鲁成银:0571-86650607;Lchy@tricaas.com |
| 331 | 茶叶所 | 刘 新 | 1 | 园艺学 | 茶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 茶叶中的多种农药残留联合评估的研究 | 陈红平:0571-87969683;thean27@tricaas.com |
| 332 | 茶叶所 | 姜仁华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茶产业经济 | 茶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理论与政策研究;茶叶批发市场转型或流通模式变革研究。 | 陈富桥:0571-86960920;fuqiao@126.com |
| 333 | 茶叶所 | 姜爱芹 | 1 | 农林经济管理 | 茶产业经济 | 茶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茶叶企业品牌培育策略与路径 | 陈富桥:0571-86960920;fuqiao@126.com |
| 334 | 茶叶所 | 林 智 | 2 | 园艺学 | 茶叶加工品质与调控 | 1.茶叶香气形成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2.茶叶滋味化学物质基础与调控技术研究;3.茶叶新化学成分发现及机理阐明。 | 林智:0571-86650617;linz@tricaas.com |
| 335 | 茶叶所 | 江用文 | 1 | 园艺学 | 茶叶加工技术与工艺 | 1.绿茶品质提升与精准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2.特色风味工夫红茶产品的定向加工技术研究。 | 袁海波:0571-85102505; 192168092@tricaas.com |
| 336 | 茶叶所 | 尹军峰 | 1 | 园艺学 | 茶叶化学与深加工 | 1.茶叶主要风味物质感官科学与修饰调控技术;2.茶叶主要生理活性物质健康机理与功效强化技术。 | 尹军峰:0571-86650031;yinjf@tricaas.com |
| 337 | 茶叶所 | 江和源 | 1 | 园艺学 | 茶叶天然产物化学 | 儿茶素的氧化聚合途径及产物功能 | 江和源:0571-86650411;jianghy@tricaas.com |
| 338 | 茶叶所 | 叶 阳 | 1 | 园艺学 | 含茶食品工程 | 含茶食品的功能挖掘及营养评价,含茶食品加工工艺优化,新型茶食品开发研究 | 叶阳:0571-86650892;yeyang@tricaas.com |
| 339 | 哈尔滨兽医所 | 王笑梅 | 1 | 兽医学 | 生物医学 | 禽病毒性免疫抑制病致病机制研究 | 高玉龙:18946066078;ylg@hvri.ac.cn |
| 340 | 哈尔滨兽医所 | 仇华吉 | 1 | 兽医学 | 预防兽医或相近专业 | 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等猪烈性传染病病原的致病机制、新型疫苗、诊断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孙元:0451-51051709;13945100699 |
| 341 | 哈尔滨兽医所 | 刘思国 | 2 | 兽医学 | 药学/微生物免疫学 | 病原菌致病及免疫逃避机制研究 | 张万江:0451-51051734 |
| 342 | 哈尔滨兽医所 | 陈化兰 | 1 | 兽医学 | 病毒/免疫/生化相关专业 | 流感病毒与宿主互作机制研究 | 李呈军:0451-51051688 |
| 343 | 哈尔滨兽医所 | 刘胜旺 | 1 | 兽医学 | 生物化学 | 以严重影响羊禽业的主要传染病致病性研究 | 刘胜旺:0451-51051698 |
| 344 | 哈尔滨兽医所 | 王晓钧 | 1 | 兽医学 | 病毒学/生命科学 | 病毒与天然免疫相互作用机制 | 王雪峰 0451-51051750 |
| 345 | 哈尔滨兽医所 | 翁长江 | 2 | 兽医学 | 预防兽医学/分子生物学 | 利用基因敲除动物为模型,研究病毒感染后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理或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复制分子机制的基础研究 | 翁长江:0451-51051756 |
| 346 | 哈尔滨兽医所 | 曲连东 | 2 | 兽医学 | 预防兽医学 | 开展宠物及经济动物等人兽共患病等病原感染和免疫机制的研究;研究病原在不同种属动物间的传播机制和病原体外培养特性和感染谱等生物学特征 | 曲连东:0451-51051788;qld@hvri.ac.cn |
| 347 | 哈尔滨兽医所 | 陈洪岩 | 1 | 兽医学 | 预防医学/兽医学/分子生物学 | 实验动物病毒学基础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 韩凌霞:0451-51051793 |
| 348 | 哈尔滨兽医所 | 步志高 | 1 | 兽医学 | 动物医学 | 烈性人兽共患病防控疫苗储备研究 | 葛金英:0451-51051728 |
| 349 | 兰州兽医所 | 殷 宏 | 1 | 兽医学 | 虫媒及其传播疫病防控 | 虫媒及其传播病原的病原种群生态学、免疫诊断、分子检测、药物防治、抗药性研究、综合防控模式的建立、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microRNA、虫媒病毒反向遗传、分子疫苗等各个方面 | 关贵全:0931-8342671; guanquiquan@caas.cn |
| 350 | 兰州兽医所 | 罗建勋 | 1 | 兽医学 | 动物寄生虫学 | 泰勒虫是目前已发现的惟一一类可使宿主细胞发生转化而实现永生化的真核生物,主要拟开展环形泰勒虫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包括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的分子机制以及这种转化对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罗建勋:0931-8342551;13993122519; |
| 351 | 兰州兽医所 | 刘湘涛 | 2-4 | 兽医学 | 口蹄疫病毒感染和免疫 | 针对口蹄疫病毒宿主嗜性、致病性以及抗原性等多种表型变异,用反向遗传操作等技术鉴定口蹄疫病毒表型变异规律及其分子基础,通过文库、蛋白相互作用、信号转导和基因编辑等技术,鉴定变异相关蛋白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 郑海学:haixuezheng@163.com;zhenghaixue@caas.cn |
| 352 | 兰州兽医所 | 朱兴全 | 2-3 | 兽医学 | 1. 寄生虫致病机制的分子基础(国家973项目)2. 寄生虫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组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3. 寄生虫与宿主互作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1.片形吸虫感染性相关重要分子、免疫逃避相关分子的鉴定及功能研究;宿主抗片形吸虫先天免疫信号传导通路研究2.寄生虫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miRNA组、代谢组解析;寄生虫基因组数据深度挖掘及生物信息学分析3.弓形虫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研究 | 朱兴全:18793138037;zhuxingquan@caas.cnQQ: 2351373217 |
| 353 | 兰州兽医所 | 景志忠 | 3 | 兽医学 | 病原与宿主互作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 | 羊口疮病毒跨种感染关键蛋白作用机制研究;猪瘟病毒抗原特异αβTCR T细胞与APC互作分子基础研究;鼠痘病毒DNA识别抗病毒天然免疫机制 | 景志忠:0931-8341979;zhizhongj@163.com |
| 354 | 兰州兽医所 | 才学鹏 | 1-2 | 兽医学 | 病原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寄生虫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学;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 羊重要病毒病分子免疫及防控制剂创制;绦虫基因组学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小反刍兽疫与宿主互作的分子机制 | 才学鹏:13909311181;caixp@vip.163.com |
| 355 | 兰州兽医所 | 骆学农 | 1-2 | 兽医学 |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绦虫功能基因组学 | 绦虫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及其对宿主代谢的调节研究;绦虫功能基因的挖掘、验证及应用研究 | 骆学农:13893678378;luoxuenong@caas.cn |
| 356 | 兰州兽医所 | 刘光远 | 1 | 兽医学 | 虫媒及其传播疫病防控 | 虫媒及其传播病原的病原种群生态学、免疫诊断、分子检测、药物防治、抗药性研究、综合防控模式的建立、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microRNA、虫媒病毒反向遗传、分子疫苗等各个方面 | 关贵全:0931-8342671 guanquiquan@caas.cn |
| 357 | 兰州兽医所 | 关贵全 | 1 | 兽医学 | 虫媒及其传播疫病防控 | 虫媒及其传播病原的病原种群生态学、免疫诊断、分子检测、药物防治、抗药性研究、综合防控模式的建立、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microRNA、虫媒病毒反向遗传、分子疫苗等各个方面 | 关贵全; 0931-8342671 guanquiquan@caas.cn |
| 358 | 兰州兽医所 | 朱启运 | 1-2 | 兽医学 | 动物病毒学基础研究 | 新城疫与禽流感病毒感染与免疫机理研究 | 朱启运:18893131900;zhuqiyun@caas.cn |
| 359 | 兰州兽医所 | 刘光亮 | 1-2 | 兽医学 | 黏膜免疫学 | T细胞参与sIgA+ B细胞增殖分化的发生机制;M细胞在猪消化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理 | 刘光亮:0931-8342682;13609308686;LiuGuangliang01@caas.cn |
| 360 | 兰州兽医所 | 郭慧琛 | 2 | 兽医学 | 病毒与宿主互作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生物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免疫学应用 | 1.小RNA病毒诱导细胞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2.合成具有免疫优势的生物佐剂或纳米载体,与不同疫苗剂型配伍确定其免疫机制及免疫效果。 | 郭慧琛:0931-8312213;guohuichen@caas.cn |
| 361 | 兰州兽医所 | 贾万忠 | 1 | 兽医学 | 人兽共患病与兽医公共卫生学 | 棘球蚴病分子流行病学与生态学调查、诊断制剂和疫苗研制、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棘球蚴生长发育分子机制、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等 | 贾万忠:0931-8312212;13321226606;13893100067;jiawanzhong@caas.cn |
| 362 | 兰州兽医所 | 孙跃峰 | 1 | 兽医学 | 动物疫苗与分子免疫学 | 口蹄疫病毒与宿主作用机制研究 | 孙跃峰:17794281955; sunyuefeng@caas.cn |
| 363 | 兰州兽医所 | 张志东 | 2 | 兽医学 | 病原生物学、动物免疫学 | 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病毒免疫逃避机制研究 | 张志东:18794893477; zhangzhidong@caas.cn |
| 364 | 兰州兽医所 | 刘在新 | 1 | 兽医学 | 动物病毒学和免疫学 | 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猪病毒病的宿主感染机制和免疫生物学机理的研究 | 孙普:13919438179;sunpu@caas.cn |
| 365 | 兰州兽医所 | 刘永生 | 1 | 兽医学 | 兽医微生物 | 动物支原体等细菌病致病机制 | 刘永生:0931-8343721;13919394822 |
| 366 | 兰州牧药所 | 杨志强 | 1 | 兽医学 | 临床兽医 | 奶牛疾病的防治技术及产品研究、奶牛疾病发病学机理阐述、中兽医基础理论、中兽药研发新技术、中兽药药理及毒理研究等 | 吴晓睿:0931-2115193;mysdbrsc@163.com |
| 367 | 兰州牧药所 | 张继瑜 | 1 | 兽医学 | 新兽药研究与安全评价 | 1.新药筛选与药物靶标发现。开展寄生虫、细菌等病原微生物药物靶标筛选;进行化学药物的结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筛选。重点研究对象为抗寄生虫药物和抗菌药物;2.细菌耐药机理研究。开展肠杆菌细菌的多药耐药机理研究,包括耐药性的产生、演变和消除机理。 | |
| 368 | 兰州牧药所 | 阎 萍 | 1 | 畜牧学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分子生物学 |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开展牦牛功能基因的研究和牦牛蛋白组学研究。建立牦牛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技术体系。建立家畜品种选育、杂交改良的技术体系,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 |
| 369 | 兰州牧药所 | 杨博辉 | 1 | 畜牧学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1.羊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2.羊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 | |
| 370 | 兰州牧药所 | 梁剑平 | 1 | 兽医学 | 兽用天然药物的研制 | 以妙林类已有的较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根据这些化合物的药效团特征进行药物设计,经过计算机分子对接程序筛选出可能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几十种新型妙林类衍生物后,并最终利用化学合成手段得到。经过体内、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几种生物活性较好的化合物 | 吴晓睿:0931-2115193;mysdbrsc@163.com |
| 371 | 兰州牧药所 | 李剑勇 | 1 | 兽医学 | 制剂学、药物化学 | 1.研制国家一类新兽药AEE的制剂并开展相关评价;2.基于大分子相互作用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研究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及药用作用机理研究。 | |
| 372 | 上海兽医所 | 丁 铲 | 1 | 兽医学 | 生物信息学 | 病毒感染后的细胞生物信息学分析 | 丁铲:021-34293441; shoveldeen@shvri.ac.cn |
| 373 | 上海兽医所 | 马志永 | 2 | 兽医学 | 人畜共患病 | 乙型脑炎病毒致病和免疫逃逸机制 | 马志永:021-34293139;zhiyongma@shvri.ac.cn. |
| 374 | 上海兽医所 | 薛飞群 | 1 | 兽医学 | 兽医药理学 | 抗球虫药物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机制研究;抗球虫天然药物的代谢组学研究 | 薛飞群:021-34293460;fqxue@shvri.ac.cn |
| 375 | 上海兽医所 | 程国锋 | 1 | 兽医学 | 寄生虫分子生物学 | 寄生虫与宿主互作的分子机理 | 程国锋:021-34293659;chenggfeng@shvri.ac.cn |
| 376 | 上海兽医所 | 冯新港 | 1 | 兽医学 | 预防兽医学 | 致弱日本血吸虫/捻转血矛线虫幼虫诱导保护性免疫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 冯新港:13816723259;xingangf62@aliyun.com |
| 377 | 上海兽医所 | 金亚美 | 1 | 兽医学 | 血吸虫生长发育 | 血吸虫生殖发育调控机理 | 金亚美:18621919182 |
| 378 | 上海兽医所 | 周金林 | 1-2 | 兽医学 | 寄生虫分子生物学 | 硬蜱媒介传播能力的分子基础 | 周金林:13636468376; jinlinzhou@shvri.ac.cn |
| 379 | 上海兽医所 | 于圣青 | 2 | 兽医学 | 分子细菌学 | 1.布鲁菌胞内存活的机制研究;2.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子致病机制。 | 于圣青:15021262511; yus@shvri.ac.cn |
| 380 | 上海兽医所 | 李泽君 | 2 | 兽医学 | 动物流感病原学 | 动物流感变异机制研究;坦布苏病毒致病机理研究 | 李泽君:lizejun@shvri.ac.cn |
| 381 | 上海兽医所 | 陈兆国 | 1 | 兽医学 | 人兽共患病及兽医公共卫生学 | 食源性病原感染和免疫机制研究 | 陈兆国:021-34293157;chenzhaoguo@caas.cn |
| 382 | 上海兽医所 | 刘光清 | 2 | 兽医学 | 病毒分子生物学 | 主要研究宿主蛋白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分子水平阐述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免疫机理,为疫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刘光清;13816875222;liugq@shvri.ac.cn |
| 383 | 上海兽医所 | 邱亚峰 | 1 | 兽医学 |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 猪呼吸道病毒和细菌共感染的免疫致病机制 | 邱亚峰:021-34680292;yafengq@shvri.ac.cn |
| 384 | 上海兽医所 | 廖 瑛 | 1 | 兽医学 | 冠状病毒生活周期的研究 |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入胞、脱壳、复制、出芽、和释放的分子机制研究 | 廖瑛:021-34680291 |
| 385 | 上海兽医所 | 刘芹防 | 1 | 兽医学 | 动物流感病毒病原学研究 | 动物流感病毒蛋白功能研究 | 刘芹防:021-54362507;liuqinfang@shvri.ac.cn |
| 386 | 草原所 | 侯向阳 | 2 | 草学 | 草原资源保护与利用 | 草原退化生态机理方向 | 王云锋:0471-4926893;cysrsc@163.com |
| 387 | 草原所 | 王育青 | 2 | 草学 | 草原资源保护与利用 | 重点牧区“生产、生态、生活”配套保障技术及适应性管理模式研究 | |
| 388 | 草原所 | 王宗礼 | 2 | 草学 | 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 人工草地合理利用机理方向 | |
| 389 | 草原所 | 孙启忠 | 2 | 草学 | 饲草栽培与加工 | 饲草栽培生态生理学方向 | 王云锋:0471-4926893;cysrsc@163.com |
| 390 | 草原所 | 刘桂香 | 2 | 草学 | 草业科学 | 草原生态及灾害方向 | |
| 391 | 特产所 | 李光玉 | 2-3 | 畜牧学 | 经济动物饲养学 | 毛皮动物或鹿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李光玉:0431-81919805;tcslgy@126.com |
| 392 | 特产所 | 闫喜军 | 1 | 兽医学 | 预防兽医 | 毛皮动物新型、高效疫苗的研制和创新 | 闫喜军:0431-81919866;tcsyxj@126.com |
| 393 | 特产所 | 王英平 | 1 | 作物学 |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 | 人参功能基因挖掘 | 王英平:0431-81919806;yingpingw@126.com |
| 394 | 特产所 | 李春义 | 1-2 | 畜牧学 | 干细胞与组织器官再生 | 干细胞依赖性器官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 李春义:15643629235;lichunyi1959@163.com |
| 395 | 特产所 | 程世鹏 | 1 | 兽医学 | 动物疫苗与分子免疫 | 特种动物重要病毒性疾病致病机制研究 | 程世鹏:0431-81919802;tcscsp@126.com |
| 396 | 特产所 | 艾 军 | 1 | 园艺学 | 果树种质资源学 | 山葡萄等抗寒浆果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 艾军:18043213601;aijun1005@163.com |
| 397 | 特产所 | 邢秀梅 | 1 | 畜牧学 | 特种动物遗传资源 | 梅花鹿资源比较基因组 | 邢秀梅:0431-81919501;xingxiumei2004@126.com |
| 398 | 环保所 | 任天志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环境生态 | 植物-土壤互作过程与调控 | 王慧:022-23611802;wanghui03@caas.cn |
| 399 | 环保所 | 周其文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环境危害因子风险评估 | 1.环境危害因子运移机制及规律;2.环境危害因子有效态检测技术及设备。 | 周其文:022-23612262;caezhouqiwen@126.com |
| 400 | 环保所 | 徐应明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 1.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钝化修复机制研究;2.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钝化修复与农艺调控组合作用机制研究。 | 徐应明:15822666062;ymxu1999@126.com |
| 401 | 环保所 | 刘仲齐 | 1-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水稻镉代谢生理及其调控机制 | 刘仲齐:022-23612803; liuzhongqi508@163.com |
| 402 | 环保所 | 刘潇威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区有机污染危害评估 | 有机污染物对植物内源性物质代谢作用机理研究 | 徐亚平:022-23611160; nyhjzxtj@163.com |
| 403 | 环保所 | 刘潇威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与预警 | 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生物累计效应研究。 | 徐亚平:022-23611160; nyhjzxtj@163.com |
| 404 | 环保所 | 张克强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养殖业污染防治 | 畜禽场规划设计及粪污处理 | 张克强:13902079356 |
| 405 | 环保所 | 漆新华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 1.仿酶固体酸催化纤维素水解的高效体系的建立;2.利用化学催化的方法将木质纤维素定向转化为糠醛、乙酰丙酸、戊内酯等高值化学品的关键技术研究;3.利用微生物手段将木质纤维素类物质转化为乙醇、乳酸等高值化学品。 | 漆新华:022-23616651转621qixinhua@nankai.edu.cn |
| 406 | 环保所 | 杨殿林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环境生态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 | 王慧:022-23611802;wanghui03@caas.cn |
| 407 | 环保所 | 郑向群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乡村生活废弃物处理 | 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优化研究与设备研发;或者乡村生活垃圾处置技术与工艺模式优化 | 郑向群:022-23615001;zhengxiangqun@126.com |
| 408 | 环保所 | 郑向群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乡村环境污染物污染机制与过程控制 | 乡村环境影响主控因子识别及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研究;乡村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预警技术研究 | 郑向群:022-23615001;zhengxiangqun@126.com |
| 409 | 环保所 | 侯彦林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环境数据挖掘 | 病虫害测报;墒情与病虫害关系研究 | 侯彦林:022-23611196;2483977138@qq.com |
| 410 | 环保所 | 宋正国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养分管理 | 炭基复合材料调控重金属镉、砷生物有效性机制 | 宋正国:022-23616880;forestman1218@163.com |
| 411 | 环保所 | 李永涛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田有机污染生物修复 | 1.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界面环境行为;2.农田土壤有机污染防控机制与技术。 | 赵丽霞:022-23611021;zhaolixia@caas.cn |
| 2 | 土壤微界面环境行为 | 1.污染物的土壤微界面反应模型研究;2.农田土壤重金属源解析与污染防治。 | 陈雅丽:022-23611021;chenyali@caas.cn | ||||
| 412 | 沼气所 | 邓 宇 | 1 | 农业工程 | 能源微生物 | 微生物 | 杨鹏:15882383931;dengyu@caas.cn |
| 413 | 沼气所 | 邓良伟 | 1 | 农业工程 | 环境工程 | 畜禽粪污沼气化处理与污染控制 | 邓良伟:13032872581;dengliangwei@caas.cn |
| 414 | 沼气所 | 梅自力 | 1 | 农业工程 | 环境工程 |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能源化处理 | 梅自力:13880233242;13880233242@163.com |
| 415 | 沼气所 | 施国中 | 1 | 农业工程 | 环境工程 | 农村生活废弃物分散处理研究 | 施国中:13980586570;shiguozhong@caas.cn |
| 416 | 农机化所 | 陈巧敏 | 1 | 农业工程 | 农机智能控制技术 | 茶叶生产机械化智能装备及技术 | 陈巧敏:15366092999; nnncqm@163.com |
| 417 | 农机化所 | 胡志超 | 1-2 | 农业工程 | 农业机械化设计及理论 | 1.机械化收获技术; 2.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 | 胡志超:025-84346246; zchu369@163.com |
| 418 | 农机化所 | 肖宏儒 | 1 | 农业工程 | 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 | 茶叶选择性采收或果品收获 | 肖宏儒:025-84346239; xhr2712@sina.com |
| 419 | 农机化所 | 宋卫东 | 1 | 农业工程 | 农产品干燥与加工 | 农产品干燥机理与加工技术及装备 | 宋卫东:15366093009; songwd@163.com |
| 420 | 农机化所 | 谢焕雄 | 1 | 农业工程 | 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及装备 | 1.花生低损脱壳技术及装研究;2.粮油作物烘干技术及装备研究;3.颗粒物料清选分级技术及装备研究。 | 谢焕雄:025-84346256; xhxnq@163.com |
| 421 | 农机化所 | 金诚谦 | 1-2 | 农业工程 | 作物、土壤与机械互作机理 | 大田作物种植与收获机械化与智能化技术 | 金诚谦:025-84346235; 412114402@qq.com |
| 422 | 农机化所 | 张文毅 | 1 | 农业工程 | 农业机械化及其电气化 | 1.种肥同施气力输送气流场气固耦合二相流研究;2.精量播种自适应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3.高速作业条件下开沟减阻机理研究。 | 张文毅:15366092910; zwy-yxkj@163.com |
| 423 | 农机化所 | 朱继平 | 1 | 农业工程 | 耕整地机械及农机检测技术 | 节能深松技术及反转灭茬技术研究 | 朱继平:025-84346259; zhujip@163.com |
| 424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王元英 | 2 | 作物学 | 烟草抗病分子机理 | 1.烟草对赤星病响应及功能基因鉴定;2.烟草对病毒病抗病分子机理及基因功能鉴定。 | 杨爱国:0532-66715185;13708978743;yangaiguo@caas.cn |
| 425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梁洪波 | 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土壤培肥与改良 | 重点研究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微团聚体、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 梁洪波:0532-88702576; lianghongbo@caas.cn |
| 426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王树声 | 1 | 作物学 | 烟草次生代谢调控 | 研究烟草低温胁迫对烟草酚类合成代谢代谢流调控的分子生理机制,重点研究低温蛋白定位、诱导及功能验证 | 陈爱国:18661696128; chenaiguo@caas.cn |
| 427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王凤龙 | 2 | 植物保护 | 病毒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理 | 着重围绕蛋白修饰对病毒与寄主互作调控与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研究组氨酸巴豆酰化、乙酰化和琥珀酰化对植物病毒的侵染复制的影响 | 杨金广:15866818453;jinguangyang@126.com |
| 428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任广伟 | 2 | 植物保护 | 昆虫-微生物-寄主植物互作 | 昆虫与微生物的互作机理;害虫与烟草的互作机理 | 徐蓬军:18253250147;xupengjun@163.com |
| 429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孙玉合 | 1 | 作物学 | 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 | 利用烟草叶片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及疫苗 | 孙玉合:0532-88703168;sunyuhe@caas.cn |
| 430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郭永峰 | 1 | 生物学 |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 植物叶片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 | 郭永峰:0532-66715256;guoyongfeng@caas.cn |
| 431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刘贯山 | 1 | 作物学 |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 烟草突变体研究与利用 | 刘贯山:15898872786;liuguanshan@caas.cn |
| 432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孔英珍 | 1 | 生物学 |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 植物细胞壁多糖合成与调控 | 孔英珍:13361286855;kongyingzhen@163.com |
| 433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王树声 | 1 | 作物学 | 烟草调制 | 烟叶智能化烘烤新方法。1.烟叶烘烤颜色变黄、干燥状态智能化识别技术;2.建立专家曲线系统烘烤关键参数调控技术 | 孙福山:0532-88701009;sunfushan@caas.cn |
| 434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孔凡玉 | 2 | 作物学 |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 | 1、新型、高效检测分析技术研发;2、重要外源有害物质代谢及毒理机制。 | 孔凡玉:13375325771;kongfanyu@caas.cn |
| 435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张忠锋 | 1 | 作物学 | 植物天然产物分离与应用、食品(植物)活性成分与人体健康 | 开展天然产物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研究,开展植物源食品活性成分提取、鉴定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 杜咏梅:13153219930;duyongmei@caas.cn |
| 436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张洪博 | 1 | 作物学 | 次生代谢调控、生物反应器开发 | 研究植物次生代谢调控机理,重点研究具有生物活性次生代谢物的分子调控机制,并开展活性成分的生物反应器研发工作 | 张洪博:0532-88701035;zhanghongbo@caas.cn |
| 437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刘新民 | 1 | 作物学 | 功能食品与新食品资源开发、食品微生物、食品发酵 | 开展特种作物(植物)功能评价及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研究;开展新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开展有益微生物及其在食品加工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 刘新民:13375325779;liuxinmin@caas.cn |
| 438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申国明 | 1 | 作物学 | 天然产物抗氧化成分研究与利用 | 开展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活性评价及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 申国明:13963917601;shenguoming@caas.cn |
| 439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杜咏梅 | 1 | 作物学 | 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营养与活性物质 | 开展食品或药食两用资源营养及活性物质分析、功能评价研究,开展农产品及食品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研究 | 杜咏梅:13153219930;duyongmei@caas.cn |
| 440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李义强 | 1 | 作物学 | 土壤学 | 滩涂土壤盐碱障碍消减和盐渍土资源利用 | 张成省:13969709300;zhangchengsheng@caaas.cn |
| 烟草所(工作站招收) | 1 | 作物学 | 植物学 | 滩涂植物资源搜集、评价、关键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 | |||
| 441 | 基因组所 | 李盛本 | 2 | 生物学 | 植物表观遗传学 | 植物小RNA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 李盛本:lishengben@hotmail.com |
| 442 | 基因组所 | 万方浩 | 1 | 植物保护或生物学 | 植物功能基因组 | 入侵植物薇甘菊、紫茎泽兰基因组数据挖掘和功能分析 | 郭建洋:010-82109572;guojianyang@caas.cn |
| 1 | 植物保护或生物学 | 苹果蠹蛾功能基因组 | 苹果蠹蛾基因组数据挖掘和功能分析 | ||||
| 1 | 植物保护 |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互作关系 | 土壤微生物在入侵植物入侵、扩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
| 443 | 基因组所 | 樊 伟 | 3 | 生物学 | 农业宏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 | 开发创新的宏基因组学实验和数据分析技术,揭示主要农业环境微生物的基因组组成、变化规律和作用机理 | 樊伟:18165787021;fanweiagis@126.com |
| 444 | 基因组所 | 张玉波 | 3 | 生物学 | 动物功能基因组学 | 三维基因组转录调控 | 张玉波:ribon_001@163.com |
| 445 | 基因组所 | 常玉晓 | 2 | 生物学 | 基因组学 | 复杂基因组测序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 常玉晓:0755-23250365;yuxiao.chang@outlook.com |
| 446 | 基因组所 | 叶国友 | 2 | 作物学 | 水稻已知基因优异等位基因挖掘 | 利用测序种质分析已知重要基因的等位基因分布,利用关联分析确定优异等位基因 | 叶国友:g.ye@irri.org |
| 1 | 作物学 | 作物设计育种支持系统开发 | 开发标记辅助回交,基因聚合和全基因组选择支持工具 | ||||
| 447 | 基因组所 | 高 飞 | 2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以猪、猴为模型研究哺乳动物早期发育的表观遗传与基因组学 | 于欣鑫:0755-23251432;yuxinxin1107@163.com |
| 2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植物在抗逆环境下多种RNA水平调控机制的研究 | ||||
| 448 | 基因组所 | 阮 珏 | 2 | 生物学 | 生物信息学 | 基因组组装 | 阮珏:18513511304 |
| 449 | 基因组所 | 唐中林 | 2-3 | 畜牧学或生物学 | 动物功能基因组与育种/生物信息学 | 1.用高通量组学技术及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等,探索关键基因和非编码RNA对动物骨骼肌生长发育与代谢的分子机制;2.开展动物多维组学研究,发展动物生物信息方法及农业动物全基因组育种技术,建立动物基因组设计育种方法。 | 唐中林:tangzhonglin@caas.cn |
| 450 | 基因组所 | 汪 泉 | 2 | 生物学 | 植物地表形态 | 控制水稻、拟南芥等植物地表形态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汪泉:13071139529;qwang_agis@qq.com |
| 451 | 基因组所 | 向 勇 | 2 | 生物学 | 种子休眠与萌发 | 控制水稻与拟南芥种子萌发基因的功能鉴定 | 向勇:13128713528;xiangy1979@hotmail.com |
| 452 | 基因组所 | 肖玉涛 | 3 | 植物保护 | 昆虫抗药性及水稻抗虫机理研究 | 棉铃虫Bt抗性机理,棉铃虫农药抗性机理研究,水稻抗虫功能基因研究,水稻抗虫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水稻抗虫的分子机理研究 | 肖玉涛:18001315018;xiao20020757@163.com |
| 2 | 生物学 | 生物信息学,昆虫功基因组测序,昆虫表观遗传学;水稻抗虫的基因组学研究 | 农业昆虫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昆虫相关性状的基因图谱定位,农业昆虫抗药性的转录组、蛋白组、修饰组及代谢组分析;水稻抗虫性状的基因定位,水稻抗虫性的群体遗传学分析,水稻基因组重测序 | ||||
| 453 | 基因组所 | 徐建龙 | 2 | 作物学 | 水稻分子育种 | 种质资源有利基因发掘与品种分子设计设计 | 徐建龙:xujlcaas@126.com |
| 454 | 基因组所 | 黄三文 | 2 | 生物学 | 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 | 植物发育与进化组学 | 黄三文:0755-23250152;huangsanwen@cass.cn |
| 2 |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 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 | ||||
| 455 | 基因组所 | 熊国胜 | 3 | 作物学 | 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及作物遗传育种 |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研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控基因发掘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熊国胜:xiongguosheng@agis.org.cn |
| 456 | 基因组所 | 钱 前 | 3 | 作物学 | 作物遗传育种 | 种质资源创新 | 钱前:0755-23250155;qianqian188@hot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