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不同场所的礼貌
2016-10-05来源:易贤网

一、看看身边一些孩子的不礼貌行为

这个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社会,但是孩子不懂礼貌的行为往往让双方很尴尬,下面是一些小朋友经常出现的行为,您的孩子有类似的经历吗?

1、就是不跟陌生人打招呼。

在小区里遇到邻居妈妈带着4岁的儿子在玩耍,上前跟邻居妈妈寒暄了几句后,邻居招呼小男孩跟我打招呼,没想到小男孩头也不抬地摆弄自己的玩具车,像是没听到妈妈的话似的。我感到很尴尬,只能跟邻居说有事要办,匆匆走了。

2、公共场所吵闹不休。

公交车上,5岁大的小男孩一会儿扯着嗓子喊爸爸,一会儿在公交车上跑来跑去,有时因为公交车刹车,小男孩还会撞到没有座位的乘客,乘客面露不耐烦的情绪,男孩的爸爸只顾着看着孩子会不会摔着,压根就挡不住孩子上蹿下跳。

3、口直心快很尴尬。

朋友看到公园里一个3岁的小女孩很可爱,就想上去逗一逗。于是跟小女孩说:“叫一声姐姐,姐姐给糖给你吃,好不好?”没想到小女孩说了一句:“坏人,长得好丑。”蹭一下就跑到她爸爸妈妈那边去了。朋友好不尴尬。

看到上面的尴尬情景,我们的家长可能都暗暗捏了把汗。熊孩子们不懂礼貌也就罢了,却把大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搞越糟。虽然这是每个孩子必经的过程,我们仍然可以提前做一些努力,让孩子成为彬彬有礼的小绅士、小淑女。

二、我们怎样让孩子在不同场所懂礼貌呢?

家长对于孩子的礼貌教育其实可以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的细节中培养孩子懂礼貌的意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将礼貌的概念循序渐进地灌输到孩子的大脑中,不至于让孩子在公共场所出洋相。下面就是小编整理总结的一些教导孩子在不同场所懂礼貌的小方法,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分享交流。

1、最基本的礼貌用语的运用。

说起礼貌用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数“请”和“谢谢”了。所以我们在教孩子学会懂礼貌之前,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孩子理解“请”和“谢谢”这两个词的意义,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在孩子周岁之后,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想孩子运用“请”和“谢谢”这两个词了,或者是与孩子的直接交流,或者是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您与他人的交流都可以有意识地多说“请”和“谢谢”,让这两个词潜移默化地停留在孩子的记忆中。也许某一天,您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自己就能清晰熟练地运用“请”和 “谢谢”这两个礼貌用语了。

2、在家里。

除了强化孩子对礼貌用语的印象外,我们更需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家成为一个礼貌有加的场所,让孩子无时无刻地接收到礼貌的信息。比如当您的丈夫为您倒了一杯水,您一定要微笑着礼貌地对他说“谢谢”,或者当孩子在吃完晚餐之后主动地帮您收拾碗筷时,您也一定别忘了赞赏地对他说一句“谢谢”哦。

让我们的家成为一个礼貌的场所,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懂得礼貌,更可以让我们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因为我们都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家庭成员为我们做的任何一件小事啊。

3、去做客。

上文的案例中,就提到一个孩子不肯跟长辈打招呼,让大人感到很尴尬。打招呼最频繁的时候应该就是去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朋好友家做客了。如果孩子去做客时能主动地向长辈甜甜说一句“叔叔阿姨好”“爷爷奶奶好”之类的,相信您的孩子一定非常讨人喜欢。

但是反过来,如果孩子见到长辈一言不发,甚至连个笑脸都没有,长辈这边肯定不会计较什么,但是这样的孩子肯定会受到别人的冷落,不能融合到别人的欢声笑语中,长期下去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也有影响。

所以我们在带孩子出去做客时,一定要提前教会孩子见到长辈要打招呼,比如说:“到爷爷家后,我们要说爷爷奶奶好!回家的时候要记得跟爷爷奶奶说再见。好吗?”等等,这样孩子就能提前做好准备,长期以往,孩子就能明白这一套打招呼的模式,成为别人眼中懂礼貌的好孩子了。

4、小伙伴之间。

除了父母之外,孩子接触的最多的就属他们的小伙伴了。但是越亲密的关系就越容易产生矛盾。比如您的孩子在玩一个很新颖的玩具车,跟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很眼红。这时您就可以让孩子把玩具车让给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儿,告诉他学会分享,这样才能让他跟小伙伴之间更加亲密。

或者是您的孩子邀请其他小伙伴来做客时,也要教导他跟小伙伴们分享他心爱的玩具,而不是自己霸占着所有的玩具不让小伙伴们碰。更可以让孩子之间制定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比如大家都喜欢的一个玩具,可以每人轮流玩10分钟,谁也不能抢着玩等等。让孩子学会分享,有一个广阔的心胸,对孩子的未来肯定有利无弊。

除了身教,我们还可以运用绘本或书籍来教会孩子懂礼貌。因为绘本里有许多孩子喜欢的小故事,加上丰富的插图和简单的文字,孩子自己就能从书本中获得一些人际交往的道理,成为一个具有同情心、怜悯心的好孩子,这比我们家长单纯讲道理更容易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