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教育考试院权威发布2016年苏州中考情况
2016-07-04来源:苏州市教育考试院

6月30日,我市中考成绩揭晓。据市教育考试院统计,全市6万5千余名考生总分合格率为85.2%(总分≥438分),优秀率为29.6%(总分≥620.5分),全市各区域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2016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各学科命题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突出基础、注重能力、科学规范、体现公平为原则。试题涵盖了初中的主干知识,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引导师生“尊重教材、回归基础”。试卷稳定中有微调,传承中有变化,切实发挥中考试卷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引导作用,稳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语文试卷整体难度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试卷在语文基础、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方面进行整体安排,每个板块各有侧重,相互配合,注重内容与考查能力的相互勾连。古诗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选材注重内涵,课内外组合,在多向链接中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考查学生九年的学习积累。如第7题突破了诗词单个鉴赏的题型,有助于将教学从课堂引向课外,引向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名著涵盖古代经典、现代名著、外国作品,试题既有对整部书的考查,也有对重点章节的考查,给教学以较好的导向。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如地图、说明书、统计表等,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作为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能力。第4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贴近生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作文题“东风为我来”关注成长,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正能量。题目富有诗意,在选材范围上又给学生宽泛的写作空间和较多的展示才能的机会。

数学试题集“双基、实践、探究”于一身,在编排上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由易到难,缓慢提高。试题关注对初中阶段重要的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关注对计算、画(作)图、推理等基本技能的考查,不少试题选材于教材并进行适当改编,体现了对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的关注,同时也期望学生重视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试题重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如第27题以“图形的平移变换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了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学生通过对这个“动态问题”的自主探究,分析出移动时间t(s)与相关线段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过程中,要找准关键的点和线。本题的数学本质就在于二个点(点P与圆心O)的相对运动,把握其移动规律,经过相关推算,逐一解决问题。其中第(3)小题的求解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试题中求“点O到PM的距离”时思路开阔,解法较多。

英语试卷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能力。试卷秉承历年风格,试题排列由易到难,考点分布科学合理。第一,采用新的文本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学以致用。如阅读A篇以诗歌形式呈现,除了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让学生体会到诗歌意境。阅读B篇取材于一本小说的封面,考查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第二,拓展学生思维,注重语言运用。今年新增题型阅读表达,选材贴近学生生活,问题设置有梯度,旨在培养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归纳信息、合理表达观点的能力。第三,精选语言材料,凸显时代特征和育人价值。素材涉及励志教育、历史文化、国际理解、科学素养、环保意识、文明礼仪等,内容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物理试卷突出了对过程与方法以及科学素养的考查。试题内容的背景材料,除取材于教材和生活实际外,第10、26题等还取材于新技术新发明,旨在引导教学重视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应用,回归物理学习本源。试题设计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旨在引导物理教学重视阅读学习,如第22题科普阅读题,以《神奇的激光》作为阅读材料,重点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试题更加重视对实验操作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如第21题和第27(3)题,旨在引导教师重视实验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对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试题突出了对思维过程与物理方法及学科素养的考查,如第29(3)题突出了对于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应用以及思维能力的考查,使试题更有利于学生展现思维的灵活性和缜密性,力图从根本上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完善,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化学试卷分值结构调整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占50分。这一变化旨在强化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考查学生规范书写和文字表达的能力。试题设计凸显“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这一学科特色,注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器材的选用、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方案评价以结果分析等化学实验素养,同时注重了化学计算与实验的融合。试题素材关注社会人文,既有最新化学研究成果,又有“世界环境日”,还有鲜明苏州地方特色的东山枇杷、粽子制作、面点烘焙等。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让学生品味真实的化学文化。

思想品德试卷在能级要求方面,减少了简单的识记性考查,增加了紧扣学生成长实际的材料题目,着重于对学生成长这方面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更加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的需要。试卷中如自尊自信、合作诚信、权利与义务、法治与德治、行使监督权、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共同富裕、立志成才等内容都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各部分的主干知识,在体现学科特色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今年的试题中,更加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比如第13题、第19题和第27题,通过漫画展示社会生活情境,渲染出是非、善恶、美丑形象,让考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感受与体验中提高辨别与选择能力。同时通过设置第27题主题班会、第28题学生活动等情境,较好地克服了“假、大、空”的现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人为本等方面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品德的导引功能。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从题目材料的设计、提问的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试题的探究性及其答案的开放性,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

历史试卷以不同的命题方式关注历史时空能力的培养,不仅在选择题中有较多体现,在材料解析题方面也有所体现。如第30题,通过图文史料追寻“一带一路”在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演变轨迹,梳理历史、现实的知识,对不同历史时期对外交往进行探究分析,发掘其背后的意义。试卷兼顾考查识记能力的同时有效考查信息获取和解读的材料处理能力,适当选取初高中课程衔接的相关内容,如31题,通过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传承和发展,凸显现代社会关注民生、追求平等、实现民族复兴等社会热点问题,依托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致力于解析新问题,指向史实和史论,最大限度地运用材料,注重学生读材料、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试卷命题依托历史课程特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第32题,强调在历史潮流中人类的文化创造能力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通过探究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引领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