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之思考
2012-01-26来源:河北省农村信用社

金融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上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联系。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应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农村金融工作新形势,认清当前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与机遇。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政策风险。目前政策风险主要表现为: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部分限制性行业及相关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贷款;由于国家深化土地改革,严格土地管理政策的出台,土地审批从紧,部分在建工程或开发项目被迫停工或撤销,导致贷款逾期;由于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盈利能力下降,企业还贷能力下降等。

(二)流动性风险。从总量上来看,农村信用社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受农村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土地政策趋紧及物价上涨刺激消费、民间借贷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资金来源不足。由于相对缺乏低成本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存贷比居高不下,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结构上来看,农信社资产质量仍不理想,信贷资产结构仍不合理。

(三)道德风险。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违反信贷规章制度,随意超越权限,发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造成资金损失;会计、出纳人员篡改账目,或伪造存单、汇票等侵吞储户存款和客户资金。

(四)操作风险。首先是业务操作引起的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一些员工缺乏风险意识,往往有章不循,麻痹大意,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二是规范化执行不到位引起的风险,三是责任事故引起的风险;其次是制度设计引起的操作风险。内控制度不完善是目前农村信用社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明显陈旧的规章制度或操作程序未能与业务发展、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保持同步,有些制度不够细化,不易于操作。

二、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之对策与建议

风险防范是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渗透到企业每个组织环节、每项经营管理活动和每个日常行为之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领域和苗头,制定和落实风险防控预案,切实提高风险防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提高风险防范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风险防范,首先要求农村信用社从观念上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发展与防范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股东利益、存款人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从过分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的安全运营、持续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上来。通过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科学转型,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把风险防范作为经营管理的重心,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强化资本约束理念,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农村信用社要强化资本概念,强化资本约束和资本监管。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是金融机构生存的基础,是进行资产规模扩张的安全依据,是对社会负债规模的“警戒线”。资本作为抵补风险损失的最后手段,对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在强化资本约束理念,建立健全资本补充机制的同时,建立全面风险防范体系。应将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及其他风险以及包括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风险防范体系中,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算,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进行控制和管理。

(三)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弱化道德风险。

对金融企业来讲,只要有金融机构存在和金融业务活动产生,就应当有人本监管的触角延伸过去,要以金融业务活动主体人为主要的监管对象。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联社、基层社的管理体制,点多面广,战线较长,信息传递容易衰减,不管理人,就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风险。把好进入用人关,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构筑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四)建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降低操作风险。

第一,增强员工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员工依法办事、合规操作意识。逐步探索高级管理人员市场化激励约束手段,进一步强化其风险意识。第二,逐步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农村信用社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形成一个良好的定期监测和控制制度。整合、梳理现有内部管理制度,统一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务求涉及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完善层级授权体制,通过授权、授信明确各部门、各基层社、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加强岗位之间的制衡,强化相互制约的经营管理及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杜绝任何部门或个人独立完成某项业务而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情况发生。坚持和完善强制休假和岗位轮换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轮岗和岗位交流。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