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章: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概述
2008-09-08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第一节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内涵及其特征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内涵

管理体制是对管理权限和管理资源配置的制度。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就是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权限及其活动进行管理的制度。它不是事业单位内部自身的管理机构和体制。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问题。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包括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一种权限划分关系。清晰地划分政府与事业单位的权限范围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实现政府对事业单位领导的前提,也是事业单位能够良好运作的基础。在我国,事业单位原则上接受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而在业务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其次,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通过对相关组织机构权责的规定来规范各主体之问的关系及其行为。作为一种权限关系的规范的管理体制,它本质上是对各个行为主体的关系、行为及各自职责的规定和限制。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对于“权限关系”的规定主要表现在对作为活动主体的各个组织间的权责的规定上。

再次,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对公共资源在公共领域问进行分配与管理的行为规则。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公共资源的投入与管理具有决定作用。资源投入多少、如何分配及对于这些资源的管理便成了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内容。而且实践表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良好的管理应该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包含许多政策、措施、规定。由于事业单位涉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领域,并就相应领域、问题建立一一对应的机构、组织。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也包括针对这些组织的各种管理体制,诸如教育事业管理体制、科学事业管理体制、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体育事业管理体制等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征

具体来说,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特征:

(四)职能范围的扩大化

在政事不分的管理体制中,行政机关无疑处于主导地位,而事业单位则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状况一方面固化并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行政化,扩大了政府的职能。另一方面,虽然事业单位从属于行政机构,但是由于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原本就是权责划分不清,加之事业单位的行政化就进一步混淆了行政机关与事业机关的职能界限,而条块分割更是淡化了事业单位的界限,从而实际上泛化和扩大了事业单位的职能范围,使其具有行政机关的许多职权。此外,事业单位的非经济化和福利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职能范围扩大化的出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