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曲靖市招聘教师初中历史考试大纲
2015-05-21来源:曲靖市教育局

历 史


2015年曲靖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

专业知识  教法技能  大纲

历 史(初中教育岗位)

曲靖市教育局

一、考试性质

曲靖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属选拔性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考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因此,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

三、考试内容

专业知识

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初中教材知识块,突出大学本、专科师范类历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及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含《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中学历史教学法》)的主要内容,以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确定考试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

1.中国的原始社会

2.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3.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

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

6.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

7.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8.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9.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

10.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1.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12.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民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13.元朝的大一统

14.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

15.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近代史

1.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3.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4.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5.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斗争

6.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逐渐高涨

7.辛亥革命

8.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新时期的曙光

(三)中国现当代史

上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思潮社团和刊物的涌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众多西方社会理论的传播;《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与论争;《学衡》派的主张;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白话文运动。

2.五四运动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直皖战争爆发,皖系的衰败

5.第一次直奉战争

6.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北伐及其失败

7.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8.民众革命运动的发展

9.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

10.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11.国民革命的兴起

12.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13.革命势力对直、奉联合政权的挑战

14.北伐战争

15.北伐军攻占武汉后的政局

16.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结束

17.国民革命时期的文化和军阀统治下的少数民族

18.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外交

19.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20.工农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22.中间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

第三党;国民党改组派;人权派;乡村建设派;中国托派

23.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24.中国抗日斗争的发展,国民党强化统治的努力

25.三十年代中前期的社会经济

2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2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北上抗日

28.华北事变和中国政局的变化

2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

30.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1.三十年代中前期的思想文化

32.三十年代中前期的少数民族

33.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34.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35.敌后游击战场的形成、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36.民众抗战运动

37.抗日战争相持局面的形成

38.相持阶段的政治军事

39.相持阶段的国共关系

4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形势

41.根据地克服严重困难的措施

42.大后方的政治经济

43.抗战时期的文化和少数民族

44.中国战区的局部反攻

45.国共两党谋划战后建国方略

46.抗日战争的胜利

47.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48.各种政治派别维护和平的努力

49.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被阻止

50.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51.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52.人民解放军开始进攻作战

53.中国共产党筹划在全国的胜利

54.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走向崩溃

55.内战时期的文化

56.民国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57.国民党军事主力被歼

5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5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中国现当代史

下编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失误

4.“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世界古代史

1.原始社会

2.古代埃及

3.古代西亚诸国

4.古代印度

5.古代希腊

6.古代罗马

7.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8.拜占庭帝国与东欧封建国家

9.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10.朝鲜、日本和南亚的主要封建国家

11.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

(五)世界近代史

1.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2.封建专制时期的英、法和尼德兰革命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4.北美独立战争

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6.拿破仑帝国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

7.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8.1848年欧洲革命

9.英国工业革命

10.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1.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

12.俄国农奴制改革

13.美国内战

14.日本明治维新

15.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

16.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17.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六)世界现当代史

1.20世纪初的世界

2.第一次世界大战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4.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5.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6.20 — 30年代的苏联

7.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8.1929 — 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9.走向大战

10.第二次世界大战

11.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2.战后世界的历史性巨变

13.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14.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

15.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

16.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17.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

18.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社会影响

19.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与文化

20.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革命和发展变化

21.发展中的民族独立国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22.由两极走向多极化、合作、竞争和变革的世界

教法技能(历史教学)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总目标、分类目标及内容标准。

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评价建议。

4.历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主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5.初中历史新课程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特点。

6.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中学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结构;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因素;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7.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新理念、评价的内容及评价的方法。

8.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1)分析、处理教材技能;

(2)编制教学目标技能;

(3)编制教案技能;

(4)导入技能;

(5)讲授技能;

(6)提问技能;

(7)刺激变化技能;

(8)板书技能;

(9)课堂小结技能;

(10) 教学管理技能。

四、考试要求

专业知识

1.考生应具备对基本史实(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历史事件的时空范围和演进过程、重要典章制度的内容)及相关概念的识记能力。

2.具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对历史重大问题的诸多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的能力,以及对历史发展总趋势理解的能力。

3.具有对历史事实与规律的论述及表达能力。

教法技能(历史教学)

1.考核考生是否初步具备在中学(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学以及思想工作的能力。

2.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内容,明确其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及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3.基本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4.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和说课案,进行实际教学。

5.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五、题型示例

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属生肖是马。根据汉字演变发展的脉络,下列“马”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早期甲骨文             ②隶书                            ③小篆                   ④楷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

2.“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4.《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5.吕思勉《中国大历史》:“宋朝的政治,防弊太甚。……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一个机关,谓之三司,逐渐形成了三司理财的局面。……当时的人说:财已匮而枢密还是添兵;民已困而三司还是敛财。”对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书门下成为了最高行政机构       B.加强专制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C.制度创新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       D.过分集权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

6.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烧制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开启了中国瓷器远销海外的步伐 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

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D.体现了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7.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利才畎浍间,功欲霖雨并。不学假混沌,亡机抱瓮罂。”诗中所咏“水轮”应是

                                    

A.高转筒车                        B.水排                         C.翻车                   D.风车

8.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 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9.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10.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11.展示的“三寸金莲”跟我国古代妇女裹缠足的陋习有关。该陋习始于隋,在宋朝广为流传。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三寸则为金莲。下列相关“缠足”表述错误的是

A.宋明理学首倡禁绝                  B.维新变法主张废止   

C.民国政府明令禁止                  D.现代社会基本灭绝

12.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13.“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是

A.伯利克里         B.查理•马特        C.屋大维       D.亚历山大

14.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 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15.右图反映了古代历史上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出现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16.“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

A.基督教产生             B.文艺复兴兴起     

C.新航路开辟             D.启蒙运动兴起

17.下表是某研究报告的一部分。由其内容可见,该部分的研究主题应是

A.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黑人奴隶贸易              D.第一次工业革命

18.学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该肯定为主。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应全盘否定。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           B.甲对,乙错

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        D.甲错,乙对

19.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遭到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A.尊王攘夷政策      B.休生养息政策     C.君主专制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20.据《客都梅州》一书介绍:丁日昌曾协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并任总办, 建议清政府设立北洋、东洋和南洋海军,曾在台湾规划主持架设电报线。从这些活动可以判断丁日昌积极倡导和参与了

A. 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1.有人评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最能佐证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台儿庄战役

22.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A.林则徐   B.张謇         C.张之洞   D.詹天佑

23.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 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

24.从下面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5.《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26.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27.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

代,也差不多。”材料中所言“制度……过渡”在近代中国应始于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8.右图是著名漫画家沈伯尘先生1919年创作的 一幅名为《山东青岛》的漫画。下列对与此漫画主题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引领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2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 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30.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访华时曾问邓小平,他在一生中的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邓小平

回答说,是他们克服兵力、装备都不如对手的双重障碍,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那三年。

下列图片所示战役中,邓小平参与指挥的有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31.2012年2月24 日,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幌子在突尼斯举行“叙利亚之友”的国际会议。有人说,在没有叙利亚政权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与叙利亚国内危机有关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不禁使人回想起上个世纪30年代的那次会议。“上个世纪30年代的那次会议”指的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日内瓦会议

32.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 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33.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34.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图中字母 a处)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C.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      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

35.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成协定,主要基于

A.中国 “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国际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36.新华社电:“2014年2月11日下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南京紫金饭店与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离以来,两岸官方(首次)正式交流的开端,(它)必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迎来新篇章。”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发生在上个世纪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台湾当局首次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②海峡两岸举行会谈达成“九二共识”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④两岸终于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       C.②①④         D.③①②

37.如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

寻常的发展历程。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   B.《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C.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D.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

38.“麦哲伦十字架” (Magellan"s Cross)位于宿雾岛东方的马

克丹岛上。这是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后登陆的第一个地方。现

在立于宿雾市政府对面那座小神殿中的“麦哲伦十字架(见

右图)是后来当地教会为纪念麦哲伦而修建的。菲律宾人此

举是为了纪念他

A.完成 了环球航行            B.证明了地圆学说 

C.传播了西方文明            D.带来了殖民灾难

39.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

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

种概念的动力线。”对“人”的“动力线”的理解准确的是

A.宗教神权学说     B.人文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精神    D.社会主义原则

4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B.无产阶级的辛勤劳动

C.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41.某校高二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读美国1787年宪法后摘录了部分宪法条文,拟定为接下来的探讨话题。指出他们在摘录过程中与原文(宪法内容)明显不符的是

A.联邦政府有发行货币等经济大权      B.地方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C.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D.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42.(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 “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的是

A.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               B.兴办大型水利等公共工程

C.发放紧急救济金             D.允许工人组织自己的工会

43.尼克松说:“我知道……使我们(中美)走到一起的原因,是我们都认识到世界的新形势,是我方认识到重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策,以及我们的政策。”材料中“世界的新形势”指

①美国陷入越南战争      ②欧洲联盟成立       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44.2014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将落户北京怀柔雁栖湖。右图为北京2014 APEC会标,会标设计象征世界的多元美好和开放包容。APEC 21个经济体的伙伴关系和融合发展,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与APEC各经济体紧密合作、共谋发展远景。下列有关该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A.性质为官方论坛型      

B.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差异

C.坚持多边贸易体制   

D.为了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

4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对经济全球化的专题研究时,针对国内某一财经杂志上的一幅漫画(见右图),几经讨论。对其主题解读中最恰当的是

A.宣扬了贸易保护主义     

B.开启了新冷战思维

C.抵制了美国霸权主义     

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5分)

问题: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47.(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材料一  唐宋之际及进入宋代之后,国家权力对某些新兴经济领域控制相对薄弱,……社会商业信用的新体系逐渐形成与逐步完善化。金融货币业方面,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中,……已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北宋时纸币交子的产生,正是社会商业信用建立的集中体现,在工商业等流动性大,难以控制的领域开始出现经济效率方面的突破。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宋代的异地交易,与其之前的时代相比,无论是城巿化模式的框架、基本的商业组织、批发巿场组织的架构,还是日常消费物资的流通方式,其差异远不只是具备截然不同的规模与性质而已。这一商业革命的质的飞跃是有充分证据可得到清楚证明的。”

——谢元鲁《唐宋制度变迁:平等与效率的历史转换》

材料二  所应统制的是人民的什么经济行为呢?据我的愚见,政府(指国民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四、统制人口,不使过庶,并限制劣种之传殖。五、统制大规模工业,创造国家资本。六、统制国民消费,使之合理化。

──李权时《统制经济的前瞻与后顾》1934年8月15日

材料三  弗里德曼(1976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现代货币主义代表)的经济自由思想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翻版,……弗里德曼把经济制度分为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认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自由。因为只有经济自由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更为理想的发展。因此在货币学派看来,实际相机抉择的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调节是无效的。

──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商业革命”的特点。(10分)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国民政府统制经济与弗里德曼经济思想的不同点,并分析各自观点产生的主要背景。据此谈谈你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15分)

4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材料一   宋应星(153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8分)

教法技能(历史教学)

一、简答题

1.历史教师的基本功包括哪些重要方面?

二、 论述题

1.谈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

2.就《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你对历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1)评价的性质与功能;

(2)评价的主要对象、内容和依据;

(3)评价方法。

三、 教学设计

根据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的基本内容作一个导入设计。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九年级)。

3.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专科)相关教材。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