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基层政法定向招录考试《文化综合》地理—中国地理(第七节)
2010-06-23来源:易贤网

第七节    地域差异和地理分区

一、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差异

中国处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以及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强烈的海陆对比,形成了中国显著的季风气候。按照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认为,夏季风主要影响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一线(大体与多年平均400毫米降水量线相吻合)东南的地区,即常说的季风区,它的面积约占全国的46%。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面积约占54%。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季风区季风影响显著,风向、降水、温度均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更替。雨热同季是季风气候最突出的特征。

2.季风区气候湿润,年均降水量超过400毫米,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天然植被以森林、森林草原为主。小部分为草原。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天然植被以干草原和荒漠、半荒漠植被为主。

3.季风区的外力作用中,流水侵蚀、溶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占主导地位。非季风区的外力作用中,在许多地方风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占有突出的地位。

4.季风区的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要水源,地下径流中潜水也比较丰富,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流域。非季风区的河流多冰雪融水和雨水混合补给,河流中多内流河,盐湖分布较普遍。

5.季风区是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的区域,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凡可开垦的地方,几乎全部辟为农田,是我国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区内的天然森林大多遭破坏。非季风区是中国以畜牧业占主导地位的区域,人口密度低,尽管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很大,但是可以辨识的人类活动的痕迹保留的少或者很不明显。

二、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

在我国的季风区,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比较显著,因此秦岭一淮河成为中国一条非常有特色的重要地理界线。该线南北的差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我国一月平均气温OC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2.我国平均800~1000毫米的等降水量线也大体沿着该线分布。

3.是亚热带湿润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可以说是中国亚热带的北界,是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

4.秦岭一淮河以北,农业生产以旱田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小麦(冬小麦为主)产区;以南则以水田为主,是中国和世界最重要的水稻种植地区。

5.该线以北的暖温带地区,农业多为两年三熟的耕作制度;以南则为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三熟。长江和淮河流域,多为稻麦两熟制。

6.秦岭一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封冻;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河流冬季基本不封冻。

三、中国的地理分区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显著,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首先大致以季风区与非季风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地区又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划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基本以青藏高原边缘为界划分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形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2025公考·省考培训课程试听预约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