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银行业十大新闻
2012-01-23来源:金融时报

1、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这不仅标志着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决定性成果,也表明了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入了“收官”阶段。

入选理由:最后一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全部完成。这是中国金融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专家点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郭田勇

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遵循“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方针,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造。因此,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也标志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入收官阶段。股改成功的农行,姓“农”的本色不变,目前,它几乎在全国所有县域都设立了分支机构,是涉农贷款投放规模最大、服务面最宽、服务客户最多,而且是唯一拥有农业信贷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其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但是,整体改制后的农行,还面临着诸多考验。首先,如何协调与平衡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的关系。由于现有的城市业务已成规模,将其放弃并完全置身于农村金融市场并非一家商业银行的理性做法,因此,农行未来发展中仍旧会处于农村与城市业务并存的局面,农村业务与城市业务如何平衡就变得至关重要,农行需要在商业运作前提下,找到盈利与有效服务农村金融的平衡点。

其次,在当前复杂的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下如何成功上市。此前三家银行改制时,经济一片繁荣景象,而农行现在面临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异常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在国际经济寒意紧锁之际,不少外资战略投资自身已是损失惨重,已无暇他顾,农行是否逆势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还存在不确定性。

最后,如何形成切实有效的公司治理。股改后,农行未来 “点多面广”的局面将会有增无减。这样,与其他几家国有银行相比,农行的经营环节明显要多,管理链条明显要长,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难度也就明显要大。因此,未来要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形成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控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三农事业部制度,改善金融服务质量,为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

2、新增信贷超常规增长促进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向好

2009年以来,在4万亿元投资政策的刺激下,我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一路高歌猛进,截至11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9.21万亿元。

信贷高增长助推了经济的快速复苏,2009年前3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7.7%,GDP数据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从2008年第四季度的6.8%,到2009年第一季度探底的6.1%,第二季度稳步上升至7.9%,第三季度则达到8.9%。全年“保八”已无悬念。

入选理由:超常规新增信贷本身就创造了历史。在新中国历史上,一年放贷9.6万亿元左右,贷款增速达30%以上,都还是第一次。但是这个事件真正的意义在于,信贷的高增长强有力地助推中国经济快速恢复,帮助中国经济平稳渡过全球金融危机的难关,这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并且由此引发了更多事件,对今后也有深远影响。

专家点评: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 詹向阳

应当讲,2009年的“天量”贷款本身就创造了历史。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一年放贷近10万亿元,当年贷款增速达到30%以上,都还是第一次。然而这个事情的意义远不止如此。首先,资金是现代经济中最为重要和首要生产要素,作为对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呼应和辅助,2009年信贷的高速增长和贷款的足量供应,强有力地助推我国经济快速恢复,迅速止住了经济增长的大幅下滑,帮助中国经济平稳渡过全球金融危机的难关,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保八”和保发展、保民生的宏观目标。从这个角度讲,信贷的高增长功不可没。

其次,2009年信贷的“天量”增长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它不仅正面影响我国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还将对今后几年产生作用。从宏观来看,贷款供应的充裕性使得经济中重复建设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再度突出出来,经济结构调整变得更加迫切。这使得宏观当局面对如何在恰当时机以恰当方式退出宽松政策的艰难选择。从微观来看,一方面,大量贷款发放加剧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程度,金融市场利率全面走低,对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其他主体的收益率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超常规增长的贷款极大消耗了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使资本增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面对的需求。并且,如何使危机时期新增贷款的风险在今后几年保持在可控范围内,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任务。

推荐信息